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健翔
要了解一份报纸或杂志的影响力有多大,只用一个笼统的指标,简单明了,又有说服力,这个指标或许就是“发行量”。纸质媒体一般要订阅,读者愿意付钱,说明这个刊物受到读者认同和喜爱。发行量大说明读者群广大,受欢迎的程度深,媒体的影响力往往也大。
用发行量来笼统地评判媒体的价值,有其合理性,也比较直观通俗。有的刊物发行是靠行政命令实现的,但发行量大,至少反映这份报纸或杂志在官方角度看是重要的,说影响力大也不无道理。
这样一个笼统指标很有实际意义,即便不那么具体精准,甚至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对于非专业研究人员,想对某个传统纸媒有一般性了解和认识,这样的指标是需要的,往往也是充分的。一个潜在的订户、想在媒体谋职的人、广告商或者是媒体从业人员本身,想大概了解刊物办得好不好,告诉他发行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是多少,往往就足以说明问题。
评价网络媒体也需要这样一个笼统指标,发行量不适用了,哪一个指标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呢?目前,网络媒体缺乏权威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同体系有大大小小许多指标,绝大部分概念抽象,技术性比较强,想大概了解某个网站或数码平台的影响力,找一个通俗简明的核心指标,让你一下子心里有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
网站成熟度是评价影响力的一个基本指标,考核方面主要是页面数及呈现是否赏心悦目、内容是否充实可靠、是否多语种、有无内部链接,能否实现网站内搜索,是否采用主流的推介手段、技术实现是否流畅便捷等等。采集这些具体指标,经过汇总分析处理,得出定性或定量结论。告诉你某个网站比较成熟,或者成熟度是十分之八,能否说明这个网站有影响力?不一定。网站很成熟,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但没有几个人知道或访问,就谈不上影响力。在新技术爆发的年代,互联网上的媒体平台多如牛毛,成熟的网站比比皆是,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即便是你这一行的,有些精美个性化的网上平台产品,你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网站知名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单说口碑好,有人不信服,那就借助一个技术指标,叫搜索引擎的可见度,就是网站的域名及其内容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搜索到。在搜索框里输入词条,能否被链接到载有相关内容的网站或镜像,相关的指标还有链接数、链接速度和呈现优先率等。网民使用习惯中搜索引擎比重较大,一个网站的搜索引擎可见度越高,被网民使用的几率越大,影响力也可能比较大。问题是这个“可见度”的统计计算比较复杂,得出的结论又是“可能性”,因此,说某一网站的搜索引擎可见度高,影响力便大,逻辑上显得不够充分。
网站的链接数,除了反映网站成熟度的内部链接数,还有外部链接数,即网址或内容页面被别的网络媒体平台链接转载。这个链接数一定程度上反映网站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除了有限的合作友情媒体的链接容易知道,外部链接数可以通过分析访问流量来源进行统计,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但不少网站转载内容时并不使用链接,甚至连信息来源都删掉略去,这是侵权行为,也使链接数反映原网站影响力的可靠程度受到削弱。
网络媒体的受关注度、被点击量、访问流量、访问停留时间,访问页面数量、转发转载量,点赞评论量等等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网站的影响力状况。如果是关于某个特定内容,上述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比较突出,便能明确地看出此单个内容的影响力,进一步分析其评论等互动内容,对提升报道质量很有帮助。而一个时期内关于某个网络媒体的这些指标值及其变化,综合起来能够反映网站的影响力。采集和统计这些指标,可以使用如阿雷克萨这样知名的网络流量分析和网站排名软件,或者谷歌之类搜索引擎附带的工具。这里的问题是网络水军、软件托儿、僵尸粉、广告和友情行为,干扰着这些指标数值,使这些指标反映网络媒体及内容影响力的真实性受到怀疑。
网络影响因子是丹麦人彼得·英格维森1998年提出的概念,他的计算公式是“网络影响因子=指向某网络信息资源的总网页数/该资源所拥有的网页总数”。据说他是受到学术刊物影响因子的启发,他的网络影响因子是用来反映网站的外部网络影响力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将分母替换成“人链网页数“ 更能反映问题,而内部网络影响因子也应运而生,被用来说明内部网络影响力。然而,网络媒体比学术期刊复杂得多,网络影响因子这个指标也更加抽象费解,要被一般人理解接受,还有待时日。
上述各种指标或多或少反映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但哪一个能取代“发行量”成为通俗易懂、综合直观的笼统指标?成熟度、知名度、链接数、影响因子恐怕都难当此任。有一个做法,是将这些林林总总的指标纳入一个大盘里,通过分析处理和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的量化总值,称作“网络影响综合指数”。这个量化总值的得来,从数据采集到分析计算,过程是最复杂的,然而,因其复杂抽象,又好似综合全面,目前看来,最有可能担当核心笼统指标的角色。
与发行量这个传统指标相比,用网络影响综指这个新名词来描述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虽然不如前者那么直观易懂,让人放心,但在没有更好的评价指标时,不妨让它充当这个角色。我们需要一个笼统的指标来评价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而设计这样一个综合指标是值得尝试的。目前要做的是进一步强化这个概念,优化盘中考核指标的选取(可以加入传统调查问卷等方式得来的数据),优化各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使这个指标体系日趋完善合理,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网络媒体影响力情况。到那时,要知道一个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有多大,告诉他网络影响综指很高,外行们会肃然起敬,内行们也觉得靠谱,而商人会愿意在上面投广告。
新技术的发展有无限可能,难以预料,今后或许会产生更好的评价方法和核心指标,也或许评价网络媒体就是找不到如发行量这样铁板钉钉、真金白银的笼统简明的指标,网络影响综指做得再好,也只能如股票综合指数一样,提供大体的参考价值,让人们把握大致的情形,得到隔靴搔痒般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