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艇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 646005)
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肖 艇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 64600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市7所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与《方案》基本吻合,但7所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方案》在学分、学时、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专项课程上的差异显著。重庆市课程体系存在每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少、教育类和教学技能类课程少、英语和计算机没有达到《方案》的等级要求、重术科轻学科和选修课程不系统等不足。
体育教育;课程方案;课程体系;施行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1]。该方案的主要特点是构建主干课程“领域化”、必修课程“学科化”、限选课程“模块化”、任选课程“小型化”等[2]。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方案的施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重庆市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各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方案》的差异,找出重庆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不足,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2013年1—4月对重庆市7所有体育专业的院校进行访问和实地调查,并收集体育教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用Exel对课程培养方案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
(一)课程体系结构
《方案》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程(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方向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实践性环节四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7所学校的课程体系结构,基本是在《方案》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长江师范学院是传统师范类高校,具有师资培养优厚的条件和经验,因此专门增设了教师教育课程,突出教师的教育性质和学校自身的特点,为学生将来从事体育教师岗位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和重庆三峡学院都没有分方向开设选修课程;7所院校都没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方向课程,这破坏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完整性,没有达到《方案》的要求。
(二)课程数量
7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开设的数量最多的是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最少的是重庆大学,且学校之间的差异显著(见表1)。开设通识类教育课程数量最多的是西南大学,最少的是重庆大学和重庆文理学院,表明西南师范大学更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数量最多的是重庆三峡学院,最少的是长江师范学院和西南师范大学。方向选修课程开设课程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大学,最少的是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专业任意选修课开始门数最多的重庆文理学院,最少的是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西南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自由度较大,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大学专业课的设置自由度较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表1 开设课程数量比较
(三)课程学时
重庆市7所院校在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上的学时数不等,且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表2)。除了重庆师范大学的总学时超过了《方案》规定上线外,其他各高校的总学时都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必修课的学时基本符合课程方案的规定。各个院校方向选修课的学时均低于《方案》的标准;所有学校都没有依据《方案》的规定开设体育教育训练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保健康复的专修模块课程,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以上分析表明重庆市高校在总学时上符合《方案》的标准,但在课程学时的内部分配上与《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且重庆市平均学时与课程方案学时之间的差异显著(P″=0.000<0.05,见表2)。
表2 课程学时数比较
(四)课程学分
重庆市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总学分、通识类课程学分和专业必修学分分别比《方案》高出8.3、16.1和3学分,但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学分分别比《方案》低7.2和1.6个学分,且重庆市的平均学分与《方案》学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39<0.05,表3)。不同院校在三类课程的学分上差异显著,表明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学分的设置上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五)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
重庆市各高校开设的术科课程和学科课程数量、学时和学分不等,且院校间差异显著(P=0.000<0.05,表4)。有的注重学科课程的全面性,有的注重学科开设的深度。总体上看,7所院校术科的平均学时和学分比学科的平均学时和学分高出15.6学时和0.5学分,表明这些院校重术科轻学科,但学科课程开设庞杂而深度不够,导致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表3 课程学分比较
表4 开设术课与学科的比例表
(六)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方面,西南大学和重庆文理学院的学时远低于《方案》的标准,其余5所院校都超过了这一标准,且院校间的差异显著(见表5)。方向选修课程方面,7所院校的学时和学分都低于《方案》的标准,且院校间的差异显著(表6)。任选课程方面,有3所院校的比例低于《方案》的标准,4所院校的比例高于这一标准。这些都说明7所院校与《方案》设置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差距较大,需作出调整。
表5 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较表
(七)教育类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体育师资,在校期间培养学生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7所院校都开设有教育类课程,但在开设的数量、学时和学分上的差异比较大。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开设教育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少,比例低,这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思想的养成、教师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其它4所院校中开设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包含了理论指导的课程、发展教师教育和教学技能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总体上看,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教育和教学技能的课程,这不能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
(八)专项课程
重庆市7所院校都开设了主项提高课程,且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表6)。7所院校开设的主项提高项目主要是三大球、田径、武术、健美操和网球,同时又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条件开设了一些其它的项目。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分别开设了6、5个学期的主项提高课程,其它5所院校开设4个学期专项课程。说明重庆市7所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专项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所院校没有开设副项提高课程,3所院校开设的副项提高课程超过了《课程规定》的标准,重庆三峡学院低于《课程规定》的标准。7所院校专项课程的设置上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在专项课程的设置上不是很规范,且与《方案》在专项课程设置上的差异显著(P=0.000 1,见表8)。
(九)外语、计算机课程
研究显示,7所院校都开设了《大学英语》(必修),2所院校开设了《体育专业英语》(选修),重庆文理学院开设了4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表7)。7所院校都有英语等级要求,但除了重庆大学达到《方案》的四级要求,其它6所院校的等级要求都低于此标准。7所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在学时上的差别很大,重庆工商大学最多为144学时,重庆三峡学院最少为60学时。除了重庆大学对计算机等级要求达到《课程规定》的要求,其它6所院校都低于《课程规定》的等级要求。说明重庆市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差距。
表7 外语、计算机课程比较
(十)教育实践环节
教育实践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方式[3]。7所院校都有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军训等教育实践环节的要求,但各院校在学分和时间上的分配不尽相同,且各有侧重。各个院校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还设置了一些其它实践环节要求,如重庆三峡学院设置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义务健康咨询及保健按摩和汽车驾驶技术。这对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能力,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更能发挥积极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院校对教育实践环节的认识不一致,其各有侧重[4]。
(一)结 论
1.重庆市调查的7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与《方案》基本吻合。7所院校的课程数量不等,且7所院校之间的差异显著。在学时和学分方面,7所院校课程总学时符合《方案》的要求,但在课程内部学时的分配上与《方案》的差距较大,且重庆市的平均学分和学时与《方案》学分和学时之间的差异显著。7所院校学科课程的数量都比术科数量多,每门学科的学时和学分比术科少,重术科轻学科。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7所院校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与《方案》设置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差距较大,且差异显著。在专项课程方面,7所院校主项提高课程的学时超过了《方案》的要求;部分院校的副项提高课程达到了《方案》的标准,部分院校没有按要求开设副项提高课程或是没有达到《方案》标准,且重庆市与《方案》在专项课程设置上的差异显著[5]。
2.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不足:(1)课程数量多,每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较少。(2)教育类和教学技能类课程较少,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3)英语和计算机没有达到《方案》4级和2级的要求。(4)在部分学校中存在重术科轻学科的现象。(5)选修课程的开设不完整,任选课程的自由度较小。
(二)建 议
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应遵循“精讲基础理论课,突出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选修课及专业技术能力训练,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针。以《方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体育学科完整性为依据,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特点、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国家规定、满足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6]。
2.增设教育学类、教学技能类课程。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必须增设更多教育学类、教学技能类和体育卫生保健类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数量和周数,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体育教育与健康指导技能。
3.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针对许多学校毕业生没有达到英语和计算机等级的要求,可以采取新生录取时限定外语分数线、增加外语与计算机等课程的学时,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的课外辅导,开设提高性质的外语与计算机课程等方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S].教体艺[2003]7号文件.
[2]范明香.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研[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5).
[3]徐佶,等.我国部分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研究——兼析我院现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
[4]陈洁.对重庆两翼地区中学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3).
[5]曹艳杰.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机遇与人才培养价值取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6]肖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3).
(责任编辑:于开红)
A Survey on the Curriculum of Four-year-program PE Majors in Chongqing Universities
XIAO Ting
(Sichuan Vov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Luzhou, Sichuan 646005)
This paper adopts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interviewing, investigating and statistics to carry out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of 7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PE majors rough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gram, but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such that the 7 universities concerned fai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gram in terms of credits and course hours. Pedagogical courses and pedagogical technical courses are not up to the demands of the Program, students fail to pass the proficiency tests of English and computer science, technical courses are valued while systematic study of discipline is devalued and the optional courses offered are not systematic.
PE; Curriculum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implementation
G807.4
A
1009-8135(2014)06-0152-05
2014-06-20
肖 艇(1959-),男,四川泸州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