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研究

2014-06-25 01:46张琳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区域性生态环境中国

张琳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沉积,其民族内涵也处于持续性丰富当中。而中国所属的亚洲大陆范围巨大,基本将多种多样的生物生长环境包括在其中,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塑造了中国文化交融繁茂的盛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通常产生有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民俗舞蹈文化,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环境的限制与影响,通常产生出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不同的舞蹈艺术特点。当前,我国针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以及涉及了地方民俗舞蹈文化的内容,研究目的在于促进民俗舞蹈文化的有效保护以及传统沿袭,以及激发我国舞蹈艺术的创新。

关键词:中国;区域性;民族民俗舞蹈;生态环境;舞蹈特征

0 前言

中华民族人口成分是由于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中国古典文化大多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创作与交融而形成,民族地域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个民族区域都有其代表性的艺术文化特点。民族舞蹈是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区域性的民族艺术文化研究的首要工作在于掌握不同地域民族所在环境的不同特性,并根据其生活环境特点分析其对当地民俗艺术的特殊性影响。

1 有关民族地区民俗舞蹈艺术的研究目的

第一,开展关于民俗舞蹈艺术的研究能够促进民俗舞蹈文化的有效保护以及传统沿袭,根据研究调查过程中掌握民族地区舞蹈艺术文化的发展状态,开启具有针对性的民族文化保护机制以及传承策略等。第二,我国的舞蹈艺术文化发展需要自个民族地区的文化融合以触发艺术灵感创新以及促进我国舞蹈艺术文化的创新灵感迸发。近年来,民族“原生态”的艺术元素逐渐被推向主流艺术市场,其中包括民族舞蹈原生态艺术。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对于主流艺术的冲击已经让艺术文化群体对民族舞蹈创新开始了更多的思考与研究。

2 中国不同生态文化区所具有的不同民俗舞蹈艺术特色

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同能够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产生一定的限制与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域性民俗舞蹈艺术在不同地域所表现的不同民俗文化特色。当前我国的生态文化区主要包括四大地域范围:即农耕文化地域、畜牧文化地域、高原文化地域、渔猎文化地域。这四大地域范围内的民族舞蹈文化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具特色,与当地生态文化环境都有相当紧密的联系性。

(1)农耕文化地域:农耕文化地域与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通过其民族民俗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依然能够看出其对大地母亲饱含的深情。其民俗舞蹈一般节拍平缓而稳重,舞蹈表现渐趋沉稳,且舞蹈动作中含有大量的屈膝,或跪或蹲的形态。农耕文化知识对该文化范围的笼统介绍,以下还包括有更加细节的民族文化地域,也都具有不同的舞蹈艺术特色。

(2)畜牧文化地域:畜牧文化地域具有十分特色的民俗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他地域文化区不同的是,畜牧文化地域更加与当地畜牧生态环境相匹配。例如,该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民族鄂温克民族,是一个驯鹿民族,集中于苔原地带的森林植被地区生活。鄂温克民族的代表舞蹈之一“伊堪”,即俗称的篝火。民族群众在生活的地域周围,比如河畔,寬阔的森林空地上以及中心广场中起舞,舞蹈动作较为简易,主要通过互相挽手、踢腿等来进行娱乐性质表演,充分体现了该地区文化与畜牧林业的关联性,富含森林文化气质。

(3)高原文化地域:高原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云贵高原中、西部地区等。这部分范围的社会民俗文化因与主流文化地区间隔距离较远,受经济、文化辐射带动影响范围较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大部分民族聚集地区都保留有较为原始的民俗文化形态。该地区的代表性民族之一有彝族,自古以来该民族主要的居住环境为森林深处,封闭性较强,其民俗舞蹈艺术面貌也较为原始,主要特点为跺脚,跳跃等。

(4)渔猎文化地域:渔猎文化地域包括的范围有我国东北部位的森林地带和三江交汇地域。该地区的主要文化特色表现为对地区生物的猎取,如狩猎、打鱼等。其社会人口结构组成单一,主要代表民族有赫哲族,依靠血缘关系进行联合与结盟,具有原始氏族部落的属性。该民族的民俗舞蹈较为单调,并没有背景音乐的配合,主要根据舞蹈节拍来完成舞蹈表演。舞蹈中常用到的舞蹈形态包括飞舞、打斗等。

3 中国不同民族民俗舞蹈艺术特色所具有的共性

以上内容阐述了我国不同少数民族地域所具有的不同生态环境以及环境对当地民俗舞蹈艺术带来的影响作用。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受到生态地域环境影响与限制的程度也不一样,最终对民俗舞蹈艺术的形成影响也都不同。虽然不同民族间的民俗舞蹈表现形式都各具民族特色,但民族的舞蹈艺术文化的沿革有都具有部分共通的特性,主要有以下特点:大众性特点,继承性特点,融合性特点,固化性特点以及限制性特点。

(1)区域民族舞蹈艺术文化具有大众性特点。大众性特点又可以理解为集体性,在农耕文化地区的民俗舞蹈艺术的发展主要源于人民群众的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最终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中形式。例如,苗族地区盛行的“踩花山”、傣族的“竹竿舞”等都是在具有重大意义的庆典节日上表演,而且舞蹈动作较为简单,群众参与性较强,容易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体表演形式。人类天生具有群居属性,具有固定的社会性质,而每个民族地域中所产生的民俗舞蹈文化大多衍生于人们的社交需要,当人类发展到达某个阶段就开始产生文明艺术历史,文明艺术中的舞蹈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与见证。

(2)区域民族舞蹈艺术文化具有继承性特点。民族舞蹈艺术文化是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意义,被人们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代代沿袭。同时,民族舞蹈文化对该民族的群众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将民族的历史发展情况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向年轻一代娓娓道来。一些地区的民族即使没有文字类的语言记录来记载该民族的沿革历史,但也有某种舞蹈仪式来让下一代继承,这种舞蹈仪式就是一种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录方式。

(3)区域民族舞蹈艺术文化具有融合性以及固化性特点。不同地区所呈现的不同民俗舞蹈艺术形式是该地区人民群众经过长时期的生活经验累积所形成,已经与当前的日常生活以及劳动生产方式融为一体,本身具有相对的融合性,这种融合同时也为民族地区的舞蹈艺术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固化限制影响。总的来说,某一固定地区的如果已经在某一地域内形成稳定的民众群体,以及社会结构相对均衡,当地的生产模式与生活状态都不会产生较大的动荡,而将民俗舞蹈文化包含在内的社会民族文化也就表现出一定的稳固属性。

4 结语

人类自衍生以来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方式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语言、文字、音乐以及肢体等。其中,肢体的表达主要通过舞蹈形式来实现。民族舞蹈艺术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珍宝,民族地域舞蹈所带有的民族色彩展现,让人类艺术情感更具特色,对于民族地区的舞蹈文化研究应做好长期的持续性准备。

参考文献:

[1] 宁伟男.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的特征与传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张晓梅.“民族风格”与“个性创作”的当代结合——从《扇骨》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3).

[3] 刘浈.论《云南映象》的“原生态”文化内涵与理论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 蔡湘江.试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

[5]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

猜你喜欢
区域性生态环境中国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