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及空间格局研究

2014-06-28 09:00昭,童超,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浙中市县城市群

马 昭,童 超,李 勇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镇化的步伐。改革开放前,全国经济差异并不十分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经济转型。诸多学者对各地区的经济差距进行了定量化测算[1-6],结果表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差距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差异的构成与分解、经济增长的发散与收敛性、企业投资定位实证研究、区域经济极化等方面[7],实际上,区域经济差距不仅存在于大范围内,在省域的各市县之间也普遍存在。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浙中城市群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

图1 浙中城市群行政区划

浙中城市群位于浙江省中部,涵盖婺城区、金东区、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兰溪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经济意义上的浙中城市群还包含衢州龙游县和丽水缙云县,总面积约13567km2,总人口约600万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浙中城市群是继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之后的浙江省第三个城市群,继杭州、宁波、温州之后第四大城市—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是浙江省特色制造业、文化产业基地,是发展国际商贸、特色五金、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常采用标准差进行测度,基本公式为:

式中:S为标准差;Yi为各市县人均GDP;为浙中城市群地区人均GDP均值;n为区域内行政单元数。S越大表示区内各单元之间的差异越大,反之则越小。

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进行测度,基本公式为:

式中:V为变异系数,其他符号意义同上。变异系数越大,表明各单位件的差异越大,反之则越小。

2.Theil指数。Theil(锡尔)指数 20 世纪 60 年代由 Theil提出,已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之中。计算方法分有两种,即以GDP为比重加权的T指数与以人口为比重加权的L指数,本研究使用前者。T指数又由两部分组成:“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区内经济发展差异”。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T为各市县之间经济差异;TW为区内差异;TB为区间差异;Y为GDP总量;Yi为i区域的GDP总量;Yij为i区域j市县GDP;P为人口总数;Pi为i区域人口数;Pij为 i区域 j市县人口数。T值越大,说明差异越大,反之越小。

3.相对发展率。研究各单元在某一时间段内人均GDP的变化相对于同一时期上一级区域的人均GDP变化的速度,采用相对发展速率表示,基本公式为:

式中:Ni为i市县相对发展率;Yi,t+1,Yi,t分别为在 t+1与t时刻i市县的人均GDP;Yt+1,Yt则表示浙中城市群地区t+1与t时刻的人均GDP。N越大说明区域内发展速度越快,反之越小.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金华市统计年鉴》《衢州市统计年鉴》《丽水统计年鉴》及各市县相关统计数据。

二、浙中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趋势

(一)经济总体差异的时间演变

将各市县人均GDP数据代入公式(1)和(2)计算得出,人居GDP标准差由2000年的4621.31元增长到2011年的19925.78元,表明浙中城市群区域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拉大;标准差系数由2000年的0.44增长到2004年的0.48,又下降到2011年的0.43,其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呈现出先增大 (2000-2004)后减小(2004-2011)的倒“U”型发展趋势。

图2 浙中城市群人均GDP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二)经济差异的空间特性

基于浙中城市群经济基础、地域联系等条件差异,将其分为三个组团,即西北组团(金华两区、兰溪市、浦江县和龙游县)、南部组团(武义县、永康市和缙云县)及东部组团(义乌市、东阳市和磐安县)。将相关数据代入锡尔系数公式,计算结果如表1和图3。

从表1看出,2000-2011年间,浙中城市群地区总差异锡尔系数T与变异系数相似,呈明显的倒“U”型发展趋势,总体略有缩小。以2004年为转折点,T由2000年的0.0307扩大到2004年的0.0340,增幅为10.75%,随之又逐渐减小到0.0284,略低于2000年差异水平。区域内部经济差异与总体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2004为转折点先有增高而后下降,由2000年的0.0223降到2011年的0.0202,总体略有缩小。然而,浙中城市群三大组团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相比区域内部和总体差异而言,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且变化幅度较小。区间差异洪值出现在2003-2004年,对浙中城市群整体差异的贡献率为34%左右,近年来贡献率减小为28.87%,说明三大组团间在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差距日益减小,也表明县市区内部差异一直是区域总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1 浙中城市群经济差异的Theil系数

由图3可看出,内部区域之间的Theil系数差异较大,经济差距明显。南部地区2000年经济差距最大,但凭借优越的经济基础优势,不断发展支柱产业,使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内部经济差异逐渐减小到2011年的0.0190。东部地区经济差距逐渐扩大,由2000年0.0328增加到2011年的0.0481。东部地区义乌、东阳经济基础较好、贸易发达,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磐安县经济发展力度小,与义乌、东阳经济差距拉大,差距呈增大态势。西北地区各市县均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市县间联系日益加强,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差距基本稳定,这表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图3 浙中城市群三大区域Theil系数变化趋势

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

区域经济差异在地域上表现为空间格局,经济的空间特性是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上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急剧规模与形态[8]。经济意义上的浙中城市群并非一个完整意义的行政单元,而是基于县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密集程度进行协作、联动的一个动态过程。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经济基础以及政策支持程度等差异,浙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呈现特有的空间演变格局。

(一)人均GDP空间分布特征

近年来,浙中城市群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最低人均收入增幅达452.74%,但区域差距明显。由图4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集中发展趋势。人均GDP最高地区集中在中部地区,表现为金义都市发展轴以及东阳—武义—永康轴带,其次为西北及东南外围地区。

2000年,义乌人均GDP为19712元,位于全地区首位,其次分别为永康、金华两区、东阳,人均GDP也处于万元以上水平;兰溪、武义、浦江借助于高水平发展城市的区位优势、经济联动等关系,经济发展相对也较好;而龙游、磐安及缙云受区域核心城市辐射较弱,经济联动性不强,加之其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处于劣势,经济发展水平最低。整体看来,2000年浙中城市群经济空间分布呈明显的“汉堡”格局,即中间水平高,西北、东南发展水平较低。2011年,义乌人均GDP仍然居于浙中城市群首位,且与其他市县经济差距拉大;其次仍为永康、金华两区、武义、东阳等。值得注意的是,武义县经济发展由2000年中低水平过渡到中高水平阶段,龙游、缙云等县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与2000年相比,2011年浙中城市群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全部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人均GDP中高层次收入的市县增多,表明区域经济整体水平提高,同时收入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化。

图4 浙中城市群人均GDP分异

整体看来,沿金—义发展轴与铁路、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高位状态,形成明显的带状发展格局,低水平发展市县分布于外围地带,表明极化效应明显,也遵循了距离衰减性的原则。中心城市较一般城市的集聚程度要高,社会分工发达、科学技术先进、交通条件便捷,在市场的经济开放性与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天优势[9]。核心城市义乌借助其良好的小商品市场商贸优势,近年来大力拓展市场、着力提高商贸层级,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已基本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的“义乌商圈”,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好。永康市经济基础好,五金产业飞速发展,并随着教育“三大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经济综合实力也突飞猛进,人均GDP已远超区域核心城市之一的金华。武义自然资源丰富,已形成了五金、机械、服饰等六大支柱产业,借助义乌、金华及东阳的经济辐射,经济发展水平也明显增强。龙游、缙云及磐安位于浙中城市群外延地区,受义乌、金华等核心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

从图4看出,城市级别越高,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地级市与县级市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教育文化资源、科学技术条件以及政策扶持等,其经济发展势头足、速度快、力度大,故经济水平高;反之,部分县域缺乏相对优势,主要依靠内生力量发展,但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协调。

(二)经济发展相对速率空间演变

人均GDP空间演变仅从绝对量上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基于经济基础差异,经济绝对量的空间演变不能从完全意义上说明经济差距,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对发展速率来衡量。利用公式(4),计算出浙中城市群各市县相对发展速率(N)。从表2得出,浙中城市群地区经济发展速率与人均GDP 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显著的集中趋势。以义乌、永康、金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武义、东阳、龙游、浦江处于中等发展的水平,兰溪、缙云、磐安发展最慢。在此格局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于前列,也可以看出,义乌、金华在该地区的核心地位已经确立,东阳、永康、武义等城市为全区副核心城市,其他市县为地方性的中心城市,由此表明,浙中城市群地区完整的城镇体系已基本形成。

表2 浙中城市群各市县相对经济发展速率(2000—2011)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经济总体发展的时间演变与空间特征分析、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经济发展相对速率的空间演变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从时间维度演变看,浙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大幅扩大的趋势;而相对差异则呈现出倒“U”型变化;第二,从空间角度演变看,三大组团内部的经济差距比市县之间的差距大,区域之间差异贡献率仅为区域内部的一半,而且三大组团内部差异也较大;第三,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看,浙中城市群地区经济水平呈“汉堡”型的空间格局,即中部市县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较高,而西北与东南地区明显较低;第四,从经济发展相对速率看,同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布基本一致,中部发展速率较快,呈明显的层次差异。从上述4个维度看来,浙中城市群地区经济不平衡态势依然存在,但整体差距有缩小趋势,这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程度与发展协调度增强,经济联动效应日益明显,充分体现了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与边缘城市强大的腹地功能逐渐结合。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差距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不仅不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反而形成一种诱发机制,利于推动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空间转移,促进和激励经济增长。浙中城市群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落后、水平较低的边缘地区是重点关注的区域,在适当时期应给予政策扶持;要不断发挥区域优势,建立跨市县的经济合作机制,强市带动弱市;注重城市间的产业联动、经济协调,实现浙中城市群经济的平稳增长与健康发展。

[1]黄雪琴,汤琰,凌亢.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统计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9):21-27.

[2]陈培阳,朱喜钢.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53-67.

[3]蒋团标,廉超,裴金平.基于Theil指数和基尼系数的广西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9):78-83.

[4]丁鹏,程玉申,金平斌.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5]张宁,卫海燕.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浙中市县城市群
在“商”就要在“言商”上有新作为——浙中新报着力做好“商”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地方媒体如何讲好本地故事——以《浙中新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为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