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探讨

2014-06-30 08:10郑妮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应对策略

郑妮

摘 要: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探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意义,并重点分析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趋同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对策略,这对于完善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范与指导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以及实现计量过程的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可靠性;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0-0143-03

引言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蓄和贷款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历史成本计量在金融工具计量上的局限性,从而催生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应用,在2006年9月,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公允价值计量建立了完整的计量和披露框架。随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计量遭到主要来自金融界的指责与批评,FASB和IASB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因而主张激励、发展公允价值,从而促进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中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也经历了一个反复过程,直至2006年2月15日,为顺应会计国际趋同的历史潮流,财政部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新会计准则的最大变化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这标志着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财政部还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路线图,明确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具体任务和进程。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正确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的经济影响,对于完善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范与指导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以及实现计量过程的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意义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价值计量,反映的是不同时点上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当资产和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计量时,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就能确定。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更能准确地计量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价值,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且公允价值计量的净收益符合经济学上的收益定义,是与企业估值最相关的权益价值信息,也是信息使用者最希望得到的財务信息。

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财务会计更有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实施,中国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

1.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表现出的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一种评价,而不能准确揭示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能正确表现已经上市的公司商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时地反映各项资产、负债的前后波动和动态发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信息,也就是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新准则中规定:金融工具通常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因为它能准确反映金融工具的内在价值,呈现出真实的价值信息,将会计信息及时传达给投资者,便于他们做出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合理决策。此外,在债务重组准则中,要求一些非现金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不是账面价值登记入账,这样也能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以防企业将债务重组的损失计入账面价值,就不能准确表现出企业的正常业绩,会给投资者做出有用决策带来一些困难。公允价值计量还考虑到如汇率、物价变动等对资产和负债产生的影响。比如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算出的资金因购买力上升,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而公允价值可以对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分别得到各个时间点上资产、负债的价值,这便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投资者希望通过企业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来估计未来业绩,减少决策时所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做出最优的决策来获取最大的收益。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是很成熟,只有企业的内在价值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业绩,而公允价值信息是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之一。例如,如果企业提供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月度报表时,投资者则可以以此为基础来估计和预测企业的年度业绩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最优决策。

3.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反馈价值的信息。公允价值既反映现在信息,更关注将来信息。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先按取得的价格进行初始计量,随着其资产市场价格变化,对其进行重新计量,将账面价值调整为后续计量的市场价格,并将市场价格与原账面价值差额呈现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也就是动态地计量资产、负债。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这种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影响企业公允价值信息,企业的公允价值信息也能反馈出外部环境变化,投资者可以通过企业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得到企业反馈的相关变化来做出最优决策。

4.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及时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决策信息。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及时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做出明智合理决策的信息。及时性强调要在一个特定的日期前将其传达给信息使用者,有利于其做出明智的决策,超过了某一特定期限,这些会计信息将不再有用。市场经济主要是信用经济,竞争激烈,风险大,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同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果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来计量和确认新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过程,投资者就不能知道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而公允价值披露的信息却能及时地确认经济价值的起伏波动,使得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呈现出真实的信息,有利于增强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不良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1.公允价值的真实值难以找到,缺乏可操作性和客观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的相同点是都突出了公平交易,这意味着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公允价值有着全面的计量对象;公允价值形成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是在严格限定條件下的价值计量,只有在理想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实现其计量目标。而事实上,公允价值的真实值难以找到。首先,虽然FASB和IASB都对市场参与者做了严格限定,但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要对众多参与者的特征进行准确判断是极其困难也是不现实的;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所依据的价格不是真实的成交价格,而是活跃市场中的公允报价,这要求存在活跃市场,然而市场类型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或者不存在活跃市场,这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会面临困境;第三,市场定价的公允性难以判断。影响价格预期的因素众多,即使是同一资产在同一时点的交易,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不同的市场条件、不同的预期,最终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价格。

2.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难以控制,计量过程的主观性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计量过程看,公允价值的获取路径有两个:一是直接从活跃市场中取得,当存在活跃市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可直接从活跃市场的报价中选择某一报价作为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二是如果这一价格不能直接获取,则按第三方价格修正确定或按估值模型确定公允价值。企业资产、负债的类别众多,许多资产、负债很难找到市场可供参照价格。时间、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等都不确定,市场信息是否真实难以判断,只能通过估计或采取近似值操作,此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受到现值技术的影响,而中国现值技术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另外,无论采取何种路径确定公允价值,更多的是依赖专业判断,而专业判断是主观的,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计量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可靠性。不仅如此,大多数时候还要考虑到信息不能及时传播、行业秘密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公允价值更难获得,而主观因素也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三角利益冲突与操纵公允价值计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计量所产生的综合信息会影响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做的实际决策,从而导致他们从公布的财务报告内容中寻求扩大自己利益的途径。一部分利益相关者通过操纵会计信息获利必然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的损失,这样就产生了利益冲突。不同的会计计量方式的选择将导致利益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分配,而公允价值计量由于主观性较强、操作性较差,而且在会计处理上将公允价值变动的一部分直接计入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而另一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利润表,因而给企业管理层操纵会计利润开启了方便之门。各利益集团为了通过选择公允价值会计政策达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展开博弈,可能会使公允价值沦为利益操纵的工具。

管理者有时考虑自己的收益,很难按股东以及债权人投资者的要求办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管理者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增加股东的投资风险。管理者想方设法提高经营利润以提升自己的个人业绩而降低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公允价值的引入则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机会。比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提高企业的净收益,再比如,用存货偿还负债时高估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公允价值与成本的差额将被计入当期收入。债权人和股东同时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虽然其利益是一致的,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股东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往往会在未经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进行风险较大的投资决策,而当企业经营失败时,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而债权人却要承担无法收回资金的全部损失。由于风险和收益之比不同,股东比债权人更偏爱风险大收益也大的投资项目,难免会在公允价值运用中美化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企业现金周转困难或是偿债比率下降,使债权人处于可能无法收回债权的危险境地。

中国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不久,由于市场不完善,监管体系不成熟等外部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公允价值在计量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公允价值往往会成为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工具,从而降低会计计量的可靠性,并且还可能会造成经营业绩大幅波动。这种财务不稳定性不仅掩盖了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与管理者的真实经营业绩,而且会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不稳定的信号,严重干扰投资者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并终将对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三、应对策略

1.立足中国实际,规范与完善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国现有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分散于各个具体准则中,相关应用指南方面还不够完整,运用公允价值时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主要是从价值计量层面来规范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作为一个系统的会计问题来研究,因而,我们应当考虑与历史成本计量的相容性,在保证会计体系内在逻辑一致的基础上规范符合会计规律的公允价值计量及相关准则。要密切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发展,积极与IASB协调与配合,并深入研究其对中国企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范与指导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还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反馈意见,扩大中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影响力。

2.努力完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公允价值的形成必须依托于市场,完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有助于产生活跃的市场交易以发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公平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使用创造条件。事实上,完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也大大降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执行成本。

公允价值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基础上的。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的发展相对落后,没有定价权,这大大增加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在这种形势下,完全套用国外的会计准则,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中国要大力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各类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定价权,充分发挥其定价功能和资源配置作用;建立有序的资本市场,促进公允价值的形成机制,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执行成本,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信息质量。

3.完善相关评估制度,并加强与扩展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当存在非市场化因素或无法在市场中获得可参考价格时,中国主要采用现值技術估算公允价值,中国应在会计相关准则和法律上明确规范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例如,在对资产或者负债进行计量时,对于如何时使用现值及现值技术等问题进行规定。要建立金融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为会计人员在计算公允价值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或不充分,都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自身利益。会计准则应该对公允价值披露要求做出明确统一的相关规定,并将信息披露范围扩展到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包括披露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与选择、采用的评估方法、各种方法考虑的重要因素、估值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公允价值运用的相关信息披露等,从而保证公允价值的正确应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利于其清楚知道企业的内在价值,做出有关决策。

4.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避免公允价值计量时的会计操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制定公允价值专项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内部披露机制来提高中国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和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运用。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可以充分利用计量方式本身的优势,例如基于公允价值能提供更多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以吸引投资者,而投资者、债权人则可以基于获取更多决策相关信息的需要支持企业使用公允价值。对于利益冲突,股东和债权人可以设立监督机构和进行业绩评价等方面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或者通过要求管理者持股或实施股权激励协调与管理者的利益冲突。债权人可通过签订合同条款限制债务人的权利、确定公允价值的影响指标、监督债务人的会计政策、参与公司治理等方式限制股东滥用公允价值。为了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使用,企业内部还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思想道德及法律的培训,增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5.完善会计监管机制,加强外部监管。中国目前对公允价值的监管不够严格,监管体制不完善,对于违规行为,证券监管部门惩治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这影响了公允价值在中国的运用和推广。会计监管工作是公允价值计量正确运用和有效执行的保证。中国应该完善会计监管机制,加强外部监管,并适当掌握监管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辉,高克智,王斌.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基于会计视角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 刘永泽,孙翯.中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2).

[3] 胡庭清,谢诗芬.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11,(7).

[4] 朱凯,李琴,潘金凤.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8,(7).

[5] 陈国辉,李卫斌.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应对策略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