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型课程下对中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究

2014-06-28 00:25:53王瑞芬
考试周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渗透研究学科整合法制教育

王瑞芬

摘 要: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常常感到困惑。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在校中学生进行整合性法制教育,将现行各类学科教学进行全面开发,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大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的培养力度。在法治渗透过程中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相融的统一体之中。

关键词: 学科整合 渗透研究 法制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因好奇,不免盲从、盲动。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那么,如何引导和规范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提供给他们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并自觉遵守;如何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等问题?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为师者应该思考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渠道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团员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精神、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纵然渗透渠道有许多,但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法制教育中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和培养思想品格的主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教学进行全面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的培养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的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渗透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讲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时,可以通过“厦门特大走私案”、“陈希同贪污渎职案”、“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体验、提高。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有耳闻,或有知熟,因而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在心理上,案例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有强烈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法制教育。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对法律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缺乏生动形象,因此在进行法律教育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最好采用案例式教学。如在教学“一般违法与犯罪”这一内容时,通过曾胜、苏苗两人从偷鸡摸狗到绑架勒索落入法网的案例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白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还可用趣味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如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内容时,采用猜谜语“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的方法导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利用课程优势渗透法制教育。中学里开设有思想品德课、历史课、语文课等课程,这是很好的法律教育资源,我们应充分整合利用起来。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审判鲁提辖”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在学生心目中牢固地树立起来,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法律知识,知道人人都应该遵守法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我们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要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充分发挥课堂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唐东楚.论法律案例教学中“判例”的地位和作用.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刘艺工.苏格拉底与案例教学法[OL].2002-10-30.

猜你喜欢
渗透研究学科整合法制教育
简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08:3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9:24:06
语文教学中真学理念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4:30:08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感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落实法制教育
论高校网上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