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纹
临床检验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科学实验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医学检验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为适应临床发展的需求,优化医学检验教学,迅速提高检验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临床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临床检验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检验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临床检验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对培养优秀的检验师有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对我国检验教学现状要有清晰的认识
根据文献综述和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检验医学专业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独立一体式”学院式管理方法,即检验医学的所有课程均统一制定和实施。(2)“专业+临床”管理方式,即检验教学与相关医院为一个机构,统筹安排教学与临床实习的检验工作。(3)前2~4年共同完成教学与临床医学系基础知识学习,最后一年分别进入不同的实习环节。虽然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在培训方式和课程目标等方面基本相似。要求学生先掌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使用的教材基本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
2.认真领会临床检验学的教育特点
临床检验学科是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运用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寄生虫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现代化自动检测仪器,以感观、理化等检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进行快速而又准确的测验,从而及时获得有关疾病的病源、病理变化和机能状态的资料,为临床诊断作出重要的参考依据,甚至还可以成为某种疾病确诊的独立依据[2]。
3.如何提高临床检验教学质量
3.1采用案例情景教学,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病例教学法采用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一个具体病例的分析、推理及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难度适中、典型且具代表性的病案,组织学生进行临床病案讨论。讨论前一周将病案和思考题发给学生,同时提供一些相关期刊和网站。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既活跃气氛,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3.2合理运用启发教学法,激发检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临床检验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从不同“突破口”努力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学生带入无比神奇的检验世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不断探索医学世界的精神。
3.3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临床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把文字、图形和动画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育模式,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然后运用到临床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图文并茂、生动直观,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辅助动画或声音效果。多媒体的普及,使现代检验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多元,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渲染气氛,使学生快速理解枯燥的医学知识,教学效果好。
3.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临床理解能力。
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基本验证型实验主要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和一般验证型实验为重点,适当增加实用性实验技术,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将来圆满完成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设计型以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自发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为成为合格而独立的检验师打下基础。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适当增加检验系学生临床见习,加深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除安排检验科实习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实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将来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3]。
以上方法,有些已付诸实施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有些还需进一步协调准备,希望通过这些改进措施,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能更好地服务临床的检验人才。总之,在临床检验教学中,应贯穿素质培养,培养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师应当从提高自身修养出发,完善充实自我,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以身示范、不断创新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唐荣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微创医学,2005,24(6):1017-1018.
[2]曾蔚.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1):20-21.
[3]李妮.人文科学讲授法在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