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人物画比较分析

2014-06-30 04:23:08何妍
作家·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

何妍

摘要 五代、宋写意人物画与西方后印象派意象化人物画是不同民族的两个不同画种,也是两种不同的画派,通过对中西意象化人物画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在精神内涵和表现风格上寻找相通之处,从而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寻找出路。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五代、宋写意人物画和后印象派意象化人物畫出现的原因;第二部分重点写五代、宋写意人物画和后印象派意象化人物呈现的特点;第三部分写五代、宋写意人物画和后印象派意象化人物画对现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 后印象派 意象化人物 比较 分析

一 中西意象人物画出现的原因

1 五代、宋写意人物画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的转型时期,其代表画家是石恪和梁楷,尤其是梁楷的成就最为突出。出现写意人物画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物画由院体画里的工笔白描渐渐转为写意,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画面构成上由繁密复杂的工笔富丽风格,设法转为单纯、简练的笔墨情调。第二,随着绘画思想的慢慢变化,原料技术的改进和当时书法均齐,写意人物画中出现了和谐线条的形势以及草书抽象的意义和急就的观念。例如,《泼墨仙人图》中大胆的草书用笔。第三,山水中的皴法在五代、宋初的人物画形体转折上代替了勾线填色,取代了前人“单线平涂”的绘画模式。在用笔上水墨成分加重,设色相对减少,文人画的出现以全新的“写意”命名的新画风悄然崛起,取代写实。这一时期绘画“诗化”、“以诗入画”、“墨戏”论数量略逊于“写实”,但创新锐气足以与之势均力敌。

2 后印象派意象化人物画

19世纪末,许多受印象主义影响的画家开始不满足于印象派只是单纯地追求光色,后印象派正是在这样一种艺术潮流中脱颖而出的,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梵高(1853-1890)、塞尚(1839-1906)和高更(1848-1903)。后印象派意象化人物画受印象派的影响但却又反对印象派人物画中仅仅只是单纯超越形体、追求光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后印象派在意象化人物画中突出强调作品要反映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表达自我的内心情感,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强调构成关系。如后印象派代表作品《梵高自画像》。在这幅作品中,梵高用自己的主观感情去改造自己客观的物象,突出表现客观物象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的结构。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另一方面,在人物画方面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自觉因素的自觉运用,例如,塞尚的人物画不是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这种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印象派以前的人物画有明显的不同,不管从造型上还是内容思想上,都可以说是对写实人物画的一种革新转变。

二 中西意象人物画之异同

1 传统型记录性目的一致

五代、两宋及后印象派绘画作品的传统型记录性目的一样,他们都对传统的记录性目的进行自然的改变,传统的记录性目的比较死板、教条。而改变后的记录目的旨在记录绘画无像的观念及速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绘画题材的丰富性和绘画目的的多元化。五代、两宋时市井平民,乡村生活,社会风俗活动,少数民族活动,都成了画家精心构思的表现内容。有的旨在表达社会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后印象派时期的绘画大部分凭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来创作,如塞尚的重要代表作品《打牌人》,表现了两个朴素而亲切的普通人,这两个人的精神面貌散发出崇高与庄严之美,人物画贴近生活,走进自然。第二,人物形象的形式美与风格化。人物画由原来的严禁造型到以自由洒脱的笔意出发。人物形象在不断的变化,呈现出“形神兼备”的特点,与前期的笔墨语言及造型相比洒脱的笔墨语言出现了。而西方后印象派人物画以夸张、变形,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到现代的运动感为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手法,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促流动的线条、笔触公示于众,比起印象派有成熟的成分,人物不仅追求线条,而且有形式的追求,更加注重对自然界形象,物象的观念和时间上的急促表现。如高更的人物画开创了一种偏重于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如《雅各和天使在搏斗》,所有图像都是以平面来表现的,透视关系被歪曲,带有强烈的风格化。

2 移动透视法则相似

五代、两宋写意人物画遵循散点透视。人物只注重对神的把握,而形的要求不能按照西方理所讲究的透视原则。后印象派在意象化人物画的探索中也是不顾及透视关系和人体解剖,只是讲究色块的排列和组合。这和西方以前绘画所重视体积、质感、目到物象的间距、造成透视关系是不相同的,后印象派这种透视方法被称为“远景短缩法”。散点透视的运用在西方意象化人物绘画画面构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绘画压缩了三度空间的整体”,“绘画仍保留空间关系,只取消三度空间中的一度,使画面成为它的表现因素。”后印象派绘画把现实世界长、宽、高的三度空间集约或透视在一个长、高二度的立体状平面内。这一论断对现代主义绘画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3 美学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五代美学思想发展逐渐完备。人物画早期的美学思想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对五代及五代之后的人物画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五代人物绘画中,画家更加注重对人物精神的细致描述。在科学的作画方法引领下,人物画摆脱了类型化的羁绊。此外,绘画与自然的关联性也大大加强。中国画观照方式反映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例如,知白守黑的有无,散点与焦点透视反应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气韵与气势的精神性问题,笔墨结构与笔墨精神等。诸如像立意、取材、构思、布置、用笔、用墨、用色、题款、装裱等都体现了对科学的研究和艺术美学思想。19世纪末的美学思想也很完善,后印象派画家不满足于印象派只是停留在物象的表面,他们用科学的主张剖析物象的构成关系。如塞尚,一直在研究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他认为物体的体积是色调的准确得来的,塞尚在《温室里的塞尚夫人》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塞尚夫人的头是椭圆形体的,颈部、胸部、手部都是圆柱体,下身是圆锥体。圆形、半圆形、方形、菱形相互衬托,弧线、竖线、斜线互为交错。

4 绘画材料不同

中西方的绘画材料不同,绘画材料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写意人物画是用水和墨来完成整幅作品。西方绘画则以油画颜料为绘画的主要材料。中国画用水作为调和剂,而西方用油作为媒介。中国画在宣纸上可以很好地发挥墨与水的功能,自然渗透,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西方绘画用布来作为最基本的绘画工具,而且布上还要刷制厚厚的白乳胶作为前期工作。中国写意人物画所用的笔也很讲究,用写书法的毛笔来作画,多圆形,有软毛的,硬毛的,软硬兼施的。而西方绘画用的画笔多平头。中国水墨,色调深浅程度难定,不易出现凹凸。在绘画技术形式方法上不易于束缚画家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的油画颜料在众多色彩的调和下,色彩细腻而富有变化,画家可以调配到自己需要的能表达自己心目中所需要的颜色,并且色彩调配后一般不会改变,但有时绘画的技术模式会束缚艺术家自由思想和情感的表現。中国写意人物画还讲究题款、装裱等一些比较考究的工序,而西方油画只是在装裱框方面比较讲究。

5 画面容量不同

中西方绘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要求和价值取向。在这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审美冲突的困境中中西方人物画走向了现代化。中国画画面容量讲究“宁静而和谐”,而西方受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画面容量讲究对比的和谐。五代、两宋随着文人画的出现,写意人物画多单幅作品,讲究“墨戏”以及画面的统一和谐。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画面富有诗情画意,这和中国画讲究的意境是分不开的,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虽然梁楷在《李白行吟图》中对李白的形的刻画可能并不到位,但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确实是那位豪放浪漫的李白。而西方意象化人物画画面中呈现的确是一种紧张、对比的关系,如高更的《雅各和天使在搏斗》给人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画面充斥着大红的色块与深色的轮廓线,虽然极具平面化但是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很丰富,也很全面。

中西方绘画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鲁道夫·阿恩海姆说那些简化的艺术被品评论家解释为“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中国人讲究简单、自然、大方。因此,人物画中所体现的各个元素都是简单概括过的,讲究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西方的精神文化体现在理性表现上,画面各个布局都在自己所遵循的法则之中。西方后印象派人物画中喜欢用矛盾、冲突、戏剧性的画面,经常描绘人与大自然的强力搏斗,以及人与人、人与物、灵与肉、理智与信仰、理想与现实的一系列冲突。而五代、两宋写意人物画正是在遵循中国美学思想,一种强化内在自我平衡状态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涵义,突出表现情景交融、物我相渗,主客观统一起来的“气韵”。

三 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中国写意人物画和西方意象化人物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这两种看似格格不入的流派却在发展中互相借鉴与影响,有些地方在逐渐地融合。当代水墨人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如中国水墨人物画在笔墨语言上发展的实验性阶段、装饰性阶段、抽象阶段都是借鉴西方人物画。而在造型上中国水墨人物画更是借鉴了西方的绘画画面构成。在题材上中国水墨人物画和西方意象化人物画基本相似。当代的人物画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复杂的自然物象中人物性格以及色彩的表现还是不完善的。要把细碎的现象归纳到整体的观念中还要当代人物画家的不懈努力。写意人物画具有新风尚的开创和新语境的开创,其中碑刻用笔,形的夸张,分割的形成,空间的处理,也需要努力去做。现代的人物画体积量逐渐增大,画面的语境力求含蓄,画面容量凸显,当代画家都在追求天人合一,所以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