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热点

2014-06-27 05:53:04
中国民政 2014年1期
关键词:干部带头公益老年人

媒体热点

★ “书院中国”

★ 北京推出老人意外伤害险 民政等部门为“道德”兜底

对老人摔倒后的“扶与不扶”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让人“忐忑”的社会问题。一边是四川的“三个小孩扶老太遭讹”,一边是沈阳大爷“我有医保”的善意谎言。有不少专家和网民认为,“扶与不扶”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11月底,新浪、网易、新华网等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市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新闻。据报道,由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老龄办、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共同推出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年度险费每份15元,保险期限一年,一个人最高可购买4份。北京约7万低保、“三无”、失独等老人,其保费将由政府买单。保单生效后,老年人坐公交、地铁、逛公园、做志愿者时意外受伤都可以理赔,最高可获20万元。老人意外伤害险在12月迅速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热点。除了意外伤害险热销的报道外,保险能否解决“扶与不扶”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声音。

新京报以“推出老年意外伤害保险用保险制度扶起跌倒老人”为题,认为北京推出老年人意外保险,虽是按商业保险模式运作,但有明显的普惠公益性质,政府也做了兜底保障。《新华日报》评论认为,用意外伤害保险给老人一个“定心丸”,确是可以减少这一现象发生的。搀扶跌倒老人,多几个“扶手”不仅是好事,而且有必要。北京有此举,其意义已远超北京一地,值得更多地方借鉴。而人民网则认为,“将马路上、大街上、家中摔倒排除在外,保险公司的风险少了许多,‘扶不起’的面貌却没能较大改观。马路上老人摔倒,扶的潜在风险以及高成本并没有降低,扶还是不扶,还在纠结。原本指望保险扶起倒地老人的同时也扶起道德,但是现在看来,这招不太管用。”有网民认为,将目前老人摔倒后纠纷最多的马路上、大街上摔倒排除在外,理赔纠纷是不容易产生了,可核心问题却也回避了。

针对部分老年人反映的保险责任范围有限的问题,北京市老龄办称,“在研究确定保险责任范围时,相关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和慎重评估。如果推出覆盖所有场所的保险产品,很容易产生理赔纠纷。”法学专家吴锋也表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也要在老年人的需求和保险公司承担范围内寻求平衡。

虽然老人意外险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扶与不扶”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首先,民政等部门和保险公司的积极尝试,弥补了社会老龄化后老年人保险内容的空白。其次,现有范围的限制,可以看作是将来扩大范围的探索过程。保险公司表示今后将研究扩大保险责任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的可行性,开发保障更为全面的老年人保险产品,这将给老年人带来更为全面的保障。最后,还是要肯定政府部门针对社会积弊对症下药,化解老年人的生存风险所做的努力。如果老人意外伤害保险普及,老人跌伤后,也不用担心给家庭造成负担,“讹人”的新闻自然会大大减少。

★ 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 旧俗当破 新风当立

201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普遍肯定。法制日报评论认为,中央首次就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下发意见和通知,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之举,同时也抓住了推动殡葬改革的“牛鼻子”,必将为破旧立新、净化党风政风民风注入力量。

人民网发表评论指出,数据显示,我国火化率已从2005年的53%下降至2012年的49.5%,同时违规土葬、滥占耕地、骨灰装棺再葬以及重敛厚葬等问题日渐突出。就此人民网引用了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的评价:“《意见》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推动殡葬改革的动员令,对全社会而言则是深化殡葬改革的信号灯。近年来对于殡葬改革的争议很多,《意见》的出台坚定了改革方向,民政部正筹备召开第四次全国殡葬会议,将进一步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意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去世后一般不开追悼会;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传承先进文化;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弘扬新风正气。这获得了网民支持和社会舆论的肯定。网民认为,干部去世不开追悼会是中央厉行节俭精神的体现,是殡葬鼓励的新举措。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徐月宾认为,《意见》是“管党员干部生前的”八项规定在“生后”的某种反映,将会狠刹丧葬中的“奢靡之风”的重大意义。在民政部相继召开的城市居民、农村村民、专家学者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指出,殡葬改革向前发展是顺应潮流而行,殡葬方式的从繁到简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专家们认为,时下正是提倡现代殡葬的时机,也是殡葬改革最需要着力的时刻。

专家认为,相关法律法规落后或欠缺,是目前殡葬改革最为掣肘的因素。运用法治思维是殡葬改革的核心,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且执行到位,才可令改革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徐月宾指出,有必要将《意见》中的规定作区分:哪些属于禁止性的,哪些属于倡导性的,并据此区分干预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表示,对于禁止性的规定,需要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以明确违反禁止性规定的后果如何。中央党校教授靳凤林认为,中国殡葬行业在向市场化迈进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推动殡葬消费的很多大公司。如何规范殡葬市场的资本运作,也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新华报业网发表评论认为,党员干部带头“殡葬改革”,就要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殡葬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新风气骤然成型,落地生根,很好地传播出去,才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书院中国” 中国公益再迎接社会大考

2013年12月18日,网友“落魄书生周筱赟”微博举报李亚鹏负责的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存在违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消息被多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舆论很快将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推到了风口浪尖,“书院中国”让中国公益再度迎接社会大考。南方都市报撰文归纳了“落魄书生”周筱赟四点质疑:一是违规担任法定代表;二是基金会财务报表“失踪”了5万元;三是以慈善名义开发房地产;四是基金会信息缺乏有效公开。虽然李亚鹏作了解释和回应,并表示接受北京市民政局的调查,但在调查结果未公布之前,仍难以让打消公众的疑虑。南方都市报评论认为,目前下定论都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关注就是生产力,所有的质疑和敲打,最终都将有助于中国公益和社会环境双重成熟。

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引争议。据报道,数名公益圈内人士纷纷为李“背书”,认为尽管《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是“双法人”,但国内公益界已经越来越认为这个规定不合理,应当改革。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承认:不允许双法人登记这一规定,立法初衷是为了防止利益关联、利益输送,而实际要实现这一目的,完全可以依靠董事会民主公开决策、严格年度审计等达到,在现实中这一条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不利于鼓励社会捐赠。”但有网民认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起步晚,发展很不规范,很多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仍为初始创建者,后者还保留着经济组织负责人的职业身份。解决这种普遍违规的问题,确实需要时间,也亟待民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过渡解决的时间表。但无论如何,在法律法规有具体清晰禁止要求的情况下,违规操作就是违规操作,基金会组织及负责人必须承认这一点。

我国目前还缺乏包容公益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有学者认为,相比较国外,类似的舆论风暴就少得多,这与舆论监督环境有关。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在欧美等国家,公益组织很多相关信息均是及时公开的。任何个人或组织均可查询和质疑。因此,平日的不断“小考”避免了最终的“大考”。有网民评论,中国的舆论总是将监督和被监督置于势不两立的敌对状态,似乎弥漫着一种“你死我活”的对手味道。这种心态偏离了舆论监督的初衷,即并不是要证明质疑者在“诬陷”也不是要证明公益组织应该“撤销”。如果监督不是为了将公益组织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怀着发现问题、促其改进的心态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果受监督的公益组织,放下“我没有任何一点问题”的绝对想法,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及时解答质疑、勇于承认错误并立即进行改正,那么“书院中国”这类事件就不会表现得那么针锋相对。

“书院中国”事件反映出“信任焦虑”。有学者认为,无论是“郭美美事件”还是去年的“儿慈会小数点‘漂移’事件”,人们已经陷入到一种“信任焦虑”的状态,即人们希望相信但又不敢相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心态,必然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因此,重建民众的信心才是减少公益事业遭遇“大考”的根本解决办法。

(编辑/中民)

★ 北京推出老人意外伤害险

★ 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

猜你喜欢
干部带头公益老年人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7期)2020-07-27 16:03:39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2期)2020-07-27 16:02:10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1期)2020-01-10 06:57:33
以党建领航促进电厂发展
公益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