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家”

2014-06-26 06:51雷祥冲覃章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职教家校

雷祥冲+覃章成

近几年,长阳职教中心以“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家”为目标,通过改革育人模式,创新育人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家的依靠、家的快乐,把流失率控制在5%左右。

“三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长阳职教中心每年暑假都要举办“职教夏令营”,对新生进行经济和就业形势教育、校史校情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专业体验性学习、体能拓展训练。夏令营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训练,不仅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思想上出现的波动(打退堂鼓)、与同学发生的矛盾,打消了少数学生及其家长担心的受欺负、孤单等顾虑,而且使师生真正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还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个性、性格、思想状况,从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选择专业、确立学习目标、进行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发挥了增强学校吸引力、稳定生源的重要作用。

实施成长导师制,让学生有家的依靠。针对部分中职生存在学习无目标、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容易导致学生辍学流失的问题,学校出台了“成长导师制”,教师一对一帮扶学生:把全校学生按一定比例,结合任课情况,分配给每一位教师。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师(即成长导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方面遇到的困惑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向。专业部和教导处定期检查、评价教师完成的《成长导师手册》,并通报检查结果。成长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遇到烦恼有了倾诉的对象,遇到困难有了求助的对象,遇到麻烦有了求援的对象。用学生的话说:“我们在学校像在家里一样,有依靠,不怕。”

个性化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校在反思学生流失问题时,曾以“学生为什么恋家?”为启发进行逆向思考,得出结论:学生在家中拥有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找到快乐。由此,学校提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让学生在选修课中找到快乐。

如何开发选择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带着困惑,学校领导到广东、浙江的部分中职学校取经学习。受广东省中山市中专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近200门选修课程的启发,学校在原有的举办科技体育艺术节、开设民族文化体育系列课程、开设体验性德育系列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的开设力度: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广泛开设文学、艺术、体育、专业技能、科学、生活等领域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样性课程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快乐”领域。

家校沟通与合作,保障每一个学生健康走向未来。家校沟通与合作具体包括:通过“家校通”,随时提供学生的归寝、离校等信息,随时发布学校的各类活动信息和通知;班主任定期给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假期在家中的表现,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利用暑假开展家访;在学生入学、学期末、实习前、参加单招考试和对口(技能)高考前等时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参加各级中职生技能大赛获奖,给学生家庭送喜报;学校每月编印《家长报》,全面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就业情况。

家校合作育人,畅通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密切了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家校“一体化”育人。

猜你喜欢
导师制职教家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