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义
摘要: 取我科自2011年4月以来收治的CHF患者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采取利尿剂、硝酸盐类和ACEI的常规治疗,视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视为实验组。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 实验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到76.7%,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倍他乐克治疗CHF的效果明显,对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倍他乐克;慢性心衰;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53-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脏功能不足以为机体提供足够血液的一种病变情况,对CHF的诊断常依据体检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治疗要依据其严重程度和引发原因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倍他乐克是一种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旨在对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和探讨,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期间,共接诊60例慢性心衰患者。患者年龄在4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岁;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病程2-19年之间,平均(7.5±3.1)年。其中冠心病16例,擴张型心肌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采取利尿剂、硝酸盐类和ACEI的常规治疗,视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视为实验组。且两组在年龄、性别和患病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硝酸盐类和ACEI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首次剂量为6.25mg/次,2~3次/d,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每次增加6.25-12.5mg,最大剂量为100mg/次[2]。然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来评定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王海燕[2]文献:心功能改善Ⅱ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I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者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到76.7%,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如附表所示。结果显示倍他乐克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疗效显著。
附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 30 12 16 293.3 对照组 30 9 14 776.7 注:两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能力的不足,从而不能满足身体组织的需要,多发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目前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主要是血管扩张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他们具有降血压和扩张血管的功能,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了心脏的泵血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心力衰竭的症状。倍他乐克是一种β1受体拮抗剂,其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包括: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充血性心肌衰竭,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3] 。
我们通过抽取我科近2年来接诊的慢性心衰患者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采取利尿剂、硝酸盐类和ACEI的常规治疗,视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视为实验组。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综合疗效为,实验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到76.7%,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我们能从中得出,倍他乐克治疗CHF的效果明显,对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Morrissey R P, Czer L, Shah P K. Chronic Heart Fail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rugs, 2011, 11(3): 153-171.
[2] 王海燕.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101.
[3] 王捷,傅强.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24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669-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