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宏
中国梦、家乡梦、个人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培养中职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感,是中职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正值青春期和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的时期。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所以,他们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利用他们身边熟悉的、亲近的乡土教材,熏陶、拓展他们的认知,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用思想教育的成果奠定技能培养坚实的基础,是中职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他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渭源职专的学生应了解渭源县的历史沿革、特色文化,如让学生知道渭源县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從全县现存的近百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禹分天下为九州,渭源属壅州。春秋时期,为西戎部族占据。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206年)后,渭源始建县,名首阳县,归陇西郡管辖。至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陷于吐蕃,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收复渭源,筑渭源堡治通远军于此。至公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升渭源堡为渭源县。1949年8月14日渭源县解放,成立渭源县人民政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伍鑫桂、常孝行在《渭水源头之我见》中这样说:在渭源,鸟鼠山和首阳山就是不同于其它任何地方的、具有深厚渭河文化特色的两张王牌。文以载道,道以化民。大禹导渭于鸟鼠同穴山,解救人民于倒悬的坚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首阳山伯夷、叔齐的清正贤明之气和谦让之风,已蔚然形成渭源纯朴的民风,就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渭源县最具人们爱戴和敬仰的精神家园。
谈到渭河文化,近乎痴迷于家乡文学艺术创作的渭源县原文化馆馆长、文联主席李德清这样认为:“渭河文化是黄河文化最为灿烂的篇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渭河文化囊括万书,博大精深,天水的伏羲文化、女娲文化,陕西的炎帝文化、黄帝文化都是渭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渭水源头有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的历史记载,有品字泉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是渭水源头文化的精粹,是渭河儿女的骄傲和自豪!”让学生明确家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强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让学生了解家乡经济的产业发展,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渭源职专学生应熟知家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献计献策,同时增强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家乡的支柱产业升级、规模经营、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如下渭源产业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渭源县紧紧围绕“产业富民”战略,打洋芋、药材品牌,唱旅游畜牧劲歌,使全县四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收入,奏响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强音。
“金蛋蛋”洋芋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渭源县按照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的目标,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扩大种薯繁殖规模,多方引种加强田间管理、试验,完善良种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种薯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渭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为种植各种中药材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和“党参故里”之说,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
畜牧产业的发展。按照南牛北羊川沿猪,渭源县发展放养鸡的总体布局,采取园区引领、企业带动、协会(合作社)组团、大户支撑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畜草产业发展水平。渭源县畜牧产业的大发展,为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和全省肉牛养殖大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旅游产业的发展。渭源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旅游产业发展多年徘徊。基于此,该县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的原则,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带”、“首阳山生态文化旅游带”、“洮河风光旅游带”三条精品线路,以“大禹导渭文化”、“伯夷叔齐文化”、“秦长城文化”为依托,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品位,提高景区整体质量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首阳山的“一枝独秀”,引来了渭源旅游“百花齐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渭源人正在将“旅游蛋糕”越做越大。
三、立足现实,夯实专业技能;放眼未来,增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我们熟知家乡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走向工作岗位后,在经济发达地区关注、寻找与本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县按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富民产业多元发展”的思路,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围绕“拉长加粗”产业链条,立足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项目,按照马铃薯种薯产业提质增效,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畜草产业扩张总量的目标要求,全力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大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熟练掌握技能,增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