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分析叙事研究的概念、特征和现状的基础上,从方法论角度提出了叙事研究的一般方法,即经验收集和意义诠释,以期对研究者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叙事;专业发展;途径
作者简介:李华(1981-),女,甘肃陇南人,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甘肃 天水 74100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05-02
杜威曾说过,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这也是一种日常教育方式。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和发展教育,就当然要理解这种生活方式。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画面,尤其当它以经验故事的方式流动的时候,学校中教师叙事就成为揭示这幅丰富多彩的教育图景重要的方式之一。教师们在叙事中彼此敞开心扉,分享专业经验,促进共同反思。所以,叙事不仅仅是一种科研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教育现象、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中进行分析和描述,进一步揭示或发掘隐藏在这些行为、经验、事件后面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最终寻找到有关教育的规律、价值和本质的过程。
教师的叙述为研究者(包括教师自己)准确记录真实经历提供了一个足够灵活而且个性化的模式。叙述使得教师能够回忆并重新解释他们的过去。教师在倾听别人的叙述中,将自身的经历和新知识相联系,思考实践故事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对他们自己生活中没有审视过的经历提出质疑。叙述是一种重新组织、重新评估和重新排列生活经历,并把想法和理想付诸实践的方式。换句话说,教师是以叙述的方式思考问题的。在这种叙述的模式下,他们可以时常思考遇到的困境,分析自身的动机和疑虑,享受成功的欣喜,体验失败的痛苦。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1.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
在质的研究方法的问题上,其定义是:质的研究是指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方法对社会情况进行全面性研究,在与研究对象互动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和行为进行建构,研究工具就是研究者自己,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最终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在本质上归于质的研究方法,所以其研究具有研究质的方法的基本特点,比如说:具有研究者自身的工具性;自然情境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建构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等。
2.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本人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研究者本人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是作为研究的工具,他在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交往和直接互动中,自身通过长期体验教育教学的生活实际,利用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现象,对这些事件认真观察、深入分析、不断反思,从而获得一些理解或建议,这就是行动研究——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直接介入的。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真实”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学校生活出发,从教育实践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从教育事实出发所进行的研究,此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真实”,它反映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所有“真实”的过程所作的详细记录、细致观察和入微探究,这应该就是对事实或事件所获得的解释性建议。
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反思是教育叙事的根本特征。反思是叙事的“源”,离开反思,教师就不能在叙事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不能提升已有的经验,不能找寻行为或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所以,离开了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
教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实践性,因为它研究的是“人”这样一个整体而非人的一部分。遗憾的是,这一点即使在教育界内部也没有达成共识。许多教育学者仍然愿意通过思辨的方式,研究并期望得出所谓的“一般规律”,而不是通过行动的方式揭示或者解释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引发人们正确认识、面对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非线性特征。无論是对教育的研究还是对教师的研究,不仅要围绕“实践性”做功课,而且要找到符合“教育实践性特征的研究形式和话语方式。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思想和语言二者的发展不是很协调。一方面不断有新的想法出现,另一方面这种想法却由于传统语言的限制而很难表达。教师们今天之所以常常使用叙事语言进行教学交流,正是出于非常喜爱这种行文风格的转换。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追求新颖,而是深切地感受到出自于日常教学生活领域里的人群、事件与感受要借助叙事语言才能表达清楚,在事实描述阶段就对语言进行刻意的理论化加工,必然会扭曲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本来面貌。
目前,仍是理论语言一统天下。即便描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加登纳认为:“语言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下列途径,使行动变得容易,即把生活的各种特征都加以分类,以使得到辨认,并把它们与我们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
人们在处理平常生活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往往靠常识解决,而依靠常识解决,从另一个侧面就意味着需要依靠以往的经验。我们说,“常识”通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行的一般见解——它们是散漫和缺少严格性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对“常识”的语言加以精确化和严格化,这导致了理解的困难,结果适得其反。“常识”也不同于“专门知识”,日常生活意义的解读往往来自于两者的对比语境之中。对教学研究而言,这种对比所形成的语言的张力尤其明显,在我们不断关注和解读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时,自身的话语方式可能很自然地就产生了。这恰恰是教师们关注教育叙事的目的所在。
四、教育叙事探究的方法
1.注重经验的收集
教育叙事研究应当来源于日常教学生活实践。换句话说,课堂内外、教学过程,包括所有存在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地方都可以是教师进行教学叙事研究的场所。但所有来自自身或他人的叙事都应当是一种通过筛选、演绎、诠释的体验过程,其想要获得的正是对个人生活看似波澜不惊但产生深刻影响的自我故事或某个经历故事。运用叙事对教师怎样去关注不同的个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某个人经历过的故事是能将讲述者的“自己”与一些意义重大的个人经历结合到一起的叙事。这就包括一种是自我讲述的经历过的个人故事,一种是他人讲述的个人经历故事。
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故事,所以每个人的个人生活是由多种故事组成的。叙事其实是一种陈述性的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明白自我生活是由多种多样的叙事组成的。能够讲述在不同情境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从开端、中间到结尾),这种描述构成了故事。叙事者、情节、场景、人物和事件构成了故事的一定的本质和结构。故事描述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有过的不能忘却的且能在脑海中重现的经历,凭借记忆或再现,我们终将走入逝去的经历。最终,对过去经历的研究来源于故事再现和讲故事的方式。
我们所说的故事——叙事研究中的故事,其不会是案例式的客观事实记录,也不是仅依赖片语只言的记录。以故事方式进行叙事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对叙事研究来说,不外乎是情节及情节的安排、场景及场景的多元化、事件及事件的完整度。这恰恰是叙事与其他的研究方式在这个方面的区别所在。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深化叙事,比如以开放式的访谈为例,其参与性观察、交往行动和叙事收集的特性就非常符合叙事研究的要求;此外,现场笔记也不是单纯的资料性记录,还可包含对当时氛围或场景的理解性描述;日志、日记、口述史以及书信的运用也很重要。
2.进行意义诠释
叙事的精神实质是师生们在教与学情境中的交往和追问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自身教学与实践生活的专业精神的反思和追问,当然也包括记录与叙述故事。对经验提供意义诠释以及重组和理解的过程是反思和追问的意义所在。从深度描述走向深度诠释,是叙事的意义诠释的需要。深度描述必須揭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活动,以此为深度诠释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它还必须向听众呈现研究对象是如何理解其周围所发生的事件的。
所有的叙事事件和故事构成了经历和实践经验的意义,也可以说,一系列交往的过程构成了经历和实践的意义。经历和实践经验的隐含意义只有在对这些叙事事件和故事进行诠释的基础上才能被人逐渐理解和领会。这里强调一点,在我们对叙事的意义进行诠释之前,要根据研究的现象,尽可能悬置我们熟知的答案,从自己的理解和参与者的交往过程中尽可能地进行分析,这可能产生一种新的理解,所有这些研究者并不能根据现存的理论来加以诠释。因为,各种各样的叙事,除了能赋予生活事件以某种特殊意义之外,还包含有许多模式。叙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所呈现的是个体对所知世界的反思而不是所知世界向个体呈现其“真理”的过程,当然,叙事只是产生对事件的反思,并不产生任何有关事件的真理,也不反映经验的真理。
在叙事素材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做的是提取、分析并界定这些叙事素材,确定它们是如何形成、改变基本元素和基本特征的,包括界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要学会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能比较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然后再将这些主题,尤其是互不相同的主题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有联系的事件发展过程。之后,根据以后的事态发展观察这些诠释,并能将文本中实际起作用的诠释提炼出来。最后将其他人的相关诠释和你的诠释作比较,将所有故事视为一个整合体,从而进一步全面诠释个人的经历故事。
换句话说,研究者要有反思提炼的技能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不仅要理解教育现场、现场文本乃至研究文本之间的区别,还要融入教育的现场,将现场中的情景、现场中的追问、叙事者表达时的情绪等进行“深描”,将构成叙事研究的材料“打散”“重组”以及“系统化”,还要有能力“跳出”具体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回溯性梳理和把握,同时兼顾一般人文科学研究的通常规则等等。在叙事中捕捉复杂现象之相互联系,在分析中发现教育事件之因果关系,在研究中提炼应对具体情境之有效策略,研究者能根据自己的叙述发现并提炼出自己不经意的“实践智慧”。
叔本华说: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无异于在沙上走着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行经的路径,而若要知道他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的眼睛。教育叙事研究在今天已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做法,更为意义深远的是,其在学校和教师中的发展,能够将生活和教学的关联转化成为一种富有意义的校本研究方式,这样一来,教育叙事研究就会成为教师教学专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英]加登纳.历史解释的性质[M].江怡,译.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5.
[2]丁钢.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新理念及其变革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69-71.
[3]丁钢.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7,(1):15.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