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敏
摘 要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肺炎心衰患儿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治肺炎心衰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0)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组(B组,n=40),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用药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结果:当心力衰竭发生时,患儿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HRV较治疗前升高。但磷酸肌酸钠疗组改善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大。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肺炎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程患者中,有明确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也许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其不断恶化的重要机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用心率变异性(HEV)对心衰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帮助判断其病情和预后。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较少见,但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多发。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是儿科非常常见危急重病例,对其正确的认识及积极的治疗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极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此类患儿的心功能以及HRV的影响,以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5月收治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因各年龄段HRV不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大[1],故本组研究对象选择年龄相近患儿,年龄12~24个月,平均13±2.8个月。所有入组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40例)和磷酸肌酸钠组(B组,4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西地兰,利尿剂,抗生素,营养心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肺循环等治疗,具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无明显差异。A组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0.5g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2周。
观察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所有的入组者都进行了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1次在治疗之前,1次在完成治疗之后,然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①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②24小时内5分钟平均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ANN)。③24小时相邻正常的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④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心搏数占所有分析信息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资料我们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见表1。
讨 论
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秋冬季节呼吸道病毒感染多发时尤其容易于小龄儿并发心力衰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程患者中,有明确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也许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其不断恶化的重要机制。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较少见,但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多发。本文观察发现,当心力衰竭发生时,患儿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本文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HRV较治疗前升高。但磷酸肌酸钠疗组改善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大,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故笔者认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肺炎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其机理可能如下:HRV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的周期变化,它能够很好的反映出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控能量[2]。HRV的正常与否可以用来判断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还能够判断神经体液等因素对窦房结的调控能力。在健康人群中,心脏的正常功能是在交感与迷走神经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完成的,如果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这种相互调节的平衡性遭到破坏,则会产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3]。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一般在发病的早期可发现有迷走神经的功能损害,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和进展,则会逐渐出现交感神经的功能损害[4]。因此,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主神经相应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心衰的严重程度与HRV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5,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与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直接关系[7]。马沛然等已证实小儿心力衰竭时HRV降低,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累,迷走神经损害严重[8]。
心力衰竭在本质上是心肌能量不断消耗,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在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心肌葡萄糖和乳酸的氧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是脂肪酸的氧化却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会导致代谢每分子ATP耗氧增加。能够导致心力衰竭不断加重恶化的重要因素就是ATP的可利用性减少[9]。磷酸肌酸是参与心肌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它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心肌中可作为一种储备能量,也能够被用来合成ATP,合成的ATP可以通过水解产生能量。当心力衰竭时补充足够的磷酸肌酸钠后,在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作用下,磷酸肌酸钠可将ADP转化为ATP,恢复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了心肌收缩功能。
补充磷酸肌酸钠不仅提高患儿心肌细胞内的高能磷酸盐水平,改善心肌代谢,同时有助于保持细胞膜完整性,稳定缺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另外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从而可改善患儿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不均衡,使HRV升高,改善预后[10]。
本文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儿HRV的各相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明显改善了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在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心衰患者HRV。从而改善心衰患儿的预后,为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Mehta SK,Super DM,Connock D,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in healthy newborn infants[J].Am J Cardiol,2002,89(1):50-53.
2 胡大一,孙静平,译.赫斯特心脏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786.
3 瑞龙,吴宁,杨世豪,等.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52-255.
4 向凝.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联合血红蛋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00.
5 吴蓉洲,张文新,徐强,等.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心率变异性的预后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2005,9(2):142-144.
6 褚茂平,吴蓉洲,荣星,等.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心力衰竭患儿预后的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2(12):92.
7 Casolo G,Balli E,Taddei T,et al.Decreaed spontaneou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Am J Cardiol,1989,64(18):1162-1167.
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第八届小儿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5):315.
9 Gunes Y,Guntekin U,Tuncer M,et al.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rq Bras Cardiol,2009,93(2):154.
10 Gunes Y,Guntekin U,Tuncer M,et al.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rq Bras Cardiol,2009,93(2):154.
摘 要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肺炎心衰患儿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治肺炎心衰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0)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组(B组,n=40),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用药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结果:当心力衰竭发生时,患儿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HRV较治疗前升高。但磷酸肌酸钠疗组改善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大。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肺炎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程患者中,有明确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也许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其不断恶化的重要机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用心率变异性(HEV)对心衰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帮助判断其病情和预后。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较少见,但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多发。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是儿科非常常见危急重病例,对其正确的认识及积极的治疗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极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此类患儿的心功能以及HRV的影响,以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5月收治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因各年龄段HRV不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大[1],故本组研究对象选择年龄相近患儿,年龄12~24个月,平均13±2.8个月。所有入组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40例)和磷酸肌酸钠组(B组,4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西地兰,利尿剂,抗生素,营养心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肺循环等治疗,具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无明显差异。A组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0.5g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2周。
观察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所有的入组者都进行了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1次在治疗之前,1次在完成治疗之后,然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①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②24小时内5分钟平均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ANN)。③24小时相邻正常的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④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心搏数占所有分析信息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资料我们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见表1。
讨 论
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秋冬季节呼吸道病毒感染多发时尤其容易于小龄儿并发心力衰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程患者中,有明确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也许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其不断恶化的重要机制。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较少见,但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多发。本文观察发现,当心力衰竭发生时,患儿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本文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HRV较治疗前升高。但磷酸肌酸钠疗组改善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大,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故笔者认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肺炎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其机理可能如下:HRV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的周期变化,它能够很好的反映出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控能量[2]。HRV的正常与否可以用来判断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还能够判断神经体液等因素对窦房结的调控能力。在健康人群中,心脏的正常功能是在交感与迷走神经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完成的,如果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这种相互调节的平衡性遭到破坏,则会产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3]。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一般在发病的早期可发现有迷走神经的功能损害,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和进展,则会逐渐出现交感神经的功能损害[4]。因此,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主神经相应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心衰的严重程度与HRV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5,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与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直接关系[7]。马沛然等已证实小儿心力衰竭时HRV降低,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累,迷走神经损害严重[8]。
心力衰竭在本质上是心肌能量不断消耗,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在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心肌葡萄糖和乳酸的氧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是脂肪酸的氧化却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会导致代谢每分子ATP耗氧增加。能够导致心力衰竭不断加重恶化的重要因素就是ATP的可利用性减少[9]。磷酸肌酸是参与心肌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它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心肌中可作为一种储备能量,也能够被用来合成ATP,合成的ATP可以通过水解产生能量。当心力衰竭时补充足够的磷酸肌酸钠后,在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作用下,磷酸肌酸钠可将ADP转化为ATP,恢复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了心肌收缩功能。
补充磷酸肌酸钠不仅提高患儿心肌细胞内的高能磷酸盐水平,改善心肌代谢,同时有助于保持细胞膜完整性,稳定缺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另外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从而可改善患儿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不均衡,使HRV升高,改善预后[10]。
本文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儿HRV的各相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明显改善了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在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心衰患者HRV。从而改善心衰患儿的预后,为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Mehta SK,Super DM,Connock D,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in healthy newborn infants[J].Am J Cardiol,2002,89(1):50-53.
2 胡大一,孙静平,译.赫斯特心脏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786.
3 瑞龙,吴宁,杨世豪,等.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52-255.
4 向凝.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联合血红蛋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00.
5 吴蓉洲,张文新,徐强,等.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心率变异性的预后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2005,9(2):142-144.
6 褚茂平,吴蓉洲,荣星,等.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心力衰竭患儿预后的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2(12):92.
7 Casolo G,Balli E,Taddei T,et al.Decreaed spontaneou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Am J Cardiol,1989,64(18):1162-1167.
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第八届小儿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5):315.
9 Gunes Y,Guntekin U,Tuncer M,et al.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rq Bras Cardiol,2009,93(2):154.
10 Gunes Y,Guntekin U,Tuncer M,et al.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rq Bras Cardiol,2009,93(2):154.
摘 要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肺炎心衰患儿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治肺炎心衰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0)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组(B组,n=40),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用药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结果:当心力衰竭发生时,患儿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HRV较治疗前升高。但磷酸肌酸钠疗组改善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大。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肺炎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程患者中,有明确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也许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其不断恶化的重要机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用心率变异性(HEV)对心衰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帮助判断其病情和预后。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较少见,但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多发。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是儿科非常常见危急重病例,对其正确的认识及积极的治疗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极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此类患儿的心功能以及HRV的影响,以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5月收治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因各年龄段HRV不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大[1],故本组研究对象选择年龄相近患儿,年龄12~24个月,平均13±2.8个月。所有入组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40例)和磷酸肌酸钠组(B组,4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西地兰,利尿剂,抗生素,营养心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肺循环等治疗,具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无明显差异。A组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0.5g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2周。
观察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所有的入组者都进行了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1次在治疗之前,1次在完成治疗之后,然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①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②24小时内5分钟平均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ANN)。③24小时相邻正常的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④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心搏数占所有分析信息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资料我们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HRV比较,见表1。
讨 论
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秋冬季节呼吸道病毒感染多发时尤其容易于小龄儿并发心力衰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程患者中,有明确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也许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其不断恶化的重要机制。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较少见,但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多发。本文观察发现,当心力衰竭发生时,患儿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本文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HRV较治疗前升高。但磷酸肌酸钠疗组改善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大,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故笔者认为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肺炎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其机理可能如下:HRV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的周期变化,它能够很好的反映出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控能量[2]。HRV的正常与否可以用来判断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还能够判断神经体液等因素对窦房结的调控能力。在健康人群中,心脏的正常功能是在交感与迷走神经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完成的,如果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这种相互调节的平衡性遭到破坏,则会产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3]。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一般在发病的早期可发现有迷走神经的功能损害,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和进展,则会逐渐出现交感神经的功能损害[4]。因此,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主神经相应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心衰的严重程度与HRV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5,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与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直接关系[7]。马沛然等已证实小儿心力衰竭时HRV降低,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累,迷走神经损害严重[8]。
心力衰竭在本质上是心肌能量不断消耗,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在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心肌葡萄糖和乳酸的氧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是脂肪酸的氧化却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会导致代谢每分子ATP耗氧增加。能够导致心力衰竭不断加重恶化的重要因素就是ATP的可利用性减少[9]。磷酸肌酸是参与心肌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它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心肌中可作为一种储备能量,也能够被用来合成ATP,合成的ATP可以通过水解产生能量。当心力衰竭时补充足够的磷酸肌酸钠后,在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作用下,磷酸肌酸钠可将ADP转化为ATP,恢复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了心肌收缩功能。
补充磷酸肌酸钠不仅提高患儿心肌细胞内的高能磷酸盐水平,改善心肌代谢,同时有助于保持细胞膜完整性,稳定缺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另外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从而可改善患儿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不均衡,使HRV升高,改善预后[10]。
本文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儿HRV的各相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明显改善了心衰患儿的心功能。在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心衰患者HRV。从而改善心衰患儿的预后,为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Mehta SK,Super DM,Connock D,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in healthy newborn infants[J].Am J Cardiol,2002,89(1):50-53.
2 胡大一,孙静平,译.赫斯特心脏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786.
3 瑞龙,吴宁,杨世豪,等.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52-255.
4 向凝.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联合血红蛋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00.
5 吴蓉洲,张文新,徐强,等.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心率变异性的预后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2005,9(2):142-144.
6 褚茂平,吴蓉洲,荣星,等.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心力衰竭患儿预后的意义[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2(12):92.
7 Casolo G,Balli E,Taddei T,et al.Decreaed spontaneou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Am J Cardiol,1989,64(18):1162-1167.
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第八届小儿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5):315.
9 Gunes Y,Guntekin U,Tuncer M,et al.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rq Bras Cardiol,2009,93(2):154.
10 Gunes Y,Guntekin U,Tuncer M,et al.The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rq Bras Cardiol,2009,93(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