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2014-06-29 07:26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罗强等
航天工业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外化发射场显性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罗强等

从2010~2012年,CZ-3A系列运载火箭进入了第二轮高密度发射阶段,3年内共执行发射任务26次,平均每年执行任务8.67次。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执行任务人员交替频繁,新人员较多且相关知识欠缺。因此,需要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发射任务知识库,使人员快速、准确地掌握设备的功能、原理、结构,同时通过规范各项操作和测试流程,使人员快速积累发射任务经验,将显性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为高密度发射任务提供保障。

一、知识管理模型理论

在知识管理方法和理论中,SECI模型是较为经典的模型,它提出了知识转化的4种具体模式,揭示了知识创造循环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即采用社会化(S)、外化(E)、联结化(C)和内化(I)4种模式,通过“螺旋过程”不断上升,最终能够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内所有成员的隐性知识。

知识创造包含认识论、本体论和时间3个维度。认识论维度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转换的维度;本体论维度是个体知识向组织层面转换的维度;时间维度是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造转换的维度,如图1所示。

社会化是指从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产生共感知识。社会化不是简单的学习过程,而是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和实践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一般不通过书面传递信息。社会化是“自发”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典型的做法有学徒、研讨或实践等形式。

外化是指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产生概念知识。外化在知识转化过程中创造新的显性概念,通过文件报告、经验总结、图纸资料等,将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为通过文字表达的显性知识。外化常用的方法有演绎法和归纳法,其典型的做法有报告、文件、程序等形式。

联结化是指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产生系统知识。联结化将概念知识整理为系统知识,通过文集文献、体系文件、知识库、手册等将显性知识提炼汇总形成个人或组织层面的系统知识,并在组织内进行分享和存储。联结化一般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实现,其典型的做法有论坛、网络共享、会议等形式。

内化是指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产生操作知识。内化将系统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或作为隐性知识传递给他人,以形成下一个循环的社会化。

本体论维度可以看作“知识螺旋”。组织将个体创造的隐性知识进行放大,并在本体论维度较高的层次固化下来。在“知识螺旋”过程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作用,其幅度随本体论层级升高而增长。

时间维度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利用与创造。其揭示了知识管理的动态概念,即随时间的推移在一定组织环境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科学、规范、灵活的动态管理方式。

图1 知识管理模型框架

二、知识管理模型的建立

笔者以本体论为牵引,从个人、项目组地面总体、子系统、研制队伍4个层面建立了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知识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

1.个人层面

通过与发射场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并执行发射任务等实践活动(社会化),完成相关知识收集后提炼出发射任务的核心要素:设备质量管控、发射场流程、使用表格、设备维护和检修规范、操作规范、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同时完成书面总结(外化)。

2.项目组地面总体层面

通过地面总体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团队内部经验(社会化),并在个人层面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地面总体发射场流程和工作总结(外化),初步建立知识库。其中,发射场流程包括管理和技术流程。管理流程对发射场的各项工作进行固化,形成相应的管理规定、工作细则和文件模板,并纳入到发射场各阶段工作中,定期进行闭环反馈检查;技术流程主要由发射场测试流程和使用表格组成,从地面总体角度提出了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的流程及使用表格的编写要求,形成总体层面的顶层文件。

工作总结包括发射任务总结、测试发射数据比对和包络分析、检修维护规范、操作规范和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等,构成发射任务保障的初步知识库。发射任务总结是对参试设备状态、配套数量、测试项目、测试内容、测试结果及判读、加注、发射流程等内容进行的分析。测试发射数据比对和包络分析依据总体任务书的功能性能指标、产品核心功能性能参数、影响发射流程的重要参数等要求,确定了参试设备的数据比对范围和内容,分析测试发射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或跳变,积累相关数据,对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客观判断,及时采取预防性维修或更换等措施,保证参试设备在高密度发射任务中的可靠性。地面设备检修规范根据高密度发射特点提出了专业产品检修维护规范要求,以确保设备在高密度发射任务中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操作规范规定了主要设备的典型操作方法、步骤和流程,避免误操作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对设备的损坏。常见故障分析通过梳理历史问题及典型产品的故障模式,初步确定了常见故障的范围和参考的处理方法。

图2 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知识管理模型

这些文件均在项目组内部进行共享(联结化),并在通过发射任务的实际验证(内化)后传递给子系统。

3.子系统层面

根据项目组地面总体的验证情况对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在子系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系统内部经验(社会化),编制子系统发射场流程和工作总结(外化),具体包括:根据地面总体管理流程编制相应的子系统文件,如工作日志、“双想”表,同时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并进行闭环检查;根据地面总体技术流程编制子系统技术流程和使用表格;根据地面总体工作总结要求编制子系统发射任务总结,测试发射数据比对和包络分析报告;编制吊装、支撑和转运设备、发射台、瞄准设备、公路运输车、供气系统、低温加注液路设备、低温加注测控设备、气液连接器等子系统的维护、保养、检修、使用规范,以及气簧式减压器、手动截止阀、气管连接器、氢氧加排连接器等设备的操作规范;编制子系统常见故障预案表。

完成知识的积累后,在子系统内部进行共享(联结化),补充完善知识库,将成果初步推广到发射任务系统岗位并进行实际验证(内化)后,传递给单机设备负责人。

4.研制队伍层面

根据子系统的验证情况对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在单机设备负责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覆盖地面设备研制队伍的内部经验(社会化),编制各设备发射场流程和工作总结(外化),细化完善单机设备的各项要求、检修维护规范、操作规范和常见故障处理预案,并在地面设备研制队伍内部进行共享(联结化),将成果初步应用到发射任务各个岗位中进行实际验证(内化),经过迭代完善后成为整个研制队伍中每名成员自身的隐性知识,使人员能力得到提升,为发射任务提供保障。

三、应用成效

在2010~2012年的CZ-3A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中,地面发射支持系统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建立了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知识管理模型,通过地面总体—子系统—单机逐层传递和螺旋式上升,构建了不同知识层面的管理和技术流程、发射场使用表格、测试发射数据比对和包络分析、地面设备检修规范、常见故障及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库,对地面设备高密度发射任务保障的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3年来,通过知识收集、知识存储、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利用与创造,共累计培养了62名新人员,涉及70个岗位,为后续研制任务培养了人才。同时,通过知识管理,研制人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岗位人员数量由最初的52人逐步降至目前的24人。

应用知识管理方法,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的人员能力以及设备质量和可靠性有了较大提升,质量问题数量逐步减少,2012年的9次发射任务均未发生质量问题,为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外化发射场显性
忙碌的航天发射场
文昌发射场暮色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基于远程数据判读的导航多星发射场测试管理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