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新闻内容设计中的应用

2014-06-25 07:35苏玥成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春运新华社可视化

文|苏玥成

所谓的大数据,可以称为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并为数据者提供决策支持的资讯,通常被认为具有4“V”特点,即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大量数据,甚至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但其核心意义主要体现在管理和应用层面。

1980年《第三次浪潮》中被称为“华彩乐章”的大数据在近年来爆发式的展现在人们面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积累、采集、发布的渠道日趋丰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更为数据采集、分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想环境。

目前,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IT概念了,它的影响已经延展到各行各业,并且通过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类终端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媒业,大数据技术催生出一种全新的新闻形式——数据新闻。它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和挖掘,通过分析和洞察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后,通过可视化操作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纵观近年来大数据新闻的媒体实践,主要表现在调查性新闻、趋势预测性新闻、深度报道、新闻线索与选题发现、可视化叙事、受众反馈价值分析、用户内容消费行为和传播行为分析、采编业务工作初制等几个方面。

央视“据说”系列

统计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5亿,而且网民和电视观众这两个群体是高度重合的。2014年1 月25日,央视新闻与百度的合作,以春运为主题,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成功制作了一期“数据说春运”,广受好评。

春运高峰,每天有数千万人次在全国各个城市之间迁徙,在迁徙途中,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等各种终端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很权威的反映出春运的真实情况。央视《晚间新闻》栏目敏锐地抓住这一选题,并联合百度LBS定位大数据,在25日推出了“数据说春运”特别节目,首次采用百度地图LBS定位技术,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播报国内春节人口迁徙情况(如图1、2)。

图1、2 为央视“据说春运”系列图

图3、4 为央视“据说春节”系列图

【导读】统计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5亿,而且网民和电视观众这两个群体是高度重合的。2014年1月25日,央视新闻与百度的合作,以春运为主题,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成功制作了一期“数据说春运”,广受好评。在一些业内人士担忧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时,央视有效利用互联网与新技术打造出“据说春运”、“据说春节”与大数据的巧妙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模式。2013年11月7日,新华社稿件《爱在那儿——“爸爸去哪儿”大数据解读》在新媒体专线和“新华社发布”“新华社中国网事”等微博、微信客户端上发布,获得较好社会反响。这是新华社首次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媒介事件进行解读,为视频节目收视评估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具有极大的商业开发价值。

以百度提供的迁徙动态图为例,百度通过LBS开放平台分析手机用户的定位信息,能够映射出手机用户的迁徙轨迹,数亿用户的迁徙轨迹就构成了一张实时变化的动态图。我国目前5亿多手机网民,而百度LBS开放平台的定位服务覆盖了数十万款App,每天的位置请求数量超过数十亿,由百度LBS提供的定位信息数据无疑是最有说服力、最能反映出春运人口迁徙动态。

首次播出后,观众们对这种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播新闻的新颖方式非常感兴趣,网络中一片叫好之声。随后除夕之夜,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据说春节”,采用百度地图的位置信息、百度指数来解读春运、年货、年夜饭的词频信息,每天用数据来解读回娘家、恐聚族等春节期间热门话题,成为许多观众每天追看的单元,引发巨大关注(如图3、4)。

从上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央视新闻对于从数据中挖掘新闻、提炼新闻越来越熟练,呈现给观众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有趣,除了视频、文字还有景区热力图这样的服务性资讯,更加贴近普通观众的生活和民生。作为中国影响最大、受众最广的媒体,在一些业内人士担忧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时,央视有效利用互联网与新技术打造出“据说春运”、“据说春节”与大数据的巧妙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模式。近几年,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火爆的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的二次传播得以影响更多观众,但这种台网互动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传播层面。而央视新闻“据说春运”“据说春节”调用百度的大数据,将其融入新闻内容的策划与创作过程中,是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融合的典型案例,央视借力新媒体和新手段,把媒体报道的范围和创造性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新华社试水大数据

2013年11月7日,新华社稿件《爱在那儿——“爸爸去哪儿”大数据解读》在新媒体专线和“新华社发布”“新华社中国网事”等微博、微信客户端上发布,获得较好社会反响。这是新华社首次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媒介事件进行解读,为视频节目收视评估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具有极大的商业开发价值。报道在形式上采用大数据统计发布的形式,在对象选择上贴近网络用户的关注焦点,迎合受众心理和受众需求,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稿件发布24小时内,已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转发数千次。

《爱在那儿——“爸爸去哪儿”大数据解读》作为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创意的系列产品的开篇之作,是由新媒体中心创意联合数托邦创意分析工作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发布的。双方用新浪网提供的数据,抓取了新浪微博上涉及“爸爸去哪儿”的45.5万条原创微博,并对36.7万个独立原发作者(去除疑似“水军”用户)、1300余万条用户微博以及近1亿的关系数据进行分析,描绘出节目口碑、“收视群体素描”等内容。稿件采用图片、图表等易于接受的方式,将节目受众的地域、性别、年龄、职业、娱乐偏好等标签展现出来,结论和数据浅显易懂,同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商业价值。

据数托邦联合创始人杨玥介绍,数据来源于45万余条微博,摒弃了统计“大于30”即可称为“大样本”的传统概念,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时代“样本等于整体”的概念。在数据来源中以客观数据分析为主,不包含主观数据,更加反映了数据分析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分析中尤其关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严肃时政类媒体的受众群,因为他们更为成熟、理性,这样的分析体现了报道对用户选择的重视程度。数据挖掘过程中除了性别、地域、年龄这些传统的数据分析类目以外,还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媒体偏好、笑点、泪点以及赞助商回报等内容,角度新颖,内容充实、结论可信,符合新媒体受众的需关注点与兴趣点,迎合了大众需求,同时具备很高的商业价值。稿件统计结果采用简单、活泼的方式呈现,通俗易懂,充分考虑到新媒体受众的接受特点,有很强的可读性与视觉冲击力。在必要的时候加入了数据统计口径的定义和说明,增加数据分析的预测性和延展性,使受众理解,同时也反映数据统计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如图5)。

图5 为新华社制作 《爸爸去哪儿》节目受众的“媒体偏好”

稿件播发后,反响热烈。多个机构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稿件的主创团队,以期得到更详细的分析数据,用于节目营销、广告招商、台网合作方选择等工作中。

新华社作为官方媒体,紧随央视之后试水大数据,显示了大数据对当前新闻传播的重大影响。这一举措既体现了大数据时代传媒的主动转型,也表现了新闻媒体行业在大数据的驱动下的理念创新。

大数据走俏“两会”报道

2014年,大数据在新闻传播方向的发展方兴未艾。伴随移动技术的发展,微博用户迅速增长,微博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来源,如何把握微博舆论的敏感内容和传播趋势是一个大课题,而监控微博舆情能够让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引导更加科学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大数据便成为了各家媒体报道的重点形式。

两会期间,实时微博舆情监控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持续不间断地采集最新海量微博数据(最高可达每小时上百万条),并对采集到的微博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提取。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提供两会热点话题在微博中扩散的趋势。同时结合地理位置信息服务,通过地图看到微博用户在讨论两会中的什么热点话题、用户的地理位置以及讨论的时间。

以新华社为例,今年新华社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重要节点播发了《大数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来自报告的你”——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贴身”解读》《两会微谈:“权力入笼”严防“牛栏关猫”?》等稿件,得到媒体较好采用(如图6、7)。

在这些报道中,通过挖掘报告中的“热词”和重要数字,并与历年进行对比,从而对今年的报告做出准确解读。内容丰富,表达凝练,简洁明了,将复杂的问题用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普通人更能够理解和把握报告的主要内容。而稿件《来自报告的你》紧抓时下流行,标题引人入胜,还在文中虚拟出人物“董小姐”,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报告中的关注热点连接到一起,简单易懂,让百姓有很强的代入感。通过“新华社中国网事”新浪微博,该稿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同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印象深刻。

图6、7 为新华社大数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稿件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制作图表,用可视化方式呈现,提炼精良。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播放,该稿件完全以图片为主,文字量小,符合读图时代受众的“快餐口味”;稿件中的图表使本来晦涩的时政新闻变得清新明快,浅显易懂,利于受众接受;图表以整块的竖版长方形图片出现,内容以条状带配合文字划分,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呈现要求,从而使得稿件适合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中阅读和传播。

图8、9 为湖南卫视制作“我是歌手2”数据盘点图

湖南卫视大数据全解“我是歌手2”

2014年4月4日,湖南卫视金牌节目“我是歌手2”第二季落下帷幕,9日,湖南卫视官方微博推出“我是歌手2”大数据,用图表、关键词的形式呈现了“我是歌手2”第二季关注热点。报告中用数据详细展现了谁是“爆红”歌手?谁家粉丝最奔放热情?最受欢迎十大金曲、最受关注“外围”人物、最难忘瞬间、最热门关键词都有哪些(如图8、9)?

报告通过对各大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收集,对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的观测,累计大量数据,通过图表清晰直观的展现了各类人群对“我是歌手2”的关注。报告关注了节目受众的年龄、地域等多个方面,并对节目中的出彩瞬间,热门话题、受欢迎的金曲等一一做了总结。在“我是歌手2”的收官之时推出这一系列数据,是湖南卫视自身对节目的独特总结。利用大数据的方式,节目组能更好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我是歌手”这个节目,也让观众在欣赏之余能对节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湖南卫视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多有收获。此次,湖南卫视结合本台黄金栏目,采用大数据新技术,从数据中发现、挖掘信息,并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既通过数据来了解观众正关注什么话题,从而进行自身的建设;又用数据来为观众解读话题,引导观众审阅节目。

该报告由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官方微博首发,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关注和转发,随后多家媒体在报道中均使用了此份大数据报告。湖南卫视的此次大数据解读完美收官“我是歌手2”,再一次吸足了媒体、网民的关注。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生产、存储、积累的数据量之大,已经超越了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范围。数据让人们不仅能掌握历史信息,还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变迁。数据新闻绝不仅仅只是有趣而已,大数据带来了对新闻传播领域的一种新的理解。大数据支持的新闻报道从关注社会表层现实到发掘社会深层现实,有助于媒体建立起新闻报道的透明性;媒体从信息收集者和平台搭建者到社会意义生成者,有助于提供可靠的洞见和预测;可视化新闻叙事可适应受众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整合的需求。对于媒体行业发展而言,在未来,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关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某种程度上,谁用好了数据,谁就将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在商业模式层面之外,媒体融合带来传播平台多元化、复合化,更激发了对传统新闻理念的改造和更新。大数据新闻作为新的实践形态引发了的对新闻理念的反思,尽管不能简单认为依赖大数据新闻的实践和创新可解决新闻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正如数字化、媒体融合并未彻底改变新闻业的特质一样,但技术变革带来的新闻理念更新和探讨必然会逐步深入,这应当引起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的深思。

猜你喜欢
春运新华社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视界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