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菊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进展。方法:选取的7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均在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并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常规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30d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根据伤后1年时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远高于对照组(75.7%),且不良反应少;而1月后治疗组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辅以降纤酶联合治疗外伤性脑梗塞死,其疗效较好,且起效快、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編号】1002-3763(2014)09-0030-02 外伤性脑梗塞作为颅脑损伤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一直以来以原发性损害及大面积梗塞的状态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脑功能及预后,从而出现死亡率上升的趋势。本文采用常规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外伤性脑梗塞74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就该疗法做进一步报告。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74例外伤性脑梗塞病人均在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其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8.15±9.85)岁;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中高处坠落、车祸伤及击打伤各为20例、47例及10例。经颅脑CT检查或MRI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数为一侧或双侧瞳孔直径放大、血压下降、休克,硬膜外血肿及脑挫裂伤等症状;评分采用相关量表进行操作。其中脑内出血心肝肾功能损害者、使用过溶栓药物和抗纤溶制剂或抗凝者、过敏体质者等均排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颅脑CT或MRI检查,并给予常规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适量,行皮下注射,1次/d,并同时服用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适量,行静脉滴注,2次/d,为期一周一疗程;降纤酶剂量按适量,1次/d,连续3d后,可降一半用量,1次/d,服用为期一周作为1疗程;两组总疗程均为30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的增分率的标准来判断疗效来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标准。治愈:增分率达到87%以上,显效:增分率最高为86%,最低位45%,有效:增分率最低为17%,最高为46%。无效:增分率低于17%。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上述7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远高于对照组(75.7%),且不良反应少;而1月后治疗组(87.28±6.45)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5.95±23.96)。
3 讨论
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因素多以脑血管损伤、颅内高压致脑血管的机械性压迫和脑血管痉挛以及氧自由基损伤损伤为目前所认为发病机制主要原因。而外伤性脑梗塞的病因较为复杂,故其诊断以CT或MRI检查为主。
在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尤其是溶栓患者,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治疗之一,而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以其能自由基清除和和抑制脂质氧化的作用,抑制脑细胞脑细胞的过氧化的作用及延迟性性神经细胞死亡的特点,可促进脑缺血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及脑水肿减少,对脑缺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而降纤酶作为一种预防进展性脑梗塞的药物,其作用可将纤维蛋白原清除,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其作用还可诱发抗栓效应,减低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的的变形能力,进而改善微循环等功效[3];而两者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互补、协同的作用,因可在建立适当侧支循环或缺血区再灌注的同时,加用神经保护剂,从而阻止脑梗塞发展,减少病情复发的情况;而阿司匹林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虽对脑梗塞有着预防的作用,但在降低血黏度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对脑梗塞预防方面均无明显清楚;评分则能表明病情的轻重。资料结果显示,在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常规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中,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远高于对照组(75.7%),且不良反应少;而1月后治疗组(87.28±6.45)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5.95±23.96)。
表1 两组治疗30天后以相关量表增分率评定的效率对比 (n)%
组 别 n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7 23 13 1 97.3 对照组 37 17 11 9 75.7*P<0.05,可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依达拉奉辅以降纤酶联合治疗外伤性脑梗塞死,其疗效较好,且起效快、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胜修等.针灸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文选,2002,4(21):544-546.
[2] 黄海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治[J].华西医学,2008,23(3):457-458.
[3] 付鲁英.进展性脑梗塞治疗的临床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21-23.
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周莉媛
(江苏省中医院南东九肿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 恶性肿瘤抑郁症是与肿瘤或者癌症有关的抑郁症,通常是由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并发症引起的精神疾病。本文对近年来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恶性肿瘤; 抑郁症; 中医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31-01前言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失眠、精神恍惚、情绪不稳定等。恶性肿瘤抑郁症是与肿瘤或者癌症有关的抑郁症,通常是由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并发症引起的精神疾病。当前,化学药物治疗抑郁症往往存在各种副作用,例如导致患者过度兴奋、血压异常、失眠、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再加上化学药物往往价格昂贵,使得化学药物不受患者欢迎,其临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本文着重梳理了近十年来恶性肿瘤抑郁症的中医临床治疗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分析
我国每年都会新增约312万例肿瘤病例,肿瘤死亡率为0.18%,我国居民的癌症死亡率为13%左右[1]。在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在国外最高达到58%,在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发病率在25%~75%。当然在具体病例研究当中由于学者采取的研究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最终结论有所出入。吴晴用两种方法研究癌症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结果分别为50.0%和42.9%[2]。张金芳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中住院组抑郁发病率为61.54%,焦虑发病率为11.54%;门诊组抑郁发病率为43.22%,焦虑发病率为19.49%[3]。
2 病因病机
患者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年龄、收入、心态、病程等对抑郁症的发病有所影响。胡随瑜等调查结果显示肝郁痰阻证、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是四种最为常见的症型[4]。陈梅英等对456例鼻咽癌患者抑郁症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癌症患者抑郁症发病率不同,50岁以下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46. 58%,50岁以上患者36.95%;家庭经济情况越差,抑郁症发生率越高;家庭月收入低于5000元者,抑郁症发生率达48.36%,明显高于其他收入阶段[5]。岳海淑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抑郁症发病主要与6项因素有关,即患者认知程度、癌症临床分期、治疗效果、配偶支持程度、家人支持情况、患者对死亡态度等,患者抑郁症严重程度主要与4项因素有关,即治疗效果、家人及朋友支持情况、患者对死亡态度、经济状况等[6]。
3 危害
抑郁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会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患者精神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同时增加患者疼痛感,降低生活质量,导致肿瘤进一步恶化,是生存期下降。陈华江等对125例脊柱转移癌进行了Zung自评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抑郁症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抑郁症组,无抑郁症组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疲劳及不良反应频繁例数均低于抑郁症组。戴明等研究发现抑郁症对患者治疗和康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 治疗
修丽娟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运用中药组给予白龙解郁颗粒对肿瘤并发抑郁症进行治疗。该药中二陈汤化痰理气,逍遥散疏肝解郁,二者结合以痰为主,兼顾理气、健脾胃、安神、泻火导浊,使得痰消则气达,气达则郁解,对恶性肿瘤抑郁情况有明显疗效。
徐氏等应用合自拟中药解郁抗癌饮( 百合、酸枣仁、炙远志、柏子仁、生龙骨、九节菖蒲、半枝莲、生牡蛎、白花蛇舌草、柴胡、山慈菇、白芍、丹参、当归、炙甘草) 随证加减,治疗108 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為 88.9%。
杨氏以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 柴胡、白芍、当归、茯神、薄荷、炒白术、煨生姜、浮小麦、甘草、大枣) 为基础,结合中医辨证疗法分型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症55例,情绪抑郁加合欢皮、郁金,失眠加酸枣仁,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熟地,急躁易怒加焦栀子、牡丹皮,结果总有效率84%。
赵氏等采用扶脾抑肝法穴位敷贴干预恶性肿瘤抑郁状态,在患者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加用麝香虎骨膏敷贴阳陵泉、双侧足三里、肺俞,连续3个疗程后分析,表明与中药加穴贴在降低抑郁评分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 ,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 ,治疗期间血、尿、大便常规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
陈氏等选择多次化疗、病程长的癌症并伴抑郁焦虑状态患者50例给予以情胜情、情志疏导、移情易性、顺意从欲的护理,结果说明心身医学在肿瘤病人情志调护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3]。
5 结语
由于恶性肿瘤在当前医学水平下难以治愈,因此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需要承担巨大压力,往往容易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对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临床中有必要借助抑郁量表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做到对抑郁症的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但是其中以调查为主,对于具体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不大,中医治疗也多限于肝郁脾虚与心脾两虚的辨证疗法,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争取早日找到治疗恶性肿瘤抑郁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郝捷,陈万青.北京: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 :12.
[2] 吴晴,王崇顺,周小寒,等.癌症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J].癌症,1998;17(5):379-381.
[3] 张金芳,刘淑俊,张继平,等.247例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病调查[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6):56-59.
[3] 张海男,胡随瑜,陈泽奇,等.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6):519-521.
[4] 胡随瑜,张宏耕,郑林,等.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型构成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312-1314.
[5] 陈梅英,肖水源,刘萼莲,等.鼻咽癌患者抑郁症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11-612.
[6] 戴明.286例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11):85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