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本研读,增强阅读感悟

2014-06-27 22:46:42张南枝
考试周刊 2014年24期

张南枝

摘 要: 文章剖析课程理念的精神,阐述研读文本内涵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情境品读、研读词句和角色演绎等阅读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

关键词: 情境品读 研读词句 演绎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以学生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认真研读文本的内涵,运用独特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对话,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充分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引入情境品读,激发参与阅读

教师要根据阅读文本的需要,创设或是以形象、生动、优美的朗读,或是以具体形象的画面、事物、课件等情境,这些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深入文本,品读文本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探究文本问题的需求,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阅读活动,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研读文中第四节,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舒缓的乐曲,渲染课堂阅读气氛。我在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绘声绘色、极富感情地范读文中语句:“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学生认真看着课本语句,聆听我的范读,积极自主地思考。我提出:“你们听了老师的朗读后,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生1:“我看到了地球苦苦哀求的画面‘人类啊,请不要再来毁坏我了。”生2:“我看到人类贪婪地享受着地球的给予,却肆意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生3:“我也看到地球每天都在发生战争。”生4:“我也看到地球上的人类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生5:“我看到由于战争死伤了许多无辜的居民。”学生通过积极对话活动,抒发独特的阅读见解。我点拨:“人们生活在化学武器和化学药品的阴影下,一闭上眼睛,我们就能看到人们在死亡前那种无助的绝望、痛苦的抽搐,以及悲哀的哭泣,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大家的心情怎样?”“对这不加节制的随意毁坏,大家还能看到什么?”在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阅读活动,阅读情感与文本内涵融为一体,激发了阅读欲望,有效地培养了阅读能力。

二、研读体验词句,感悟文本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紧扣文本传神的词句,经过反复推敲揣摩与品味,细读了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理解和掌握了作者语言表达的高超技巧,感悟了文本重点词句的深刻内涵,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积极地探究、体验文本思想内涵,形成了独特的阅读见解,实现了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出示文中语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提出:“周瑜为什么要长叹呢?从‘长叹一词,你能体会到周瑜此时心中是怎么想的?”生1:“周瑜看到诸葛亮这么厉害,心里十分佩服。”生2:“周瑜心里可能会想:‘我真不如诸葛亮呀!虽然十分无奈,但他可能又十分不服。”生3:“周瑜此时心里十分怨恨诸葛亮‘你这个小子让我苦心策划的计谋失败,等着瞧吧,后面还有呢!”生4:“哎呀,我怎么只想到造箭而没有想到借箭呢?我怎么想得不周全呢?”生5:“怎么在自己管辖的范围里,天时、地利、人和倒向诸葛亮呢?这是什么原因?”生6:“此人不除,将会后患无穷!”在研读文本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从文中人物的一声“长叹”,感悟作者对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的崇拜之情,对词句的揣摩与品味,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研读文本,形成各具特色的阅读见解。又如,教学《山中访友》时,我提出:“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他看到树时,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读读文中有关语句,体会作者怎样的感受?”生1:“我从‘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这句话看出作者把树看成朋友,树也把他看成朋友。”生2:“对,‘知己是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意深切的人,这里用了‘知己,表明他与树之间的情意深厚。”生3:“我从‘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一片段体会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学生紧扣文本的词句,通过品味、揣摩、研读、推敲,感悟文本词句的丰富内涵,有效地锤炼表达能力,提高个性阅读能力。

三、利用演绎活动,深化阅读感悟

要研读文本内涵,就要深入文本之中,或抓住文中富有个性的人物特点,开展角色演绎体验,加深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感悟能力。或抓住文本里的人物对话,引导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思,把个性的情感融入文本角色演绎,有效理解文本内容;或利用文本的空白处,引发学生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感悟,体验文本内容,解读文本的思想;或采用再现文本内容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演绎,把枯燥的文本语言演绎成直观、形象的语言,协调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情感。

例如,教学《唯一的听众》时,我紧扣文中“我”在林子里拉琴与老人、在家里与妹妹对话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研读,体会文本的重点词句,使学生把感情融入到自己演绎的角色中。通过演绎活动,学生创造性地填补了文本的空白,惟妙惟肖地再现了文本描述的情境,具体生动地表达了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又如,教学《灰雀》時,学生分角色演绎文本中小男孩与列宁的对话,把列宁那种忧伤和试探的情感发展过程有感情地读出,也读出小男孩犹豫的内心历程和坚定放归灰雀的决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演绎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文本内涵,强化阅读感悟效果,形成独特的阅读见解,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