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松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广东东莞 523808)
论语言博弈:零度偏离的转化
杨劲松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广东东莞 523808)
通过对零度偏离研究的历史梳理,从语言规则和言语规律论证了语言零度的理据,又从语境及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论证了语言偏离的理据,最后从零度偏离的转化诠释了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从零度到偏离再到新的零度的博弈过程。
语言博弈;零度;偏离;转化
语言生存发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语言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也不是天马行空的言语放纵。索绪尔最早用“博弈”来解释语言,用以区分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提出语言规则是语言内部的,是自在和自为的[1]22。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契约行为,作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其意义在于语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的方式,如果规则不存在了,那么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这就如同象棋博弈,棋子的性质是由博弈双方的契约决定的。利奥塔认为,不管语言游戏中用什么样的招法,都要遵循一个游戏规则,即公正规则[2]9。语言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正是语言规则使然,这是语言“零度”的概念,“零度”是语言系统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语言的运动和变化也是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系统是开放的、变化的,语言不但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变异,也随着当时的具体语境的变化而表现为不同的偏离于零度的符号表征。
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零度偏离研究的梳理,论证语言的发展是一个零度偏离化的过程,表现为语言从零度到偏离再到新的零度的博弈过程。语言首先是零度的,正因为语言系统存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共同约定的零度规则,才能成为社会交流的工具,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以及人脑结构的相似性等使得不同语系的人可以相互习得对方的语言。作为人类的交流工具,语言是一个社会结合的问题,既是社会结合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探杂的语言博弈[2]15。本文从零度偏离的转化来诠释语言的规律,指出语言的偏离是零度之上的偏离,是在遵守语言规则和言语规律基础上的偏离。语言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从零度到偏离再到新的零度的无限博弈的过程。
关于零度偏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园前5世纪古希腊的法庭辩论上的修辞术。被后人称作智者派领袖的科拉克斯(Korax)在其与学生提西阿斯(Tisias)共同编著的《修辞艺术》中,提出了语言似是而非的或然性本质,即中国人常说的“一样的话,百样的说”。书中以“提西阿斯该不该交学费”为例,说明了语言的或然性。老师科拉克斯要他的学生提西阿斯交学费,提西阿斯拒交,理由是老师没有把学问传给他,于是学费问题被提交上了法庭。老师认为,不管能不能胜诉,他都可以拿回学费。因为他输了,说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已经把学问传给了学生;如果赢了,按法庭判决,他也能拿回学费。学生认为,不论法庭辩论的结果如何,他都不必交学费。理由是,如果他输了,说明老师没有把学问传给他,他也就不必交学费;如果他赢了,法庭判定他不必交学费。那么学生到底要不要交学费给老师呢?语言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说明了语言在本质上是或然性的。语言既是或然性的,也就必须允许多样式的表达方式,那么表达出来的言语就必然是偏离性的符号表征。语言的“或然性”理论成为西方修辞学的基本理论,这就奠定了修辞学意义上的语言博弈的基调。
语言的或然性是对语言表达的唯一性的否定和对多样化的偏离表征的肯定。偏离是相对于零度而言的,是对零度的非颠覆性的变化。陈望道提出了正偏离与负偏离的概念。正偏离是对零度的积极作用,指的是通过违反常规来创造积极的修辞效果的修辞表达;而负偏离则是对零度的消极作用,比如造成理解障碍的言语表达。亚里氏多德认为,修辞是一种对言语表达的选择,即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才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3]8,并认为(正)偏离是创造修辞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其《诗学》中,亚里氏多德提出了偏离正常表达的言语能获得致奇的效果[3]44,但偏离必须“立足于一般人普遍接受的各种原则”[3]1355,即语言的零度。古典修辞学关于语言的零度与偏离的关系表明了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Saussure,F. D.)关于语言的“变”与“不变”的论述揭示了语言零度偏离的规律。索绪尔认为,语言的历史继承性(historical transmission)意味着语言只能有限地、偏离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在语言零度基础上的变化。一方面作为系统,语言是有一定的理性的,是不能随个人意愿的改变而变化,因语言存于语言共同体,而语言共同体内在的本质是其保守性,语言又存在于历时中,这种历时性要求语言的历史继承性,不但限制了语言变化的自由,而且变化是基于历史延续性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语言肯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因而语言系统是无法抵制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表现为多样化的偏离的符号表征。因此索绪尔说变与不变都是语言符号的特征,这就解释了语言发展的原理是语言的博弈,即零度与偏离的不断转化[1]71-78。
索绪尔的学生巴依(Bally,C.)将其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引进了修辞学,在反思传统修辞学的基础上,将修辞研究从强调表达效果的语言形式层面转向了语言运用层面。在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中,语言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规范体系,言语则是个人言语行为的产物,不同的言语者在不同的场合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语言的“社会性”与“个体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零度与偏离的博弈。
当代西方修辞学泰斗伯克(Burke,K.)的修辞理论从社会修辞学的意义上有力地支持了零度偏离理论研究。伯克将修辞建立在语言的基本功能上,认为修辞的目的是通过修辞策略诱发合作。但每个人的动机不同,因此言语表达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不协调的色彩。修辞的目的就是要在修辞的互动中通过解构对方的阐释框架,诱发对方接受自己的阐释框架,从而求得“同一”,即双方的零度界[4]55。由此,“伯克的修辞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通过象征或符号的使用是能够达到同一的目的的”[5]。人们使用象征符号中,伯克强调了“不协调而获视角”。伯克提出修辞的功效在于产生正偏离方向的“奇迹般的转化”。而转化的基础是“同一”,即作者与读者有着共同认同的话语规范和思想观念,这是语言“零度”的概念。但这一零度是通过“言辞、姿势、声调、语序、形象、态度、思想”等偏离表征来表达的[4]55。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博弈的角度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
本文拟从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的角度,论证零度是语言系统存在的基础,偏离是语言系统发展的生命力,语言系统本身是一个零度偏离转化的博弈过程;又从使用中的言语出发,论证零度意义的言语规律是维持言语交际的基础,但具体的言语表征要受到各种语境的制约与影响而表现为对零度的偏离。
2.1 语言零度的理据
如前所述,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受规则制约的系统。根据索绪尔的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不经意地受到规则的支配而表现为服从。语言规则是语言的内在因素,作为内在因素是不受外因的变化而任意变化的,从而表现为不变的“零度”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通过对语言的考察研究发现了不断变化着的世界自组织系统中恒定的东西。语言系统中这个恒定的东西就是指语言的零度规则[6]序言1-3。“语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着一个掌控语言并协调语言使用的语言法则系统……如果说一个人学会了一门语言,不是说他学会了这个语言中所有的句子,而是说他学会了某个语言的句法规则。”[7]“从语言的定义看,所谓零度,是就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而言的,即指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的规则”[8]1。换而言之,语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其零度性。没有零度,也就不存在语言系统了。
从语言作为系统的角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好地说明了语言的零度性。乔姆斯基认为,语法是语言学家对语言中的规则和规则基础上的偏离所作的概括与描述。正是这个语言规则生成了无限多个句子。比如短语规则,句法成分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首先是通过转换规则,再经过音系规则处理,然后形成了由符号表征的句子。
在句子中,词受句法规则的管约,按线性结构进行有序的排列,句际关系则呈现为一种有规律的树状的层级结构。如下例。
例1.In a life which is to be healthy and happy,impulse,though not allowed to run riot,must have sufficient scope to remain alive and to preserve that variety and diversity of interest which is natural to a human being.
上例表明,作为形合法的英语,不受事情发生顺序的限制,复杂的句子结构依靠丰富的介词、连词、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分词、动名词、分词等呈现为树型结构。语言学家之所以能从千变万化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句法”,就是因为语言系统中存在一个“零度”。正是这一“零度”使语言成为自足的系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而使用是要遵守使用规则的。语言运作就像博弈一样,没有了博弈的规则,也就不存在什么语言了。例如,我们经常说“How old are you?”而不说“How young are you?”我们问“How tall are you?”而不问“How short are you?”这都是语言的零度性的问题。
有人会问,难道语言规则就不受语言外因素的影响了吗?比如借词,现在我们常常说某人长得很酷,这里的酷的意思受英文单词cool的影响,是cool的音译。
例2.Iused to think being a private detective was cool.
这是《黑客帝国》动画第三集中的一句台词,cool在这里是“酷”的意思。“酷”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是“极度的残忍、暴虐”或“程度深”的意思,如曹植《七启》中的“酷烈馨香”,王冕《伤亭户》中的“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三国志》中的“吴人仿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等等。“酷”作为“一种美感,一种形象,一种魄力”的意思应是受英文中cool的影响。这个例子是否是对语言“零度性”的批判呢?受外来文化影响,“酷”一词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发生了偏离。索绪尔用“博弈”来解释了语言系统的“不变性”这一个零度概念。他认为在棋子的博弈中,如果象牙棋子被木头棋子取代,对博弈是没有影响的。旧词新义的“酷”即便是被看作一个借词,那也只是用木头棋子来代替象牙棋子罢了。作为零度意义的语言规则是内部的,是不受系统外因素制约的[1]21-23。
那么,使用中的言语是否也有“零度”呢?即使是在复杂环境中使用的言语也要遵循言语规律。言语表达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语言符号具有递归性的特点,根据句法生成规则,句子可以无限长,但是句长一旦超过了人的接受能力,则成了有理解障碍的负偏离了,这是因为违背了言语规律。又比如西方人的直线思维模式决定了英语是线性发展的,而东方的环性思维模式决定了汉语是迂回式的环形发展的,这种差异尤其是表现在篇章规律上。对比下面两个句子。
例3a.以将近1000种化学物质做的动物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表明,每日所消耗的普通花生酱三明治中含有的微量黄曲霉素(花生中天然存在的一种霉菌致癌物)比我们每日从食物中摄取DDT的危险大100倍。一杯硅谷最受污染的井水比一杯葡萄酒或啤酒致癌的危险要小1000倍。
例3b.Based on animal tests of nearly 1000 chemicals,the data show that daily consumption of the average peanut-butter sandwich,…is 100 times more dangerous than our daily intake of DDT from food which contains traces of aflatoxin (a naturally occurring mold carcinogen in peanuts)and that a glass of the most polluted well water in the Silicon Valley is 1000 times less of cancer risk than a glass ofwine or beer is.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汉语表现为“主题显著”的特点,而英语则表现为“主语显著”的特点。在翻译时,当我们把目的语的言语规律看作是零度时,就要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偏离,要善于打破源语的语言规则以顺应目的语的语言文化零度。
2.2 语言偏离的理据
语言要有生命,就要发展,要变化,从语言自组织来看,“语言不是一个独立变量,它是嵌入社会之中的一个动态发展的非平衡念的开放系统,其不竭的生命源泉就在于不断地从外界吸收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同时不停地进行着废弃旧物的工作。”[6]1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永恒地变化和运动着。变化引起了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必然表现为偏离性。
如“cunning”一词,中世纪之前一般是褒义,如沙士比亚的Twenty Years After(ACTⅢChapter4)。
例4a.…an I thought he had been valiant,and so cunning in fence,I'd have seen him damned ere I'd have challenged him.
但现在“cunning”一词一般指“狡猾的”意思。
例4b.He is as cunning as a fox.
例4例证了新的历史语境下词义的偏离。实际上,每个单词在一次新的语境中,意义都会与语境互动而发生偏离。不向语境开放的语言系统是不存在的。正是语言的偏离性,才使得语言组织得以正常地运转。因此,语言要想维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同语言之外的种种因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语言一旦同它之外的因素割断了必要的联系,那只有死亡。只要语言接受了语言之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偏离现象。语言依靠自我调节功能力图恢复自身的系统,但不可能完全地恢复自身的系统,只能在这一维护系统的努力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系统[9]68。
王德春教授指出:“语言表达的各种方式、手段的形成要依赖言语环境,而衡量使用语言的修辞效果,对语体、修辞方法、风格和文风等修辞领域的研究,都要以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为基础。”[10]
例5a.Ladies and gentlemen,My name is Bob Haskins,generalmanager.The company’s new CEO took his post last week and I’ve been asked by Corporate to inform the employees about a couple of new initiatives that will be implemented in thework place.First,employee break time will be decreased by 10 minutes.Secondly access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on company computers will be strictly prohibited.These new policies are to guarantee higher employee productivity.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is much appreciated.
例5b.Hello,I’m Bob Haskins,general manager.The new boss started last week and so Corporate wantsme to tell you all about some new policies being put in place.First,your break time is going to be cut by 10 minutes.Secondly they are going to forbid you from using company computers to log onto any social network sites.They’re doing this tomake sure you guys getmore work done.Thanks for working with us on this.
例5c.How ya’ll doin?I’m Bob Haskins,generalmanager.Well,we got a new sheriff in town and the big wigs down at corporate wantme to tell ya’ll a thing or two about changes in this here operation.For one,we’re shavin’ten minutes off your break time.For another,all this gettin’on facebook andmy space…these days are over.Ihate to do this but ya’llwere slackin’off toomuch,know what Imean?Any who,preciate you bein with us on this and stuff.
现将上面的3篇语篇从文体的角度进行词汇上与句法上的对比。
表1 文体对比
以上分析可见,语体随着交际语境的不同而偏离,表现在词汇、句法等各个层面上。本文只以词汇与句法为例。非常正式的交际语境下,使用敬语体,词汇特征表现为多音节词较其他两种语体要多,平均字长相对于其他两种语体要长。句子表现复合句或复杂较其他两种语体多,平均句长较长。在非正式的交际语境下,一般不使用敬语体,词汇中不乏俚语,句子结构简单,与其他两组中的句子相比而言,该组句长较长,且有一些不完整的句子。
维果茨基认为,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是一个“复合的和动态的过程”[11]。从方法论的角度,我们把“内部语言”看作“零度”,外部语言则是对这个“零度”语言的具体符号表征。这个表征会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语境对“零度”偏离。索绪尔把“语言结构”看作语言学研究的唯一对象,也就是抓住了语言“零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哪一个语言共同体,都共享“语言结构”这一个零度基础[1]21。对零度结构的具体表征其实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符号的过程。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认为,“这些选择要涉及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连续地选择语言以顺应当时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过程”[12]。选择是一个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制约的行为,因而是因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语境而表现为偏离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地受心理语境、文化语境、时间语境、地域语境等的影响,选择、调整或加工语言符号,其操作的原理就是修辞偏离。
总之,语言不可能一成不变,没有偏离就没有语言的发展,偏离是绝对的。“每一个词,每一个语法成分,每一种措辞,每一种声音和腔调,都在慢慢地改变着结构,这种改变是看不见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改变正是语言的生命所在”①本文所引用的外文参考文献均为本文作者翻译。[13],所以偏离是语言系统的运动规律。
2.3 语言博弈:零度偏离的转化
博弈是契约双方互动的行为。一方面,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人人都要遵守零度,另一方面,语言不断偏离和打破原有的零度基础,重建新的零度基础。到了后现代文本那,偏离被发挥到极至,能指与所指之间成了“游离”的关系,如苏克尼克(Ronald Sukenick)笔下的Snow White中的“pajama”一词,在147字词的段落中“pajama”一词被重复了19次,以刺激视觉的效果让人想象满屋的睡衣中裹藏的一对衣食男女的生理行为,这时能指符号pajama与原来的所指(睡觉时穿的衣服)发生游离,成为“make love”的代名词,这是能指与所指偏离发挥到极至的例子,有后现代学者将这种极端的偏离操作称为能指与所指的游离。但这种游离是受后现代语境支持的,荒淫是后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这样的游离成为表现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成为一种正偏离,重构了后现代小说语言符号的新的零度。离开后现代这一语境,一般说来,pajama的重复可能会被理解为一种负偏离意义的涂鸦。
博弈是语言张力的运动。事物的运动都是绝对的,语言的运动也是绝对的,因而历史地看,语言不可避免地受语境变化的影响而表现为符号的偏离表征。“在张力的制衡下,一方面,文本符号系统是千百年来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共同生活经历和经验的历时性话语的结晶,具有某种相对稳定的共性,这一共性是语言运动存在的基础,这决定了语言运动只能是一种偏离运动,是语言规约基础上的有向偏离运动”[14]。索绪尔说:“不管什么时候,言语活动既包含了一个已定的系统,又包含了一种演变”[1]21。一方面,语言系统努力维护其零度,具有了“集体惰性”的特点,表现为“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这种集体惰性是因为语言与“过去”相联结在一起,是历史的结晶,因此,语言是历史继承性的,语言的这
一历史继承性决定了语言的非自由度,“要对它进行革命是不可能的”[1]109-110。但时间因素本身是线性地发展着的,时间因素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这就意味着符号是延续性发展变化的,即基于零度基础上的偏离运动。
例6.Tom is a regular lady killer.
killer一词原义为“职业杀手”,随着语境的变化,本例中演绎为“白马王子”。这样killer的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原来的意思。但这一意思与“杀手”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理解为由“爱情杀手”演绎而来。
除此以外,个人意志或表达的需求等也会引起语言的偏离。言语者选择什么样的言语符号是一个主观的心理过程,受众者选择什么样式符号构建自己的理解图式,也是一个主观的心理过程,是偏离的。但二者要实现成功的交际,就必须遵守共同的言语契约,在表现为遵守契约的同时,又有意或无意地输入自己的意志。
例7a.As luck would have it.
这句原出于沙士比亚1600年的The Merry Wives ofWindsor:You shall hear.As good luck would have it,comes in one Mistress Page;gives intelligence of Ford's approach;and,in her invention and Ford's wife's distraction,they conveyed me into a buck-basket.意思是:很幸运。但在下例中,As luck would have it却是相反的意思。
例7b.As luck would have it,there was rain on the day of the picnic.很倒霉(贬义),野餐那天下雨。
上例是言语活动中不同语境下言语者个人意志引起语义偏离的典型例子。
孙汝建在《修辞的社会心理分析》[15]中,将在修辞情境中调适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称之为“调适—接受”的反应过程。“接受心理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却是以社会接受心理的形式和方式发挥其功能的”[9]68。个体形式是具体化了的,是偏离的,社会接受心理形式是社会契约性的,是零度的。当调适者和接受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时,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读解上的偏离,从而发生交际障碍,调适不成功。当调适者和接受者之间产生共鸣时,则谓之为调适成功。语言交际中,修辞偏离的符号表征往往赋予交际中的语言以“诱听”的价值,成为一种交际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偏离是言语者与受众者博弈的结果。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为揭示零度与偏离这一语言的内在规律打开了新的篇章,是我们研究语言的重要方法。首先在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中,语言是概括的静态的抽象的符号系统,是零度的;言语是个体的动态的具体表征符号,是偏离的,语言存在言语之中,并被言语所表征。语言的零度正是通过偏离的言语而表征出来的。
语言博弈强调的是语言的零度与偏离的辩证统一关系。“所谓零度并不是指数量上的计量值,而是指一种关系,一种科学的假设,一种理想化、抽象化、简单化的状态!一种感觉得到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中性的、不带修辞色彩的。所谓偏离是对零度而言的,即指现实中对规约的突破和变异!”[8]28作为博弈,就要有博弈的规则和变数。如果博弈双方不能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那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如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在与本族语者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目的语的语法规则或言语规律,则往往导致交际失误。作为交流的工具,其意义产生于言说者、受众者、语境与文本的互动之中,这就意味着言语意义会随着言语活动的进展而慢慢地发生偏离。我们可以说偏离是语境参与言语活动下的行为者之间交互的必然结果。
语言系统自身的零度与偏离的博弈是语言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对零度偏离理据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语言系统,掌握语言运用的艺术。语言使用的过程是零度偏离的博弈过程,我们既要有批判的思维和创新的修辞偏离意识,又要遵守语言的社会零度规则和言语规律,语言系统是以零度形式为主的,偏离是零度之上的偏离。
[1]Saussure FD.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Lyotard J F.The Postmodern Condition:A Report on Knowledge[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4.
[3]Aristotle.Rhetoric[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2007.
[4]Burke Kenneth.A Rhetoric of Motives[M].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5]邓志勇.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关于修辞学泰斗肯尼思·伯克的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28.
[6]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梅德明.现代句法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63.
[8]李晗蕾.零度偏离论[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9]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英语专业写作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1.
[10]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57.
[11]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62.
[12]杨劲松,曾文雄.旅游翻译中的修辞偏离操作及其顺应性美学传真[J].上海翻译,2008(4):37-40.
[13]Sapir E.Composition[M].New York: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2004:107.
[14]杨劲松.从《出口》看后现代文本修辞偏离表征及其理据[J].长春大学学报,2010(11):59.
[15]孙汝建.修辞的社会心理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16.
责任编辑:柳克
Language Gam e:Reciprocal Transform ation from Deviation to Zero Degree
YANG Jinso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This paper reasons themotivation of zero degree in terms of language rules and laws while arguing that of deviation on the ground of context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internal language to external language.Conclusion is made that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a game of reciprocal transformation from deviation to zero degree.
language game;zero degree;deviation;reciprocal transformation
H13
A
1009-3907(2014)09-1225-06
2014-06-17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K1210);广东医学院博士基金项目(XB1318)
杨劲松(1970-),女,江西上饶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修辞哲学与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