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大地》对中国传统女性身份地位的解读

2014-06-25 20:35张丽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女性地位他者解构

张丽

摘 要:影片《大地》改编自赛珍珠的普立兹奖小说,是好莱坞在三十年代开始注意东方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影片虽是描写中国农村夫妇的悲剧故事,但主角均由美国人扮演,在制作上相当严谨认真。这在当时的美国是第一部描写中国人的文学作品,剧情中路易丝·莱娜扮演的女主角阿兰形象尤为深入人心,她在动荡之下对于整个家庭的维护和解救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传统女性的重新认识。

关键词:《大地》;女性地位;“他者”解构

1937年由好莱坞导演维克托·弗莱明拍摄的影片《大地》获得1938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另三项提名等众多奖项。剧情描写保罗·茂尼与路易丝·莱娜饰演的中国男女主人公王龙和阿兰本来是贫困的农民,面对饥荒的威胁甚至以烤土充饥。后来,茂尼得到了一笔财富,竟整天花天酒地迷恋情妇,莱娜只有发挥贤妻的耐性期待丈夫浪子回头。今天看来类似故事已显得老套,但本片的拍摄与特技表现杰出,路易丝·莱娜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影片取材自赛珍珠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大地》,作者赛珍珠以一位异国人的身份自幼在中国长大,目睹了中国人民悲惨生存现状,将中国农民经历的动荡变化用史诗般的语言呈现出来,在美国一经出版即可引起轰动。作为美国文学界第一部描写中国人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作为唯一先行者,《大地》奠定了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对中国民众的解读:贫穷、落后、愚昧、戏子等等。“她与中国人民一起饱经沧桑,经历了好年景和饥馑的年景,经历了血腥混乱的革命以及狂热且不切实际的改革。与她所交往的既有知识阶层,又有处在原始状态的农民,在见到她之前,他们几乎没有见过西方人。她经常处在致命的危险中,她是异国人,可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一个异国人。总的看来,她的见解保持着其深刻而温暖的人性。她完全客观地把生命注入于她的知识,并且给了我们这部使她举世闻名的农民史诗”,在瑞典学院常务秘书佩尔·哈尔斯特龙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这段授奖词中算是对于赛珍珠最客观的一种描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存在的一种解读有西化经典和深化黑暗面的可能。尤其片中对于女性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作用的解读更是对于女性“他者”身份地位的一种重新解构。

作为拥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中国始终成为西方反思自己文化的参照系。当代法国汉学家于连有一段话说得很精彩,他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唯一拥有不同于欧洲文明的‘异域,只有中国。”中国的特点在于它无法按照欧洲的逻辑进行归类,正如帕斯卡尔说的“这个不可归类的理论丰富性”。正是中国的这种“异”,即使欧洲黑暗,又有光明可寻。这部纯美国影片对于中国人情、人性的抓取和演绎难得如此的细致、到位。这部1937年在美国上映的描写中国人民的电影是好莱坞在30年代开始注意东方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奥地利籍[1]的女演员路易丝·赖纳也凭借本片于193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而本片之所以在美国兴盛,离不开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片中中国人民面对动乱、饥荒、灾难之际所表现的坚强和渡过难关之后的发达都给了美国民众一定的启迪和希望。

在了解原著的基础之上回到影片之中,虽然故事有所改动,但主要人物关系是忠于原著的,整個故事就是建立在男主人公王龙娶妻、种田、育儿、逃荒、回家园成地主、娶戏子、觉悟妻亡整条线中。影片抓住了中国当时男权社会的核心,但作为妻子的阿兰在笔者看来其实一直是整条线索的中心及关键时刻转折点的承载者。在这里,赖纳身为一个外国演员却将中国古老女性的隐忍、忠诚、木讷以及勤劳、勇敢、坚强的秉性表露无遗,虽然看上去赖纳似乎木木呆呆毫无演技,而正是不表露的表露才是最精彩的演绎,这也完全符合当时历史背景之下人物的形象塑造。在中国历来的社会传统中女性都是“他者”的从属身份和地位,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而《大地》中看上去似乎也是男主人公王龙在主导一切,他将阿兰带出来,但又只是当作传宗接代和劳作的工具,在他成为地主之后也是说纳妾便纳妾,忘记阿兰与他一起同甘共苦的夫妻情。在出生3个月后即来到中国生活的作者赛珍珠,近20年的中国生活经历以及离开后经历不同民族文化再追忆和反思,使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抓取更加全面而又客观。有了这些认知,笔者再度观看影片之时,解读便更深入一层。

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母系氏族制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逐步过渡的父系社会,因此从根源来讲,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存在,到今天男性占主导性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女性似乎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从属地位。导演西德尼·富兰克林在深刻研读原著基础之上,以男性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剧中女性角色的定位。片中所经历的史诗般的社会背景,都离不开阿兰。进入王龙家埋下的桃核为全片主旨伏笔和关键线,观影者自然可以想见为这个破旧的家带来了新生和希望的正是阿兰。在阿兰生产之前镜头锁定在门前盛开的桃花,寓意了王家将枝繁叶茂子嗣不断,直到影片结尾阿兰病逝之后,纵使伊人不在,然院内桃花依然屹立不倒,并将生生不息,一直繁衍生长下去。在王龙成为地主之前,一家人饿得煮泥巴吃,是阿兰坚持不让王龙卖地,又提出去南方讨生活。到了南方之后也是阿兰教孩子们如何去讨食,而王龙却还以大男人的所谓尊严扔掉几乎要饿死的妻儿“偷”回来的肉,在民众动乱之中也是阿兰冲进大户人家并捡得宝石,最终实现了王龙返回家乡卖地做生意成地主,这一系列的命运变迁都离不开阿兰的高瞻远瞩和勇敢承担。这个被消减的女性个性已在无形之中根深蒂固,完全实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并且引导男性主导地位的走向,在这一点上,影片《大地》对于中国传统女性身份地位的解读和呈现具有独特的存在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片中阿兰虽然实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但她并没有从丈夫的统治之下解脱出来,在阿龙出轨之后还是想方设法帮助他,帮助以他为主导的整个家庭。如果放置在当今社会环境之下,也许就会出现离婚的新女性,而这又将是另外一种话题的解读了。

除了故事内涵之外,从技术层面来讲,相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技术发展水平,本片还有一大技术亮点,即片中蝗灾镜头的展示。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电影发展水平,同样的三十年代,就已经可以做出这么逼真的画面,除了大全景镜头逼真之外,蝗虫特写镜头之下的逼真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D动画效果的原模型,毫不逊色于当今电影技术的呈现,如此斩获那些年代的最佳摄影更是当之无愧。

影片的宣传海报,是一位女性拿着桃花枝躺在大地上,契合了影片结尾王龙对阿兰说的那一句“你就是大地”,主题在此经过各种沉淀之后呼之欲出。正是这些坚强的女性繁衍了中国,孕育了更肥沃的土地。在同样的劳作负重之下,女性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其责任和重担毫不亚于当今男性。著名影片《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在最后回到家园、回到土地,在巴特勒走后勇敢地喊出“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流传至今的话语。女性母体作为孕育万物的大地,正是一切之源。正是作为游离于中国民众本体之外的美国电影创作者,才能客观而又深入的将农民题材电影中对于传统女性地位的解读构建出另外一种思想意味,故事情节即使放入今天也难免落入俗套,但架构于宏大的社会历史变迁洪流之上,影片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便衍生出一种历史内涵和普适价值意义。这也正是当今电影创作这应该学习和反思之处。

猜你喜欢
女性地位他者解构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略论西方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
从《达·芬奇密码》中解读女神崇拜及女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