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企业“用工荒”与农民工“求职难”问题的分析

2014-06-28 21:51周春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用工荒农民工企业

周春明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荒”与农民工“求职难”问题非常突出,企业招不到工人,出现大量用工缺口,农民工大量返乡不愿外出务工。从“用工荒”和“求职难”同时并存的现象,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东南地区薪酬待遇吸引力减弱、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等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农民工要转变就业观念和提升知识技能水平、政府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的意见,共同进行破解。

关键词:企业;农民工;劳动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45-03

近年来,以江苏、浙江、上海等3省、市为主的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输入大省在劳动力用工上出现了大量缺口,企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用工荒”这一态势迅速由沿海发达地区开始向内地蔓延;另一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的农民工春节期间返乡后,不再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希望留在本地创业就业,再加上大学生最难就业季,一时间“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用工荒”与“求职难”的深层次原因

“用工荒”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流入总量明显下降。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是东南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南巡和设立经济特区绝大多数都在东南沿海地区,由此东南部地区的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形成了人才、农民工“孔雀东南飞”的人口流动局面。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大量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崛起,特别是工业加工制造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当地由于自身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从而导致流入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总量明显下降。

二是薪酬待遇比较优势逐步减弱,沿海地区的吸引力已不再明显。根据江苏、浙江、江西、青海4省统计部门公布的2012年度全省制造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来看,江苏省为42 096元/人、年,浙江省为40 270元/人、年,青海省为42 633元/人、年,江西省为39 445元/人、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打工的民工工资收入并不比中西部地区工资高许多,个别地区还不如当地工资高;而在10年前,东部地区的工资比西部地区工资平均要高15%。相较于东部地区高昂的生活成本,目前,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已经失去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吸引力,直接的后果是外地民工不愿外出打工而是主动选择在当地就业。

三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招工难。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腾笼换鸟”,将大量中低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保留的和正在引进的都是高端产业和朝阳产业,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该区2012年全年新批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33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4个,产业涉及智能电网、未来网络科技、航空物流、汽车制造等行业,而该区工业产值增长绝对额排在第一位的是汽车制造业,当年净增产值327亿元。这些高新产业需要的劳动者普遍要求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而这些恰恰是农民工最缺乏的。东部地区企业的“用工荒”主要体现在招收高级人才和高技能产业工人难。

“求职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农民工文化和技能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产业调整。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特有现象,专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除了工资以外,什么保障都不需要,就工资而言也是最低的。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农民没有进行太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如农村没有良好的教育机构,农民自己也没有经济条件和机会接受较高等的教育。而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政策,企业为了产品能在国家市场上保持低价格优势,大量使用廉价的农民工。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外国投资企业将工厂迁至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而一些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服装、玩具产品实行反倾销政策,导致了东地沿海地区一大批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门停产,原先使用的大量农民工由于缺少技能,不能适应当地企业的招聘要求,不得不返乡重新就业。

二是求职者想找到体面的高工资工作难。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第一代农民工目前已逐步到达退休年龄,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农民工从小随着他们在城市里长大,适应了城市的繁华生活,不愿意随父母回老家,农村老家对于第二代农民工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希望找到一份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从而实现自己的城市梦。他们中的很多人接受了高学历教育,高学历的人认为高学历本身就是一项重大投资,投资就应有回报,这种回报不仅要体现在高工资上,而且工作还要体面、风险少福利好。他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高学历就应该有高报酬,不愿从基层做起。正是这种思维造成了一部分高学历的求职者“求职难”问题。

二、“用工荒”与“求职难”带来的挑战

企业“用工荒”和求职者“求职难”现象的本质反映出两种信息,一种是劳动力供给预期价格已经提升,而劳动力需要价格仍维持较低水平;另一种是劳动力需要层次提高,而劳动力供给没有达到要求,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从微观上来说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宏观上来看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一是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的总量仍然巨大,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虽然,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在减少,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的总量仍然很大;同时计划生育形成的家庭4:2:1格局,家庭供养压力较大,一个年轻人能否就业,能否取得较高的工资收入,对家庭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一个年轻人的收入不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父母就会出来继续工作,以补充家庭支出。而年长劳动力的用工成本肯定会较年轻人低,企业从成本上来说更愿意雇佣年长者,从劳动力供给来说,求职的人越多,工资水平就会越低,全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会更加严峻。endprint

二是企业职工数量的长期不稳定,生产经营易被制约。过去我国企业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产品低价优势,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走高,我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逐渐不再持续优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大批依赖对外出口贸易的服装、玩具、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员工失业后由于技能单一又不能被当地其他类型的企业迅速录用,造成一边职工失业一边企业招工不足的现象,职工数量的长期波动,会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是青年人的就业难,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和第一代农民工的辛苦积累,一大批第二代农民工得以受到高等教育,进入求职队伍。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体系或者家庭无力承担失业成本,许多年轻人只能接受随意的一份工作,往往报酬低、稳定性差,这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另一方面使得贫困的家庭条件得不到改善,陷入持续贫困。而接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成本,青年人上了大学后出来找不到工作,有的虽然找到工作,但收入还没有自己父辈高,在我国有些地方已经有新的“读书无用论”现象出现,一些孩子放弃上大学,初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青年人失业尤其是高学历的青年人失业,会影响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三、破解“用工荒”与“求职难”的方法

1.企业要发挥用工主体的作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是一个经济人,更是一个社会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并没有错,但企业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时,要遵循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市场平均工资水平,而不能仅仅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本工资,迫使劳动者要取得较高收入只能通过加班来挣加班费。在企业效益增长时,也应制定出本企业的职工工资增长标准,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予以确定,从而稳定企业职工队伍,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工荒”。现实中,有的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意提高职工工资水平,造成本企业劳动者不断流失,企业只好不断再招聘新人再重新培训上岗,花费了大量的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如位于南京市的某电子公司,该企业规模大、效益好,发展快,但多数求职者并不愿意到该企业工作,经过调查,虽然由于该企业总的工资水平在当地企业中位居中上等,但该企业的基本工资只是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原先企业职工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太长,虽然职工通过加班能够拿到加班费,但是老职工仍不断离职,新员工不愿意前往;后来由于当地劳动监察机构的介入,企业缩短了工作时间,但是同时提高了劳动定额标准,工人的劳动强度变大,职工反映现在干满8个小时比过去加班还累,后果仍是职工不断辞职,并且由于离职职工口口相传,企业多次开展招聘会都难以招到新员工,只能通过外地劳务公司进行劳务派遣用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该企业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劳动者的权利没有充分尊重,在企业效益增长时没有考虑到职工对工资报酬增长的合理需求和对休息休假的诉求,而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最终人为地造成本企业“用工荒”的现象。

2.劳动者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技能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告诉我们: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应当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方式创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是靠力气、靠吃苦就业,那么,第二代农民工就要靠知识、靠技能就业。既要破除“读书无用论”思想,也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技能,掌握一门技术从基层做起,有时反而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可喜的是,很多中西部地区的第二代农民工明白了这一点,他们带着从沿海发达地区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着多年积累的资金勇敢的回乡创业。如贵州省贵阳市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高建华,带着从浙江义乌多年打工学来的技术与资金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自然生态条件好,发展中草药、大棚菜、生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承包了500亩田地,聘用了60多名本村的农民,其中约40名有外地打工的经历。由于返乡农民工相对年轻,思想新,对新技术接受快,更重要的是他们很适应企业的现代管理方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聘用的农民工参加了职业技术培训,迅速掌握了蔬菜育苗、移栽、管理和大棚保温、控制湿度等实用技术,现在棚菜市场俏、价格高,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致富的梦想。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西进的调整,一些在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压缩的产业在西部地区仍有广大市场,返乡农民在当地创办同类企业前景广阔。如江西省南昌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代玉林,以前在广州服装厂的打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也懂得了服装厂各个方面的运作。由于2008年金融风暴的原因,许多企业被迫关门倒闭,自己家乡的很多人南下务工人员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都返乡了。代玉林筹资50万在创办了南昌豪萱服装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招募了许多优秀的返乡农民工进厂,劳动部门还主动上门免费培训员工,企业第一年的产值就达到了700万元,目前已带动当地280名农民工就业,年生产总值达4 000万元。

3.政府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破解两难问题。破解企业“用工荒”与农民工“求职难”这个两难问题,单靠企业和农民工自身肯定是不可能,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企业和农民工做好服务。一是适应市场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农民工的技能素质要提高,政府部门要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对口的培训服务,目前,大部分省市针对返乡农民工均提供免费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服务,如针对农业为主的省市免费提供种养殖业培训、插花培训等,对技能输出为主的省市免费提供厨师培训、茶艺师培训等,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时的就业成功率。二是开展对口招聘服务工作。针对东南沿海地区对于第三产业人员的需求,及时组织对口招聘活动。如江苏南京举行的宁扬服务人才对口招聘活动,将扬州地区培养的“三把刀”服务人才引入苏南地区,全面提升苏南地区第三产业服务水平。人社部门要积极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多渠道、多岗位的采集企业缺工信息,围绕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针对苏南地区用工缺口,将安徽、江西等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予以引入,弥补当地劳动力不足。积极在当地开展就业援助送春风招聘月活动、送岗位进社区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企业和农民工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三是实施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如江苏省南京市实施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初始型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降低创业准入限制,减免相关税费,落实创业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鼓励扶持政策。政府部门积极为返乡农民创业提供指导、咨询,开辟登记注册的快速通道并实施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工商部门给予3年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劳动保障部门对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成功后,一次性给予4 000元创业补贴;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新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可根据社会保险补贴规定,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仅南京市江宁区当年就培育自主创业465人,其中农民工自主创业403人,带动当地农民3 556人就业。四是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很多人都是高校毕业生,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政府部门要有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就业创业。如江苏省南京市《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对有创业意愿且符合要求的的大学生,由政府部门在创业园区连续3年提供30平方的免费创业场地,不在创业园区创业的,给予每年5 000元场地租金补贴;符合小额贷款申请条件的青年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合伙创业的,最高可分别申请小额担保贷款10万元和50万元。对大学生成功创办企业并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给予2 000元/人的一次性带动就业奖励,同时按照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积极实施财政购买实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活动,如南京市在2012年通过政府购买实习岗位1.2万个,为大学生提供3个月的实习机会,同时每月给予大学生684元的实习补贴;南京市江宁区连续3年累计拿出基层劳动保障、社区民政、卫生服务类共90个公益性岗位为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提供3年的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

企业“用工荒”与农民工“求职难”短期内仍将是一个急需解决两难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随着东西部经济的互补以及全民创业热潮的不断兴起,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用工荒”与“求职难”必将得以解决,劳动者体面就业必将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汪洁.江宁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江宁统计年鉴,2013.

[2] 李富生.解决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 南京市促进就业委员会办公室.就业创业创业政策汇编[G].2009.

[4] 司马一.农民工就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N].工人日报,2011-02-24.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用工荒农民工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