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陈斌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人们交流平台的博客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交流平台,这是一个与传统媒介完全不同的“新自由媒介”。博客文学彻底颠覆了原有的文学形式,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并带领文学创作突破了经典文学生产模式与主流思想的禁锢。可以说博客文学的出现冲破了传播范围、传播速度、言论实际效应等诸多传统媒介的限制,成为了当前大众共享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博客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尽管如今受到诸多业内人士的青睐,但是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进程。
关键词:博客文学 新自由媒介 特性 发展问题 价值
引言
20世纪开始,互联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让文学创作者们发现了其中的潜力,进而将其与文学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网络技术与文学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两者的关系也逐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开始文学作为叙事主体,而网络则是一种工具性的媒介,但是随着文化产业逐渐发展,网络早已不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实现生产服务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去左右文学创作过程,去变化文学创作的发展轨迹。当前,博客成为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宠,博客文学凭借自身的草根性、互动性、多元性、灵活性以及轰动性等特征,从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媒介长期以来占据的权威地位,并且以几何倍数增长的阅读量让传统媒介皆为其瞠目结舌。我们说,当前博客早已呈现出燎原之势来占据网络这片天地,“新世纪文学”以全新的姿态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中。
一 博客文学的创作特征
网络技术从1994年开始在中国兴起,同年网络文学也诞生,在十年之后,博客开始流行于中国网络之中,促使许多人在网络这片天地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有些人说博客文学促进了全民写作,是一种超职业写作、超商业写作、快乐写作、分享式写作等,这些称谓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人们对于新兴事物出现的亢奋与欣喜,博客文学创作除了有以上几点特征外,还显现出自身的独特属性,而这也是其获得巨大粉丝群体的原因。
1 私人气质浓郁
假如一部文学作品让广大读者群体产生共鸣,那么文学个性化特征务必要十分明显,不管是选材亦或是语言风格,都要显现出创作者自身强烈的个性光环,而这是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广为流传的基本特征。尤其在当今社会中,引领时尚的是“80后”、“90后”、“00后”群体,这些年轻人群体追逐时尚,以标新立异作为内在追求。随着多元文化时期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学创作要求日益提高,这种富有个性的要求在如今时代中显得十分重要。诸多博客文学作品为了追求更多的点击率,扩大知名度,创作者会在个性化上做起文章。例如,某个网络写手对金庸笔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内容中极有创意地将这些女性形象与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觉与传统人物描写有着颠覆性的变革,读过的人们都能够快速地对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直观的认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为了达到这种所谓的个性,但自己能力又有限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费尽心思想要去追求形式上的“第一”。部分博主争相发帖宣传自己的作品,在各个论坛中写了自己的文章链接,希望广大网友可以到自己的主页来品读,有些博主会选择运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例如,北京女病人创作的《病忘书》,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源于她笔下犀利诙谐的语言以及洒脱泼辣的文风),还有部分网络写手选择商業炒作等途径。
2 充分体现短篇与长篇创作的不同繁荣景象
诸多文学体裁,例如:杂文、散文、日记等形式,都是追求短小精炼,内容多元丰富,言简意赅,但是诸多博客文学多数是以长篇小说为主。并且,博客文学从表现形式上来说,与传统文学形式相比较,主要是以连载的形式来发布于网上。虽然许多传统报刊杂志都刊登了部分连载小说作品,但是在过去连载形式中基本上是在小说完全创作完成后再进行的,但是博客文学通常是网络作者一边创作一边登载网页上。作者会依据网友网上阅读的规律,将每个章节的内容控制在千字左右,例如,上海大学生乔乔在博客中创作了长篇小说《乔乔相亲记》,其网页在短短半年内超过了100万的点击率,并且被三万个站点连续转发。而在2006年蹿红网络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超过了2000万的点击率。尽管是普通的叙述历史,但是作者所运用的笔法却与过去的史书创作思路不同,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不再是古板的历史符号,反而变成了一个个活泼生动的个人,描述的事件更是波澜起伏,吸引读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
3 文字率真、趣味、富有个性
博客文学作者多以游戏的心态来抒发内心感受,并且会过多地使用现代网络流行词汇来进行表达。很多博客文学中使用的语言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有着粗糙、鄙俗的个性,甚至有些语言带有一些肉欲的色彩,让人们能够回归到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虽然会受到一部分人的指责,但是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却来源于创作者的内心。例如,“经常会有一些可爱的记者问我这样的问题:请问你在奥运年来临之时,对中国楼市整体走向怎么看呢?我听到这些问题觉得十分奥晕,玄奥而头晕,即便是干了十八年的体育,在经历了N多国外赛事,也没觉得一项运动会和房价有什么关系。”
二 博客文学的传播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以博客为主的新媒介能够面向于广大市场,对大众服务,并且享有自己的话语权。文学创作的商品属性能够借助博客来实现,而这是由所有媒体本质属性来决定的。当前博客文学开始吸引了愈来愈多的社会名流、热点人物,以实现相互宣传的目的。由于博客传播速度较快,并且在广度与自由度上早已超越了传统媒介,因此有许多社会名人去进行自我宣传,试图扩大影响力。例如,余华在沉寂多年之后开通了自己的博客,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一直到小说《兄弟》下部问世之前,他都一直在自己的博客主页上连载一些精彩的片段,实现了新作品预热的效果。
从叙事方面来说,这些博客文学作者们摒弃了原有的文学理念,将创作作为自己私有空间的任意发挥,甚至是自己的精神享受与狂欢娱乐模式。并且在博客文学中的语言比较自由而随意,很多时候用简约的语言来表现多元的内涵,而这就是文学所独有的韵味魅力。例如,著名影视演员、导演徐静蕾在创作的作品《晨练》中写道:“我的心中被多种事情所填满了,有一种庞大而不确定的感觉从脑海中涌出,不懂的地方太多了,怎么才能够速成呢?昨天夜里从武汉回到家中,又是深夜,北京也同样在下雨,卫生间的窗户是开着的,渗入了那种春天所独有的温暖的凉意,在恍惚之间感受到久违了的泥土的芬芳——一定是幻觉……”这段文字感觉很随意,没有任何筹备构思的痕迹,但是却能够给我们很好的感觉,就像是隔壁的邻家女孩在为我们讲述自己的心情。
三 博客文学的发展问题
从2003年开始的“木子美”事件开始,中国的博客发展就以一种非比寻常的方式被大众所知晓,让博客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学创作形式,诸多网络的草根作家纷纷开通了博客来进行文学创作。截止到2005年底,诸多知名门户网站都开通了博客频道,并且鼓励网友们进行文学创作。诸多传统作家在2005年下半年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博,例如,大家知晓的郑渊洁、余秋雨、郭敬明、韩寒等作家都在内,让人们顺其自然地将博客与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波褒贬不一的博客文学。尽管我们在前文中分析了博客文學的特性与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些缺点与问题。
1 颇受争议的题材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性的话题是敏感而避讳的,纵观古今文学作品,关于描写性的内容几乎是避而不谈的,亦或是选择用艺术的手法来稍微隐晦些地进行描写。即便部分作家会在作品中大胆去描写性内容,例如,作家贾平凹创作的小说《废都》中出现的露骨的对性描写的文字几乎多数被隐去,部分内容避免不了就会选择一些隐晦的词语来替代。
我们说博客有着一定的隐蔽性特点,网络用户可以通过注册来获得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不会受到任何权利的干涉,去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很可能个体忽略了现实的束缚就会沉迷于多元化的自我放纵过程中。
2 失去理性的语言
随着博客文学的发展,可以说这个庞大的队伍中是良莠不齐的,多数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但是也会偶尔出现了一些相互谩骂攻击、有着暧昧内容的作品。例如,木子美、竹影青瞳以及后来出现的天涯辣妹等网络蹿红的作者对于隐私的描写,都难以让广大网友接受其中的内容。其中,木木创作的《一个视频舞女的身体日记》,其内容、语言都超乎了正常人所能接受的尺度。
3 缺少深刻的体验
目前的博客文学中有相当部分的心情文学,或描写个人情感,或反思现实生活。这些作品关注的焦点是自我生活境遇和个人情感,视野狭窄,也不具备精神张力,不能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作品缺乏美感和艺术性,生命力十分脆弱。中国博客的主体是3O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不足,人生阅历浅,作品虽然能关注当下,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精神超越和人类境遇的整体把握。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物,博客文学成为了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文学表达形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产物,也是网络时代所特有的产品。随着信息化浪潮愈演愈烈,广大群众的个性被释放出来,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表达自我感受的空间,而博客的出现实现了人们话语权的转移,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霸权与话语专制禁锢,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话语权。而博客文学更是草根阶层去表现自身主观情感的重要途径,让文学从精英群体走到了民间群体。并且,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又快速超越了网络文学,摒弃了原有文学创作中注重的主题、结构以及技巧,甚至对于语言方面也有着创新与颠覆,随心所欲的语言、表达心情的符号肆意运用,并且还能够对文学创作进行不断修改,这些方面能够提高文学创作所含有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内涵,并且能够永久性地保留部分优秀文学,这也决定了博客文学一定会比网络文学走得更远。虽然当前中国博客文学依旧处于初级发展时期,许多博客写手的心态还不够成熟,对于自由发展空间还不能控制,甚至会在博客平台中肆意地放纵自己。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写手群体自身经验累积,我们有理由相信博客文学一定会回到最初的那个起点,成为所有人倾诉内心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伟:《公开的私人话语——博客文体审美特征探析》,《兰州学刊》,2010年第4期。
[2] 欧阳文风、李礼:《博客文学的形态特征初探》,《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3] 熊延柳:《略论博客文学的个性张力》,《黑河学刊》,2009年第1期。
[4] 陈娇芸:《国内博客文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0期。
(王春华,赣南医学院讲师;陈斌,赣南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