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微观机制研究

2014-06-28 07:36秦立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均衡点消费量厂商

张 波,杨 军,秦立华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

一、引 言

要素收入分配失衡是中国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1]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供了全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其收入分配情况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但近十几年以来,在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工作的窘境从如下调查数据中可见一斑。在温州,一个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普通劳动力实际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平均每个月的支出将近1800元,收入和支出只是勉强相抵;[2]在浙江省从事批发零售业、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民营上市公司里,普通职工工资分别仅为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4%、6%和8%。[3]在经济不景气时,许多民营企业还采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和克扣工资等手段变相压低工资。劳动者报酬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不仅使劳动者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也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正常发展,金融危机之后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便是一例。因此,探索民营企业初次分配机理,研究劳动报酬所占比重较低的微观原因,进而找出提升劳动报酬、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学术界在劳动报酬占比过低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例如白重恩等(2008)认为垄断程度的加剧和国有部门的改制等非技术因素是导致资本收入份额提高、劳动报酬下降的主要原因。[4]李稻葵(2007)、王贤彬等(2010)认为是因为劳动力转移速度低于资本的转移速度而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取其全部的边际报酬。[5~6]常进雄(2011)的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者的谈判能力以及经济波动是导致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重要因素。[7]尽管现有的研究文献已经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劳动报酬份额过低的原因,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劳动报酬决定机制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我国的现实环境中,资本收入和劳动报酬的比重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8~9]企业的性质不同、运营模式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在收入分配时所遵循的内在机理也就不尽相同,由此所导致的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也必然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因此,本文以民营企业这类特殊的企业群体为研究对象,探析其在并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决定资本收入和劳动报酬的分配比例,是对初次分配问题研究的又一次深化。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环境与发展特点

中国的民营经济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国家正处在计划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逐步建立的过渡阶段。诞生和成长于这个时期的民营企业,得益于增量改革的思路而很快发展起来。但是与像西方市场国家的私人企业不同的是,这些企业并不是那个时期商品经济的主角,而仅仅是作为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存在,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在产生之初,面临的是一个被国有经济完全控制的交易环境。在这种状况下,民营企业无论是原料采购,还是组织要素生产,乃至市场开拓,都要比一般市场化国家的企业艰难得多。作为那个时期最初的创业者而言,如果不掌握某种特殊的资源,诸如祖传的技术工艺,执着的创业精神,或者与体制内部门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他们将没有能力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成长之初,并不能像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那样顺畅地做到资金、技术与人力的有机结合,企业为了能够经营下去,必须为了实现这种结合而投入更多额外的资源。

进入90年代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从“有益补充”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中国民营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并且在地域上呈现出集聚态势。但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以抑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调控政策对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供过于求的局面使民营企业所在的行业普遍出现了过度竞争。[10]尽管民企不会像国企那样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以下的水平,但是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企业竞相偷工减料、伪劣产品泛滥,以致出现了劣等品驱逐优质品的“柠檬市场”。[11]时至今日,低水平的数量扩张和低价策略,仍然是民营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个不利的成长条件,就是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21世纪初,国家为了刺激需求,实施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为东南沿海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由于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民企的可观收益只有通过不断的产量扩张才能实现,这对于资金的周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资金不能如期回笼,或者企业规模因资金短缺而不能扩大,企业的收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遗憾的是,中国始终未能形成对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资金支持的金融体系。融资难问题的凸显,使民营企业不得不更多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资本积累。

由此可见,中国的民营企业成长于中国并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中,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相比,其发展具有如下特征:(1)民营企业大多依靠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发家致富,而不仅是资本和劳动力;(2)企业家个人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的卓越能力以及拥有的社会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命运;(3)外部融资市场不健全,企业多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获取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4)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过度竞争的现象普遍。下面我们将借助宏观经济模型来研究上述特点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最优化行为,从而导致在要素报酬分配方面会呈现出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所不同的变动趋势。

三、基本模型

为了将我国民营企业的上述四个特点引入到模型分析中,我们在经典的Ramsey模型基础上加入如下几个假定:

第一,厂商的技术特征用Acemoglu[12]反映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表示:Y(t)=F[A(t)K(t),L(t)]。该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递减,同时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其中,Y为齐次性的产出,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投入,t表示时间。这里的A代表民营企业家所拥有的传统技艺、创业精神以及社会资本,这些要素均依附于资本,并且使产出报酬偏向于资本。

第二,厂商处在寡头市场结构中,生产的产品同质,技术条件完全相同,产品市场价格是所有厂商供给产品总量的函数,各厂商通过数量竞争实现最大利润。

第三,在消费者群体中有一部分消费者,将其货币收入的一部分暂时闲置起来不做使用,待积累到一定量后再投入到企业生产中。这部分消费者代表了民营企业家,他们因没有外部融资渠道只有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获取生产所需的资金。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我们拟解决的最优化问题是:

这里c(t)表示人均消费,ρ为时间贴现率,n为人口自然增长率,w为劳动者报酬,即工资,r为资本报酬,a为人均资产。M为内源融资的货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M为零;但对于作为企业主的消费者,由于这部分货币是暂不能使用的资产,因而要在其资产项目中予以扣除。

通过构造汉密尔顿函数,得出如下最优消费路径与资本积累路径:

下面我们通过考察厂商行为以确定上式中的劳动报酬w和资本报酬r。厂商的利润方程如下所示:

在寡头市场中,厂商的需求函数P由下式表示:

p[mY(t)]=a-b[mY(t)],由于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特征,所以有:

其中,k(t)=K(t)/L(t),表示人均资本量。将其代入利润方程,可得: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

通过求解上述方程组,最优劳动报酬w和资本报酬r分别为:

通过式(2)可以看出,在外生变量为A为既定的情况下,工资w与人均资本k相关。通过做数值模拟可知,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即k增加时,w也随之增加,反之减小。

在均衡状态下,消费增长率为零。根据(1)式可知,此时r=ρ,将其代入(3)式,解微分方程得:

在均衡状态时有a(t)=k(t),则预算约束条件可变为:

将(2)式和r=ρ代入到(5)式中,得:

由于在均衡状态下资本增长率也为零,因而有:

将(4)式和(6)式联立,可得:

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均衡状态下的最优人均资本量和最优人均消费量呈正相关关系。上述推导结果表明,人均资本量和消费量确实会受到民营企业家拥有的特定资源、竞争对手数目以及为生产所积累的货币量的影响。

四、我国民营企业劳动报酬变动的一般趋势

运用均衡分析的结果,我们具体考察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特定因素:企业家资源(包括传统技艺、企业家精神以及社会关系)、恶性竞争以及内源融资对劳动报酬变动的影响。

(一)内源融资对劳动报酬的影响

根据(8)式,企业家为了生产而积累的闲置货币会对最优人均消费量产生影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下面我们通过相位图,具体分析当M增加时对劳动报酬产生的影响。如图1所示,M上升会使曲线=0下移到=0处,均衡点移动至E'点。在新向量场的作用下,原均衡点E会离开初始位置,沿着DD的路径或者EE的路径变动,无论沿着何种路径,k都会趋于下降。根据(2)式,人均资本k下降将使工资下降。从而我们可以得出:

命题1:企业因融资需要而闲置的货币数量增加,人均消费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但人均资本量一定减少,工资水平一定下降。反之闲置的货币数量减少,人均资本量和工资均上升。

(二)恶性竞争对劳动报酬的影响

一般来说,厂商数目越多,发生恶性竞争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恶性竞争可以通过厂商数目m的增加来表示。根据(7)式和(8)式,厂商数目变化对人均消费和人均资本都会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考察。

1.m增加对于人均消费c的影响

根据(6)式,通过对m求导,可知人均消费c是关于厂商数量m的减函数,这说明,当厂商数目增加时,最优人均消费量会下降。

2.m增加对于人均资本k的影响

根据(4)式,通过对m求导,可知人均资本k也是关于厂商数量m的减函数,这说明,当厂商数目增加时,最优人均资本量也会下降。

同样借助相位图分析厂商数目增加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如图2所示,厂商数量m增加,会使曲线=0下移到曲线'=0;同时使=0左移到'=0,新的均衡点E'位于原均衡点的左下方。在新象限向量场的作用下,E从初始点出发沿着FF路线移动,k也随之下降。同样根据(2)式可知,这将导致工资下降。

命题2:竞争厂商的数量增加,过度竞争程度加剧,人均消费量、人均资本量以及工资水平均会下降。反之厂商数量减少,过度竞争程度减缓,人均消费量、人均资本量和工资均会上升。

(三)企业家资源变动对劳动报酬的影响

根据(7)式和(8)式,表示企业家资源的变量A对最优人均消费量和资本量都会产生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当A比较小时,A增加,会引起c的增加。当A大到一定程度时,A增加,c又会减小。在A增加的过程中,k始终是减小的。

由于A的变动对人均消费的影响分两个阶段,故我们分两阶段考察企业家资源变动对劳动报酬的影响。

阶段一:当A比较小时,如图3所示,A的增加会引起c的增加和k的减少,这样=0会上移'=0到处,=0则左移到'=0处,新的均衡点E'位于原均衡点E的左上方。在新的向量场作用下,E将从初始点出发沿着GG路径移动,此时k趋于不断上升。根据工资w和人均资本k的正相关关系,可知此时的工资w会增加。但是,由于在这条路径上人均资本k和人均消费量都在不断远离均衡点,长期的失衡最终会终止工资的上涨趋势。具体来说,沿着GG路径运动会使人均资本量增加,同时人均消费量减少,资本量的增加意味着工资会不断上涨,但是消费的不断减少又会影响企业产品的销路,当人均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断萎靡的消费已经不足以吸收市场上的所有产品,从而势必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失衡局面,从而导致企业产品积压,利润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局面,但是由于企业资金无法迅速回流,难以及时支付工资,终究会出现工资拖欠或者人为降低工资水平的现象。

阶段二:当A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图4所示,A的增加会使c和k都减少,此时'=0将下移到″=0=0则左移到″=0,新的均衡点E″位于原均衡点E的左下方。在新的向量场的作用下,如果初始点E在阶段一中已经移动到了曲线″=0的下方,那么它将会沿着GG1路径移动下去。该路径实际就是原来GG路径的延续,在结果上完全相同。但如果初始点E在阶段一中已经移动到″=0 的上方,那么它的运动轨迹将会分叉:一个是沿着GG2路径运动,此运动轨迹虽然与GG1路径有一些差异,即在一定时期会出现人均资本量和人均消费量的同时下降,但是结果和GG1相同,仍然是工资拖欠或人为压低工资。另一个是沿着GG3路径,在移动过程中,人均资本量不断下降,这说明工资也会下降。由此可见,路径GG无论沿着以上三种路径中任何一种运动,结果都会不利于劳动者。

命题3:依附于资本的传统技术、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社会资本这三个因素的增长在短期内会导致人均资本量提高和人均消费量下降,进而引起工资的上升。但是在长期,人均消费量和人均资本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而工资水平一定会减少或者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最初以“公有经济有益补充”身份进入中国市场的民营企业,不能和发达国家企业一样在价格机制作用下获取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致使并不具备市场化条件的企业家才能在企业初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受路径锁定效应影响,这类特殊要素至今仍然在民营企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家才能在企业发展初期对于人均资本量和劳动报酬的提高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到了发展后期,则成为了压制工资上涨的重要力量。第二,中国民营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主要是压低成本,而非更新设备,由此引发的恶性竞争导致人均资本量和劳动工资不断下降。第三,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产所进行的必要货币积累也是导致劳动工资下降的主要推动因素。

由此来看,提高民营企业劳动报酬的关键是要弱化企业家才能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增强企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及提升技术进步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其中,企业是否会选择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而获利的发展道路,难以借助政府外力人为推动,也无法寄望于民营企业主动调整,只能依赖于我国整体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但是其他两个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加以实现:第一,可抓住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转型契机,加速推进企业股权结构的改变和内部治理的完善,推动其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使企业的发展逐步摆脱创业者个人因素的影响。第二,加快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消除内源融资对劳动报酬的不利影响。诸如建立以信用评级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债券发行体制,积极、稳妥地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机构以及非正规金融,加快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等。

[1]Daudey and C.Garcia-Penalosa.The Personal and the Factor Distributions of Income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7,43:812-829.

[2]龚敏芳.温州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现状调查[J].台州学院学报,2010,(1).

[3]张懿.民企高官收入差距分析:以95家浙江民营上市公司为例[J].北方经济,2010,(9).

[4]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8,(3).

[5]李稻葵.重视GDP中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J].新财富,2007,(9).

[6]王贤彬,徐现祥.中国地方官员经济增长轨迹及其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0,(11).

[7]常进雄.初次分配中的劳动份额:变化趋势与要素贡献[J].统计研究,2011,(5).

[8]常进雄,孙磊,张灵弟.结构变化、行业劳动份额对中国初次分配的影响[J].财贸研究,2012,(6).

[9]郑志国.中国企业利润侵蚀工资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

[10]唐晓华,苏梅梅.产业过度竞争测度基准及聚类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6).

[11]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12]Daron Acemoglu.Labor And Capital 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1:1-37.

猜你喜欢
均衡点消费量厂商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交易成本理论在油田企业小修业务自营和外包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三级供应链投资模型的评价管理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交通拥堵均衡点分析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