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美学家朱光潜的悲剧审美观为角度,分析了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所展现的悲剧美。并分别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解读:第一,悲剧审美中的怜悯在《夜莺与玫瑰》中的体现;第二,悲剧审美中的恐惧在《夜莺与玫瑰》中的体现;第三,悲剧审美中的崇高感在《夜莺与玫瑰》中的体现。从而得出结论,《夜莺与玫瑰》是一部具有悲剧的美感和力量的童话作品。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 悲剧美 怜悯 恐惧 崇高感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更是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王尔德的童话代表作之一《夜莺与玫瑰》是一个美丽而哀伤的故事,感人至深。这篇童话作品,具有儿童文学的特点:写作的语言通俗易懂,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它的文字伤感,唯美,如同一首如泣如诉的抒情诗。从深层次的美学思想上解读,又有着悲剧之美,而这种震撼人心的悲剧之美,恐怕只有阅历丰富并且对生活有感悟的成年读者才能够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中,悲剧定义为,“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而悲剧又分为三个特点:戏剧的体裁、冲突的体现、悲惨的结局。《夜莺与玫瑰》这部作品从题材上讲并不是戏剧,但是从故事的内容上以及审美意境上讲,完全符合悲剧的特征。
该故事的主角是一只褐色的夜莺,它把歌唱和爱情当做是它的使命,爱情是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所以当它遇到了为了爱情而哭泣的年轻人时,会毫不犹豫为了实现他的爱情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夜莺所在的世界里跟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夜莺为之献出生命的、代表爱情的玫瑰花却被扔进了排水沟里:“一辆马车从它身上碾了过去。”这是巨大的讽刺,也造就了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美到哀伤的悲剧美。
如果说仅从悲剧的定义来分析出王尔德作品具有悲剧的美感和力量,难免显得太单薄和苍白,本文将从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中总结的悲剧心理的几大要素为角度,来分析和印证《夜莺与玫瑰》这部作品的悲剧之美。
朱光潜在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等学者悲剧思想的基础上,概括了悲剧心理的要素,即:怜悯,恐惧和崇高感。
一 怜悯:爱和惋惜谱成的同情之歌
朱光潜认为:“怜悯当中有主体对怜悯对象的爱或同情成分。”这里“爱”——喜爱,热爱乃至敬爱,是产生怜悯这种感情的首要条件,“我们绝不会怜悯我们所恨的人”。那么被怜悯的对象一定要具备美好的品德和真挚的情怀,才能够引起人们心中的爱怜。
《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虽然外表毫不起眼,只是一只小小的棕色鸟儿,没有绚丽的羽毛,不及雄鹰的矫健,天鹅的高贵。但这只小鸟所歌唱和追求的却是最为美好和崇高的爱情。它说,“爱情真是一个无比奇妙的东西,它比绿宝石更珍贵,比猫眼更稀有……”日日夜夜,它用它美妙动人的歌喉,歌唱着爱的甜蜜、忧伤,并甘心情愿让玫瑰的刺,刺穿自己的心脏,用自己的血灌溉爱的玫瑰。
爱情是人类诞生以来最美好的情感。柏拉图说过,“爱情,也只有爱情,可以使人敢于为爱的人献出生命”。也有谚语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正因为如此,这只小小的鸟儿在人们心中才会十分美丽,它所追求的理想是人类最美好、最珍贵的感情。每个读者都会深深地喜欢上这只爱的化身、善良、勇敢的鸟儿。
“爱”或“同情”是构成怜悯这种感情的一个基本成分,“怜悯还有一个基本成分是惋惜的感觉”。
在这篇童话故事里,夜莺并不是不珍视生命才放弃生命的。生命中的每一刻对于它来说都甘之如饴,“坐在绿树上看太阳驾着他的金马车,看月亮乘着她的珍珠马车,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山楂发出的香味,藏在山谷中的风铃车……”作为爱神化身的夜鶯是最懂得欣赏生命之美的。它之所以甘心情愿放弃这一切,是因为它遇到了人生的知己,一位“真正的恋人”,一个和它一样把爱情当做最高理想来追求的人。为此,它愿意付出鲜血和死亡的代价,条件是他“做一个真正的恋人”,和心上人一起实现他的,也是它的(夜莺的)理想。
但残酷的现实是,年轻的学生爱上的是一个虚荣肤浅的女孩儿:“人人都知道珠宝比鲜花更值钱。而这位“真正的恋人”,在首次受挫以后立刻露出他世俗的嘴脸:“爱情是多么愚蠢的东西啊!实际上,它一点儿也不实用。”夜莺在他眼里不过是“只讲究风度,没有任何诚意”的艺术家罢了。
美好的东西被撕碎了,如果是为了成就另一样美好,人们的痛惜之情也许不会那么强烈,而这里高尚的灵魂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牺牲,却发现崇高是被误读了的卑劣。这样强烈的对比产生的冲击和惋惜感不亚于《李尔王》中考狄利娅被其姐姐杀死的场景带来的震撼。最让无法人接受的是,象征美好爱情的玫瑰被扔进了肮脏的阴沟里,爱情没有了,世界从此一片荒芜。奥斯卡·王尔德在这篇童话作品中激起的正是深深的怜悯和巨大的惋惜。
二 恐惧:开在血和死亡土壤之上的悲剧之花
朱光潜说过,“恐惧是悲剧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恐惧是悲剧带给人的特有的快感。伟大的悲剧,例如,《麦克白》、《李尔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等,无不充满着直白的血腥,死亡的场面。《麦克白》中班戈朝着麦克白摇着血淋淋的头发;普罗米修斯裸露的肝脏被秃鹫啄食;俄狄浦斯王自盲双目,满脸是血;美狄亚手刃两个稚子,森森的尖刀在滴血,复仇女神的狂笑在天空中回荡。悲剧的力量之一在于征服我们的压倒一切的恐惧感。
虽然《夜莺与玫瑰》是一篇童话作品,流血和死亡的描述也是惊心动魄的。要在万物凋零的冬天得到一只红玫瑰就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红玫瑰树告诉他:
“你就必须接着月光用音乐造出它,还要用你的胸膛的鲜血将它染红。你一定要用你的胸膛顶住我的一根花刺来唱歌”。
在寒冷的冬日,夜莺的血,歌声和月光一起孕育出一朵美丽、奇异的花朵。随着这根刺在夜莺心中越刺越深,这株玫瑰花也由乳白色,渐渐变成了淡红色,深红色。那是鲜血的颜色。
惨白的月光下,一只胸口刺着玫瑰花刺的鸟儿,引吭高歌,汩汩的鲜血注入了玫瑰花的体内——构成了一幅最美丽也是最诡异、恐怖的画面。读着这些文字的人对夜莺所遭受的疼痛也都能够感同身受,那颗小小的心脏带来的如同梦魇般的体验也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
玫瑰之死在富有想象力的人们心中也激起强烈的恐怖感。在童话世界里一切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和蓬勃的生命力。植物也有感情,懂得疼痛。在这篇童话里蝴蝶、雏菊、蜥蜴一起聊天,探讨问题。橡树喜爱夜莺,并为它即将死去而悲伤。玫瑰树们像抒情诗人一样描绘自己开花的样子。那支红玫瑰花身上附着两个灵魂——夜莺的和玫瑰树的。两个灵魂伏在玫瑰花瓣上对着年轻人微笑,当他摘下花时,它们虽然疼痛,但更开心了。一个年轻人,一朵玫瑰花,三张绽放的笑脸,一起掉进了排水沟,一起被碾成了碎片。那被碾碎的两个灵魂的呻吟声回荡在人们心中久久不会散去。
王尔德用他细腻、唯美的笔触描绘出哀婉、华丽的恐怖。
三 崇高感:鼓舞人心的史诗之美
朱光潜还指出,悲剧“不等于纯粹的恐怖”。因为“纯粹的恐怖不仅不能鼓舞和激励我们,反而让人郁闷而意志消沉”。原版的格林童话里面充满了血淋淋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情节,例如,《小红帽》、《睡美人的故事》等。它們并不能被称为具有悲剧色彩的杰作。原因是它们缺乏那种“令人振奋,让人胸襟开阔”的力量。也就是朱光潜概括出的“崇高感”,或者说是“英雄气概”。
伟大的悲剧具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夜莺与玫瑰》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牺牲。伟大的英雄为了心中神圣的理想,不惜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夜莺就具有这种悲壮的英雄气魄。它就如同一个殉道者,为了自己心中崇高的信念,不惜流血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就像为了救赎人类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的布鲁诺。不同的是,夜莺的信仰是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妙的感受。
渺小的夜莺在这里不再渺小。它的气魄具有山川的巍峨,大海的浩淼和天空的辽阔。它在人们心里激起的是最崇高的敬意。
《夜莺与玫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追寻。在这篇如诗般的童话里,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夜莺为了寻找一朵红玫瑰开始了它的朝圣者般的追寻,如同寻找圣杯的勇士,如同要完成使命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在遍寻了对于它来说是整个世界的花园之后,终于找到了能开出红色玫瑰的树,并甘愿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而在夜莺的世界里,寒冬统治一切,万物凋敝,没有玫瑰,也没有爱情,一派死气沉沉。这是个实用至上的世界,人们对爱情嗤之以鼻。当夜莺告诉其它动物们那个学生为了一朵红玫瑰而哭泣时,它们的反应是:“为了一朵红玫瑰……真是好笑!”在世俗的眼里,爱情是愚蠢无用的东西。而夜莺坚信,爱情比任何东西都值得人们去向往和追求。“尽管哲学很有学问,然而爱情比她更高深。尽管权势很强大,可是爱情比他更具威力。火焰映红了爱情的翅膀,使他的躯体像火焰一样火红”。
血是信仰的祭奠,英雄完成了它的使命。这里读者油然而生的除了怜悯、恐惧,还有深深地敬意。爱情对人类来说就如同希望的火种,没有了爱情,牧童的笛声不会悠扬,少女的双眸不会闪亮,连星星也会黯然失色。而夜莺就是拯救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它用爱情的火种照亮人类。虽然故事的结局令人惋惜,但是,夜莺的英雄气概却为人们带来巨大的鼓舞和振奋,而这正是悲剧的核心力量。
悲剧巨大的魅力在于“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悲剧观赏之中,随着感到人的渺小之后,会有一自我的扩张感,在一阵恐惧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这正是《夜莺与玫瑰》带给我们的欣赏悲剧的快感。
四 结语
从综合的审美角度来解读《夜莺与玫瑰》这篇作品,可以看出它有着悲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它还有着抒情诗般的语言和意境,史诗般的崇高情怀。正因为如此,《夜莺与玫瑰》被称为世界上最美和最感人的童话,它所歌颂的至爱、至真、至美,也必将为世世代代的读者带来如汩汩清泉般的心灵的涤荡,以及狂风骤雨般的灵魂的洗礼。
参考文献:
[1] 王尔德,易新编译:《王尔德童话精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莎士比亚,曾胡译:《麦克白》,外文出版社,1999年版。
[3]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王欣欣,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