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如果离开或丢失这个根本,就会违背教学的本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突破这个阅读瓶颈,是当下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有计划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追求的教学成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整节课的总体框架,这个框架起着决定全局的作用。因此,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前提。
1.从三个维度上制定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提炼出课文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二步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有效整合三个维度的目标,这样既能防止三个维度的割裂,又便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从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将学生的实情与文本内涵内化到自己知识经验中,确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适合学生,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实现其价值。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调整为:(1)感情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的变化;(2)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读懂引起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说说治理黄河的主意,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这三个教学目标不仅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适合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而且指向性准确,可操作性强。
3.从凸显语文味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必须建立在对语文准确、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言的习得,注重语言实践,回归语文味。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文章,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再简练一点,就是品味文字,学会表达。教学中,学生在文字感悟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大地的神圣,体验到语文学习乐趣,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扎实而有效的,真正回归语文本色。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关注问题的价值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价值性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
1.问点要准。“准”就是紧扣文章的主旨,抓住关键点进行提问。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文本中心障碍所在,抓住重难点进行设问就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例如,特级教师孙树群老师在执教《孔子春游》一文时提问:“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的?”学生回答:“是围绕‘水是真君子展开的。”孙老师接着问:“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这个问题对初读课文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时孙老师顺势引导:“孔子这段话,一定让你想起某些诗句、格言,再用心读读这段话,在书上写你的联想,待会交流你的体会。”孙老师在课文重点处让学生静心阅读,动脑思考,动手批注,巧妙地启发学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样的提问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问要有值。“有值”就是教师的提问要有价值、有意义。如果设计的问题仅停留在简单的思维定势中,没有思维价值,这样的提问就是徒劳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凡卡》时,我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联系爷爷处境想想,即使爷爷收到了信,能改变凡卡的处境吗?”这些问题紧扣文章中心,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三、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一种建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渠道。
1.借助想象,丰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老师有两种,一种是在你的脑袋里灌满沉重的东西,使你无法来动;另一种是在你的背后轻轻点拨一下,就能使你直上云霄。”不难看出,后者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为学生对话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对话中自感自悟。如《雨点》讲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样子,我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句式,说说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子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想象别具一格,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诵读感悟,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语文学习来说,学生的品读感悟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在反复朗读、咀嚼、品味中,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意、所阐述的道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感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文质兼美,我搭建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朗读、品读、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深化文本内涵的理解。
3.利用资源,活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教学遵循的是互动、生成的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知识背景和课内外的资源,激活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促使对文本产生多元解读,在感悟中重建文本意义。如教学《梅花魂》时,因为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对老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托梅寄思的情感理解不深,課前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一定的思想火花,这样师生对话生成的空间将更广阔,对话更有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置问题,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有效阅读最有效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