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姣芳
(宁波市北仑中学 浙江 宁波 3158 00 )
诗词是历代文人广泛接触自然,细致观察自然的产物,名诗名句中也常常包含着物理知识,恰当地将古诗词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可以为智力活动提供背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讲“分子热运动”这节课时,可以叫学生提前寻找古诗词中含有花香的诗句,如“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让学生置身于古代文化的殿堂,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春天就在身边,仿佛闻到了花的香气,此时问一句:“为什么我们会闻到花香呢?”引入要学的课题“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初学者很难感受,用学生都学过的诗句引入,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基础,可以将学生引导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合理的涉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高中物理知识已由初中阶段的形象且定性转化为抽象且定量,而学生的心理转变相对滞后,在牵涉抽象概念教学时,因为没有形象的经验支撑,便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所以牵涉重力势能计算时,需要有一个参考平面,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时,重力势能为零;处在参考平面上方时,重力势能为正;处在参考平面下方时,重力势能为负.然后叫学生记住.这样的教学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理解会因为缺少形象的支持而发生困难.这里可以借助巧妙的情境创设,从生活经验角度出发去感受.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一位同学站在三楼教室的窗台上往下跳,你觉得危险吗?
这时学生马上会找到答案.
生:要看往哪里跳.如果站在窗台上往教室里跳,自然不危险;如果往外面跳,那就太危险了!
有了这个生活经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在物体下落时这个能量便会释放出来.显然,重力势能的大小关键是要看向哪里跳,因此具有相对性.涉及重力势能大小计算时需要定一个参考平面,高度是相对参考平面来讲的.在参考平面上为零,在参考平面上方为正,下方为负.
这样,当一个物理概念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时,可适当的借助生活情境,借助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形象化,理论知识具体化,在领悟中得出结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中,常常要求判断感应电流产生的某种运动效果.如图1所示,把轻质线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当磁铁向右靠近并穿过线圈的过程中,线圈将如何运动?
图1
在磁铁靠近线圈的过程中,先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将圆形线圈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一段直线电流,取其中的上、下两小段分析,其截面图和受的安培力情况如图2.
根据中心对称性可知,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水平向右,故线圈向右运动.同理,在磁铁穿过线圈以后,感应电流反向,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水平向右.显然,感应电流会阻碍磁铁与线圈间的相对运动,教师会普遍得出“来拒去留”的结论.其实,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线圈会向右运动;当磁铁穿过线圈以后远离时,线圈会向右追磁铁.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这样,能营造有利于学生感悟的课堂氛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是那样的生动、有趣,就如同美酒一样沁人心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图2
在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图3)教学中,笔者进行两个实验的分析.
图3
实验1:若斜面有摩擦.因为摩擦情况不同,球滚到另一个斜面上的高度不同,这个实验可以用体积、质量一样的玻璃球和泥球(泥球内部灌铅)做实验.先用泥球,上升高度明显不如起始释放时的高度,原因是摩擦力的作用,然后问“如何减小摩擦?”可用玻璃球代替,这样,在另一斜面上到达的高度升高,再拓展到假设没有摩擦时,小球一定可到达一样高处,就好像记得原来的高度一样.
实验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即没有摩擦的情况.右侧斜面倾角减小,观察小球上升高度和前进的距离,发现逐渐变远,但能达到同样的高度.当倾角为零时,就会永远运动下去.这里可以调侃一下,小球不但记性好,还很执着.然后以歌词“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结尾,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意境不仅能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切地享受物理世界,还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内化,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适当采用“诗、情、话、意”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品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当的手段,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物理世界,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体验和思维,这样的物理课堂必将成为学生思维跳跃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