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波 刘任重 王德章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初期规范教学管理阶段,迫切需要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原有的集权型、线性垂直教学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行更为科学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充分发展院级教育教学积极性成为必然趋势。
一、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的内涵
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新背景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提升学校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构建院、系两级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
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构建举办者的法人实体和管理者的办学主体权责明晰、分工明确,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关系的新型大学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由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两个方面构成,外部制度安排包括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外部治理结构,内部制度安排包括权力体系、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党委领导、民主管理、校长治校、教授治学。
2.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的内涵
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是指在学校总体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指导下,确立校、院分级负责,共同发挥各自教学管理职能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负责宏观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运行和监控考评。将教学管理重心向院级下移,赋予学院更多的教学管理自主权,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与学校集权式的垂直管理体制相比较,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更为科学、高效,更加有利于促进学院发挥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民办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
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理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必须降低管理重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制度。
1.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
民办高校是伴随着高校生源规模急剧扩张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产物,经过初期规模化发展阶段,必须过渡到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传统的集权式教学管理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民办高校必须重新划分校、院两级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将校级管理重心下移,由学院自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规划,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市场的适应性,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2.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更具特色的民主管理
为保证办学经济效益,大多民办高校采取校长对人、财、物的集权管理模式,事无巨细都由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学院仅对日常教学管理事务实行执行权和实施权,无法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自身发展情况发挥办学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深层次教学矛盾和问题改革动力不足,教学管理工作限于上传下达的事务性工作,建设性、发展性管理工作不力,难以培养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
3.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效管理
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由本科教育逐步向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拓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增设新的学科专业。随着民办高校规模与专业的扩张,教学管理任务日益繁杂,学校集权式管理跨度大、层级多,致使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下,迫切需要降低管理重心,建立起校级负责宏观统筹、院级自主发展的分级管理体制。
三、民办高校具备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基础与优势
民办高校的私有性质具有体制机制灵活、注重绩效管理等特点,使其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具备一定的基础与优势。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具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机构调整权、资金调配权、人员聘用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阻力小,易于新体制的确立。民办高校资金完全由自筹解决,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加注重绩效管理,学院易于接受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机制,便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推行。
四、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议
民办高校不能完全照搬公办高校的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特点,支撑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
1.科学划分校、院两级权责
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理顺内部治理结构,重新分配校、院两级管理权责。学校教学管理应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型,由过程型管理向目标型管理转型,由事务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型。校级教学管理主要进行宏观调控指导、明确办学定位、制定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协调日常教学运行、组织绩效考评与质量监督。学院作为教学管理主体,侧重教学过程管理与专业建设。民办高校在划分校、院权责方面合理掌握权力下放度,适度指导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随着学院教学管理自主权的扩张,学校必须实施绩效管理,完善对学院的监控和考评机制。首先,要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网络体系,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综合考核评估和专项评估。再次,要有效运用利益引导和行政约束两种手段,根据考评结果对学院进行奖惩。最后,要实施教学管理问责制,对决策失误或未完成既定教学管理目标的学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民办高校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的重点要解决由单纯课堂教学质量考评向院级教学管理综合绩效考评转型,由以任课教师为考评对象向以教学管理者为考评对象转型。
3. 合理实施利益分配机制
只有切实落实学院责权利的统一,才能引导各学院有效开展教学管理与教学建设工作。民办高校普遍将教学管理权力与责任下放,但人事管理权和财务管理权集中在学校,这种“责大权小”的体制严重影响了学院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制约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发展。民办高校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利机制,按照各学院办学规模公平配置日常运转经费,保证正常教学质量。同时,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倾向性地配置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和科研奖励经费,以促进优势学科、新兴专业率先发展,凝练特色。
4.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必须建立和调整与体制相适应的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建立学校针对学院权力运行的约束机制,对学院实行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和财务监督。二是学院建立院务会制度,集体决策学院重大行政事项。三是学院建立教授委员会行使相应的学术权力。四是建立学院二级教代会,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五是配备充足的院级教学管理队伍,加强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配套制度的建立是学院管理规范、民主、高效、廉洁的有效保证。
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基础弱,但具有独特的体制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要尽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理顺内部治理结构,实施高效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以提高生命力和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晓莉. 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内部权力结构的制衡[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0(9).
[2]刘亚荣,李志明等.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研究[J]. 教育与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