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标
(富阳市东洲中学,浙江富阳 311400)
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话题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李金标
(富阳市东洲中学,浙江富阳 3114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完成目标,感受成功。笔者从“紧扣教学目标,选择讨论话题”、“科学合理分组,激发讨论兴趣”、“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讨论形式”、“凸显语言核心,贴近学生生活”、“加强讨论调控,有序开展讨论”和“及时有效评价,维持讨论热情”六方面,结合教学实例讨论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话题讨论有效性的策略。这些策略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话题讨论;有效性;策略
《义务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完成目标,感受成功。[1](前言,P4)它还要求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及实践应用,让学生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践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话题讨论是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有效策略。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具体展开。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并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2]英语课堂讨论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即通过教师或学生提出的有意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用语言表达、交流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讨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应紧扣目标选择并讨论话题。
(一)紧扣目标,选择话题
讨论话题可来自教材本身带来的思考,也可来自教师的引导。为了确保讨论有效实施,教师应当精心选择讨论话题,精心选择适宜于讨论学习的话题,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讨论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例如,《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3 Section B 2b是一篇关于“should friends be different or the same?”的文章,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不同人对朋友的不同看法。紧扣这一教学目标,笔者针对性地抛出话题让学生三人一组地讨论,即“Are the differences important in the friendship?And why?”同时,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用上2b中的新句型,如:I like to have a friend who is similar to me.It’s not necessary to be the same.I don’t really care if my friends are the same as me or different.以及必须用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形容词的比较级。可见,话题选择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适宜的难度,既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二)围绕目标,讨论话题
提出话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并启发学生“从文中找答案,并尽可能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组织到自己的答案中去”。讨论展开之后,要选择时机,掌握火候,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向深处开掘,或者由表及时,或者由点到面,或者由一般的认识到规律性的认识,努力向纵深发展。例如,《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是一个关于“Talk about preference”(“谈喜好”)的单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话题重点来展开讨论。在初步讨论了诸如“soap operas”的喜好之后,笔者围绕“谈喜好”这一单元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出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other TV shows and why?”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包括Talent shows,Sitcoms,Talk shows,News,Action movies多种TV shows,表达自己的喜好及缘由。一些学生还把上一单元有关人们对Talent Show的看法迁移过来。在接下来的写作环节,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写成report也就水到渠成了。总之,教师要增强课堂讨论的目标意识,明确讨论的目标,克服讨论的盲目性、随意性,力求课堂讨论精辟、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全员和可持续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爱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展开话题讨论,科学合理分组是英语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而激发讨论兴趣则是促使全员参与的有效途径。
(一)掌握科学合理分组的原则
如果在英语基础不对等的组际间组织讨论,讨论就易失去实效性。如何兼顾做到既要关爱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关键在于分组时,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尽量减少组间差异。例如:两人组可遵循“A生:会说英语并且语音语调较好的同学,B生:几乎不会说英语的同学”;三人组可遵循“A生:会说英语并且语音语调较好的同学,B生:几乎不会说英语的同学,C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四人组可遵循“A生:会说英语并且语音语调较好的同学,B生:几乎不会说英语的同学,C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D生:英语基础尚可但不敢表达的同学”。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参与,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用英语发表自己见解。如此,促使学生用英语倾听,用英语思考,增加了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讨论的积极性比以前大大提高。
(二)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话题,毕竟,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才能使学生触景生情,有表达思想的欲望。例如,《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2“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在学习Section B 2b前,教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先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即讨论“What can we do to help disabled people?”经过小组交流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种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让他们知道如何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基于有效分组而进行的小组话题讨论是有效的,其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活泼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我,在思辩中去探求新知。
通过挖掘教材,教师有效地设计课堂讨论,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讨论话题题材、任务难易等情况,合理选择讨论形式。
(一)小组分散式讨论
这种形式适于中心议题多、难度小的话题讨论。根据情况可分为两人一组、前后座位的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教材中,很多“Pair work”练习适合两人一组的讨论。学生“Pair work”时,教师走进每一个小组,倾听他们的讨论,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要及时提供指导,并且在教室认真巡视,最后,选取几组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操练了本节课的重点:过去的活动,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表达,大大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此外,教学实践中还发现,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引出新的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能力。
(二)全班参与式讨论
全班参与式讨论为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话题,或在教学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也可由学生)提出,大家即席发表意见。其效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好得多。例如,《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设置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旅游照片的话题。学生看到自己或同学的照片自然兴趣盎然,学生觉得“活动需要我”、“我需要活动”。如此,在生动、有趣的话题讨论中,既巩固了所学单词,又操练了所学句型。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以提高,预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全班参与式讨论要真正做到“全班参与”,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英语的机会。
(三)表格调查式讨论
表格调查式讨论,即让学生以阅读材料为依据,在教师设计或教材给定的表格问题引导下,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其强化了教学过程的“操作”性,在共同讨论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例如,《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6“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在学习了Section A后,笔者设计包含下列问题内容的表格,即讨论“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When are you going to start?”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轮流讨论,依次分别对另一个同学发问并记录答案。每位组员根据Report提示把讨论结果写出,在班上汇报。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调查,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头、笔头交流能力。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的会话、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语言教学又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展开话题讨论,既要凸显语言核心,又要贴近学生生活。一般来说,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应与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关,同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有话可讲。讨论话题难度要适中,要融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于一体,使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又有成果的展出,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讨论中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
(一)凸显语言核心,活而有序
《课程标准》强调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课堂,要让课堂活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要允许学生稍稍“乱”些,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3]这样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所以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要能给学生一种前进感。
(二)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开放
《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讨论活动,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4]实践证明,让学生围绕贴近生活的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肯定自己、反驳同学(或完善自己)的整个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形成生生、师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充分表现自我、交流心得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展开话题讨论时,课堂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调控。因此,教师必须参与调控,同时使学生学会自己调控,从而有序开展讨论。
(一)教师参与调控
在讨论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当讨论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发挥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甚至参与到讨论中去,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某个组员回答不够准确或是不够流利的时候,可以请组内其他成员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
(二)学生自己调控
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学生自己学会调控,有助于讨论的有序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动口,使讨论高效有序地进行。例如,可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担当中,学会自己调控。如让威信较高的同学担任领导者,让人缘关系较好的同学担任激励者,让英语成绩好的同学担任记录者,让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检查者。这样小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让他们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知识的水平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的肯定或建议。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能够维持讨论热情,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展示成果,及时评价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他们的成果。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如果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对具有示例性的成果进行展示,其他成果采用课下交流或教室展出等形式。同时,教师要对展示成果及时加以评价。不及时评价,既不利于学生对讨论话题形成明确的认识,也会减弱讨论积极性。总之,要通过及时评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同时,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评价,以避免学生认识的模糊性。毕竟,教师对各小组总结发言不能只是听听而已,而应将其规范、概括、提升,并力求使之条理化、逻辑化。此外,及时评价也要做到科学合理,不能一概给予表扬性评价。
表1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评价表[5]
(二)明确标准,开展组内互评
中学生很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且学生一般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互评可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别人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要求。开展组内互评,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的标准。为此,教师可以提前把对学生的要求、评价项目、评价依据等制成评价表(表1),为学生进行评价提供依据。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可以参照评价表,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力求达到优秀的水平。开展小组评价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我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从“紧扣教学目标,选择讨论话题”、“科学合理分组,激发讨论兴趣”、“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讨论形式”、“凸显语言核心,贴近学生生活”、“加强讨论调控,有序开展讨论”和“及时有效评价,维持讨论热情”等六方面,对英语课堂教学话题讨论的有效策略进行论述。这些策略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互学、互助意识。当然,英语课堂教学话题讨论有效策略远不止上述六个方面。这将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的发现、探索、补充与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玲.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堂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3]张雪.巧用课堂活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9).
[4]王子华.对英语课堂活动低效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2(8).
[5]王吉群.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opic Discuss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LI Jin-biao
(Fuyang Dongzhou Middle School,Fuyang 311401,China)
The En glish Curriculum Criterion on Compulsory Education(2011 edition)requires that students accomplish their goals and get feelings of success as well through perception,experience,practice,participation,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their learning process.Combining with teaching examples,this article expounds six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opic discuss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include sticking to the targets to select and discuss the topics, grouping reasonably to inspire discussion interest,excavating the contents to enrich discussion forms, highlighting language core and getting close to students’life,strengthening regulation to control the discussion and evaluating timely to maintain the discussion enthusiasm.These strategies reflect the ways of English learning such as self-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quiry learning,which are advocat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criterion,and have helped to obtain the remarkabl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classroom teaching;topic discussion;effectiveness;teaching strategies
G633.41
:A
:1009-1734(2014)05-0112-05
[责任编辑铁晓娜]
2014-02-25
李金标,本科,中学一级,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