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华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必须始终坚持理论宣传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理性思考与现实发展相融合,思想建设与群众诉求相贴合的多重创新维度,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解释力、传播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层工作;创新维度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6-0023-0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基层党组织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树立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来集聚民力、凝聚民心、汇聚民智,通过意识形态精神力量的培育和积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科学解释与多重建构相契合的理性维度
(一)运用理论性解释,构建开放式宣传平台。一是关注热点理论问题,拓展宣传平台的建设广度。热点理论问题在实践发展进程中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群体,覆盖面广,受基层民众的关注度高,因此,需要给出正确回答和科学解释。理论解答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造和谐社会;理论解答的落脚点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众的公共利益,使改革成果惠及普通民众。
二是聚焦理论难点问题,加强宣传平台的建设深度。理论难点问题“难”在涉及复杂利益,破解难度大。回答难点问题的前提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迎难而上,突破理论“瓶颈”。要回答基层民众内心困惑已久的问题,解开其思想心结,清除实践进程中的诸多障碍。要保持政治敏锐度,按照理论演变逻辑自信作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理性表达,结合实践发展进程务实解答,使理论宣传深入人心。
三是围绕重点理论问题,加大宣传平台的建设力度。回答和解释重点理论问题意味着意识形态工作重心下移,落在基层,多接地气,最现实的工作就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主导权,巩固主流思想阵地,占据思想制高点。当前,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和社会问题的解释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采用实证性解释,构建实效性评价机制。第一,实证性解释能够检验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的成效。基层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摒弃纯粹的经验性解释,以眼前的事实作为参照,贴近实际,不做空洞的说教,展现意识形态工作的真实场景和实际效果;以发展的现实作为坐标,紧贴当下,不摆花架子,呈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具体成果。
第二,实证性解释能够评判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得失。基层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抛弃简单庸俗的功利性解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标杆,实事求是地衡量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得与失。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导航作用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面临的各种挑战,绝不能淡化意识形态建设,弱化意识形态工作。
第三,实证性解释能够巩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开展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扬弃固定僵化的说教性解释,面对多元意识表达,耐心对话,积极沟通;面对多重思考维度,拓展思路,辩证理解,换位思考;面对多变发展进程,正视矛盾,理性对待,客观评价,消解非主流意识的消极作用,突出主流意识的引领地位。
(三)应用针对性解释,构建互动式交流渠道。一是针对理论焦点,找准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切入点。焦点问题往往是社会矛盾汇聚、社会冲突交织的集中体现,涉及面广,受关注度高。解答焦点问题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充沛的理论资源,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对准核心问题,层层递进,发挥理论的批判力和解释力。要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意识形态工作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二是针对理论看点,确立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关注点。理论看点是理论聚焦的现实扫描,是理论推演的重点审视。理论看点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敏锐的洞察和现实性关注,要以此为原点,展开工作半径,扩展工作范围,辐射工作影响;要以此为标点,简化工作流程,伸展工作空间,拔高工作层次;要以此为节点,把握工作节奏,加强工作关联,规范工作程序。
三是针对理论视点,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突破点。理论视点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它拓展了意识形态的理论视阈和工作领域。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就在于理论的针对性解释能否有新意,能否符合基层实践的新要求,能否切合基层民众的新需求。
二、思想引导与意识认同相契合的价值维度
(一)把握基层民意的价值导向,营造意识认同的现实氛围。一是引导民意自主表达,实现主流价值认同。民意自主表达是其内在意识的外化主张,凭借差异化的表达,显现多元民意表达背后的主流价值基础和共同利益基础。民意所要追问的是自我生存发展的基本诉求和现实条件,这是引导民意的现实背景;民意所要呼喊的是群体利益的同步获取和共同兑现,这是引导民意的现实基础;民意所要表达的是基本权益的合法保障和充分实现,这是引导民意的现实追求。
二是引导民意积极释放,实现主体意识认同。随着发展进程中民意的不断汇集和积累必然引发大量释放,民意释放与改革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它能直观地显示民众的改革承受能力和对社会发展的满意度;民意释放与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多发密不可分,它能客观衡量民众基本权益的实现状况和保障力度;民意释放与改革成果的覆盖面以及惠及程度紧密相连,它能准确地表现民众的现实境况和自身利益实现的幸福感。
三是引导民意自我刷新,实现发展理念认同。民意表达随着社会变迁和发展进程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和刷新,反映出民意表达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多重性。民意自我刷新能够倒逼意识形态工作更新理念,自我革新,主动适应民意变化的现实进程,时刻了解民意变化的动向和趋向,掌握主流价值取向。当前,要积极寻求一致认同的科学发展理念,谋求实现全体认同的和谐发展理念,努力创新集体认同的全面发展理念,保持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关注基层民情的价值旨趣,寻找意识认同的现实路径。首先,积极关注基层民众的基本价值指认,探寻现代价值的认同路径。基本价值指认能够直观显示基层民众的价值指向和基本定位,真切体现基层民众的内在意识表征和基本价值追求,为意识形态工作标注准确的经纬度和理想的工作坐标;基本价值指认能够直接表明基层民众的价值认知和基本导向,如实反映基层民众的现代意识表达和当代价值诉求,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立体式的工作图景和多色调的工作谱系;基本价值指认能够直白表述基层民众的价值诉求和基本需求,真实表露基层民众的主体意识追求和现实价值目标,为意识形态工作指明清晰的实践任务和实施路径。
其次,切实尊重基层民众的多元价值选择,确立核心价值的认同路径。基层民众的多元价值选择与基层民情变化和社会发展境况密切相关,表现为功利性价值选择、务实性价值选择、契约性价值选择等多重选择的共同体现和交织呈现。因此,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的着眼点就是引导功利性价值选择实现自身的正当性和正义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要义和现实要求;指引务实性价值选择实现自身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内容和现实导向;规范契约性价值选择实现自身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平理念和正义思想。
再次,努力包容基层民众的大众价值趣味,寻求实践价值的认同路径。基层民众的大众价值趣味发端于基层民众的自我价值认知,根植于基层民众的价值实践进程,来源于基层民众的传统价值积淀,体现大众价值的传导性、蔓延性和包容性。大众价值趣味最能表现基层民众的价值滋味,最能感知当下社会价值气息,具有广泛性、渗透性和交融性。大众实践进程中形成的朴实价值感性和成熟价值理性,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多视角、多向度的参照和比对,为意识形态工作展开现实性的价值维度。
(三)阐释基层民智的价值意蕴,探寻意识认同的最终归属。一是诠释基层民智的传统价值底蕴,寻求民族精神的最终认同。开展传统价值的现代性改造和重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传统价值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诠释传统价值的历史底蕴必须传承与弘扬传统价值,秉承传统价值的自然禀赋,继承传统价值的优秀基因,建立守护传统价值的底线,培育民族精神的支撑体系。
二是揭示基层民智的时代价值内涵,寻求时代精神的普遍认同。基层民智的时代价值内涵通过改革进程不断呈现,通过民众的基层实践不断发扬光大。宣扬改革精神,倡导创新精神不仅是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任务,也是时代价值的现实体现,基层民智汇聚时代精神,顺应时代要求,谱写时代篇章,彰显时代价值的当代意义。
三是总结基层民智的实践价值智慧,寻求创新精神的一致认同。基层民智的实践价值智慧来自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来源于民众的自我创造,是基层民众实践境界的跃升和提升,是基层民众实践价值的充分展示和完整体现,是基层民众创新精神的集体爆发和集中喷发,是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崭新境界的重要标志。基层民智的实践价值智慧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和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三、务实表达与广泛传播相契合的实践维度
(一)掌握大众鲜活话语,凸显意识形态工作的渗透力。第一,围绕基层实践主题,运用核心话语让群众愿意听。当前,要将契合党的政治话语内涵的理论和学术话语,转化为符合大众接受心理的日常生活话语。因此,意识形态最直接的工作就是把党的政策传递给基层民众,表达群众内心想要说的话,让群众听得耳顺,听得欢心,打心眼儿里接受。
第二,彰显基层实践价值,运用基本话语让群众听得懂。在基层,意识形态最现实的工作任务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结合当地发展实际,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欢的表达方式作出宣传解释,让基层民众听得明白,理解不发生偏差,既对路子,又对点子,真正做到说百姓话,讲百姓事。
第三,紧扣基层实践目标,运用日常生活话语让群众听得进。在基层,意识形态最接地气的工作就是把各项村规民约和社区条例传遍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和社区服务的事项积极运用各地的生活话语和群众无缝对接,推心置腹沟通具体问题,详细分解基层发展目标,精确计算民众自身的实际利益,让老百姓听得进去,口口相传,做到入脑入心,真正做到问计于民,取信于民。
(二)顺应民众理性表达,展现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一是基层民众理性表达,传递民众真切变革的实际愿望。基层民众理性表达是民意累积、民情叠加和民智汇聚的综合演绎和总体呈现,是意识形态领域关注的重点和工作的重心。基层民众最想表达的就是改革的出发点与他们内心的实际愿望是否吻合,改革的具体目标与他们的发展愿景是否一致,改革的成果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是否紧密相连。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民众的要求,理解民众的表达。
二是基层民众理性表达,展现基层执政的政治生态。基层民众理性表达能够直接衡量基层执政的实际水平,能够直观考量基层执政的实际能力,能够最终检验基层执政的实际成效。基层民众最迫切表达的就是政策落到基层有没有变形、走样,基层意识形态话语是否表达群众的所思所想,是否发出群众的声音,基层党组织是否代表群众说话,是否改善群众的境况,是否谋求群众的利益。
三是基层民众理性表达,呈现基层改革的现实场景。基层民众理性表达能够描绘基层改革的现实画面,能够展示基层改革的真实场景,能够记录基层改革的实际进程。基层民众最真切表达的就是基层改革的政策设计是否与民众的目标追求基本一致,基层改革的步调是否与民众的前进脚步基本同步,基层改革的推进进程是否与民众的利益实现过程基本吻合。
(三)倾听群众共同心声,彰显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一是基层民众的群体性表达,展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意义。透过群体性表达往往能够看清民众多元诉求的共同点、共性认识的结合点以及自身利益追求的认同目标,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奠定了现实的利益基础,筑牢了可靠的实践基础。
二是基层民众的集体性认知,揭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价值。把握集体性认知就能够认清民众多样性认识的共同主张,多重向度的共同价值追求以及公共利益的普遍性要求,充分显示意识形态工作的理性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是基层民众的普遍性认同,显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目标。审视普遍性认同就能够厘清民众多重思维的共同理念,明确基层实践的具体目标以及不同实践路径的殊途同归,清晰阐明意识形态工作的工作要义和实践目标。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哲学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姚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