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新
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千百家庭的幸福和国家民族的未来。但近年以来,婴儿奶粉安全事故不断,从国产奶粉的“大头娃娃”、“三聚氰胺”、“性激素超标”到“洋品牌”肉毒杆菌事件,直至“假洋鬼子”奶粉泛滥,这些事件给中国宝宝和年轻妈妈们造成了巨大伤害。
这些事件的发生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生产领域。整个行业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产业模式,有些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没有自有自建自控优质奶源,不能全部按照国际先进的湿法生产工艺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有些生产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委托加工,贴牌加工;二是在消费流通领域,消费者不明白、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奶粉”,单纯地以是“国产”还是“洋品牌”、“广告投得多不多”、“促销力度大不大”来给孩子选择奶粉。而一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这种消费知识欠缺和贪图便宜的心理,在孕婴童等奶粉终端店推销“假、次、伪、劣”婴幼儿配方奶粉。
2013年是婴幼儿奶粉行业发生巨变的一年,我国政府密集出台针对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有关政策,要大力提高国产奶粉产品质量、提升国产奶粉消费信心,执行力度之大,充分表明了政府扶持国产奶粉品牌做大做强的决心。
2013年6月20日,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生产的实施意见》。其中,“加快乳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对进口奶粉企业的监管”、“采用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乳粉企业”成为意见中的亮点,并成为未来乳粉行业的主旋律。
2013年12月1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五不准”即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不准用统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准使用牛羊鲜乳、乳粉以外的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奶粉企业应建立自有自控奶源,逐步淘汰干法生产奶粉的生产工艺,实现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先行赔偿和追偿制度,按照“谁销售、谁负责,谁销售、谁赔偿”的原则,对经营“假、次、伪、劣”奶粉给消费者造成的伤害进行赔偿。这些措施为保证中国宝宝喝上安全健康的奶粉做了系统的规划和保障。
但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政府开展行政监管的同时,更要发动全民监管。中国婴幼儿奶粉安全经营行动系列活动就是通过和当地的食品安全等行政部门、新闻媒体的全面合作,对终端,特别是县乡婴幼儿奶粉销售终端店加强管理,及时铲除婴幼儿奶粉安全隐患,堵住销售“五不准”婴幼儿配方奶粉渠道,规范净化消费市场,并通过活动表彰一批诚信守法经营销售单位,树立一批“中国食品安全婴幼儿奶粉安全经营示范单位”。通过这些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鼓励、引导更多的婴幼儿奶粉终端店加入到创建活动中,让更多的年轻妈妈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安全、放心的优质奶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