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清
2014年是黄石市黄石港区“健康课堂”工作主题年,全区以“健康课堂建设年”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比教学”活动为载体,打造健康课堂。
通过“校本研修”,探寻健康课堂。新课改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为此,黄石港区实施校本培训工程,强化校本研修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制定并实施《黄石港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长期坚持开展全区“师德教育周”活动,严肃整顿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评选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打造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树立黄石港区教师的良好社会形象。
其次立足区情、校情,注重学校历史传承与教育改革创新,注重教育资源激活与学校个性张扬,注重专家引领与教育督导,注重区域教育整体特色和学校个体教育特色的形成,做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一校一亮点”。
在学校某一方面、某项活动具有特色的基础上,区教育局又要求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引领下,对这些特色进行整合,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形成学校的综合办学特色,把学校办成真正的名校。目前,黄石八中的“务本乐学”教育、中山小学的“悦”教育等,已形成特色。全区的综合办学特色已初步显现,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依托“名师团队”,打造健康课堂。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关键。近几年,黄石港区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逐步走出了一条“培训——上岗——合格——优秀——骨干——名师”的培养路径。
黄石港区以“马琳名师工作室”为龙头,通过名师带徒、名师讲学、名师论坛、课题研究、网络信息交流、成果推广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实现“三化”——名师经验课程化、名师成长过程案例化、教育教学理念可操作化。以此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教育的均衡、优质、特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目前,名师团队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已突显,一大批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这批优秀教师的引领下,黄石港区各中小学初步构建出基于健康课堂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如,市府路小学整合教育资源,研究学生课业和师生评价,初步构建了“诊断式课堂教学模式;广场路小学围绕“尚真”文化建设,打造“尚真”课堂,初步构建了“三维四段”教学模式;武汉路小学积极构建“3433”健康课堂教学模式;黄石十四中以“五步法”教学打造“慧教巧学”课堂;黄石十五中开展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构建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目标评价教学模式,等等。
借助“比教学”,践行健康课堂。“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能“打破平衡,引入竞争,促进专业成长”。与“比”对应的是“练”,没有“练”的“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比教学”活动中,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岗位“练兵”。以“练兵”促进“比武”,以“比武”带动“练兵”。同时,要求把教师参与“练兵”的过程纳入评价体系中,有效地提高了“比武”的参与率,使“比武”收到了更好的效果。比如,春季,全区各学校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中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动员老教师上好示范课,通过磨课、讲课、观课、议课等环节,探求更优的方法与策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秋季,全区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侧重于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市级的“比教学”活动。同时,区教育局提倡各学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将获奖教师的课带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展示并制作成光碟,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健康课堂,让课堂绽放人性的光辉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黄石港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正一步步向这个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