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庆
摘 要: 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起到关键作用,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工夫。教师备课时,尤其要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备好学生、备好听说读写、备好英美文化。
关键词: 中学英语 备课 教法 教材
素质教育的呼唤,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来,英语教材的更新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使教师和学生都充满了新活力。如果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工夫,则于教于学都会有很大作用。教师备课时尤其要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备好学生、备好听说读写、备好英美文化。
一、备教材
教师要认真钻研英语教学大纲,制订英语教学进度计划,设计教学目标,仔细研究教材,弄清各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每单元的重点、难点,明晰每单元的语法及中外的情景交际活动等。新教材的特点是语言知识丰富,语法知识、篇章体裁内容复现率高,在统筹教材的基础上,英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备教法
教法是指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在上课前要弄清采用哪种教法能尽快使学生学会外语、掌握外语,尽早摆脱教师,独立运用英语。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讲授法、观察法、谈话法、演示实验法、问卷法等可以灵活交替运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一节课的45分钟,根据学生和本节课的实际,合理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的班级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班级学生多、容量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备学生时,英语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的学生予以指导,以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四、备板书
备课时一定要注意精心设计板书,同时应注意板书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以及启发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较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备课要凸显创新特色。“自主、合作、探索”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要一反传统教案注重知识的静态描述和堆砌,而要注重师生教与学互动的设计,突出可操作性,把课堂作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把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及时点拨的主导作用,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交流充满探索与发现的乐趣,焕发巨大的生命活力。
五、备作业布置和辅导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备课要注意作业的适量,以唤起学生对所学课本知识的回顾和追溯。内容要有利于新知识的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可根据需要布置一些能引入下一堂课内容的作业。如果作业中有太难之处,则要给学生以适当启示。还要对作业中比较集中的错误重点讲评,及时分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六、备听说读写
听力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新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听的内容,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备课时还应向学生提供大量相关材料,而不仅是以形式为中心的听的练习。因此选择适合学生听而又听之有益的材料就成为教师备课时的工作,为了备好这个内容,教师必须亲自听大量的听力材料,从中选择录制有用的部分。
认真备好说的环节,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学生获得有效学习和内化课内外输入,并逐步转化成输出的最佳途径,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以便在课堂上表达出准确而流畅的英语。
教师必须加强朗诵练习,模仿磁带中英语国家人士朗读的标准,用磁带示范朗读,自己再放慢速度一次又一次地领读,最终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注意力。
一节课学生用笔在纸上写什么、板演什么,哪些是由教师写的,这些都应提前备好。值得提出的是研习英美文化,对于上好一节英语课来说也很重要。
随着新旧教材的更替,新教材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中安排了问候、介绍、告别、就医、就餐英语等交际功能项目,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题材广泛,反映了中外文化习俗、饮食卫生、体育竞赛、音乐、英语与美语的比较、学习方法、自然灾害、保护动物,以及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经济建设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体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日益进步,教材反映社会的最新动态、科学的最新成就,从而对学生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随时补充教学内容。教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还是教学的“档案”,它不应该局限于课前备课写入的教案内容,而应把课堂中的灵感或平时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教学新信息用卡片粘贴式或批注式补充到有关章节的教案中,如英语报纸杂志的教法、学法的摘录、典型练习、名言佳句等的引入。只有仔细研究教材,善于思考、善于吸收和积累,用心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每一环节,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门外语,英语教师从备课做起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赵炳辉,熊梅.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8(01).
[2]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03).
[3]卢正芝,洪松舟.走向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11).
[4]沈骑.外语课程知识观的后现代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