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导学之翼 张思维之力

2014-06-24 03:49罗立余李友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导学学案

罗立余+李友军

导学案能有效地指导教师课堂授课,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怎样高效合理地用好导学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却是一线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分三个步骤来使用导学案。

课前导学。课前预习阶段的导学通常包括如何设计学习目标和布置预习这两部分。教师须对每个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实践。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一面》时,根据学生思考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的导学案是让学生关注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目标方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布置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方面的。第三个问题是布置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方面的,如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勾划出课后要求读写的词语,借用工具书做注释和批注。第四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记叙文的文学常识,根据课文的记叙要素,设计表格填写。然后,我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了解学习目标的要求后,再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学时发现的疑问记录下来。

课前预习阶段的导学是“导学案”学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实现“主体先行、先学后教”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时就有了听讲的重点,思维的张力就自然打开了。

课中导学。课堂导学阶段能否顺利进行,与课前预习阶段的导学是否做到位有很大关系。上课时,教师要通过检查反馈环节,让课前预习落到实处。课堂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与学生一起梳理重难点知识。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接下来的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是课堂导学阶段的主要方法。

其中“探究”是课堂导学的灵魂。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个人探究、分小组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课堂探究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辨析,最终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课堂导学里的“点拨”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顿悟。

课后导学。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做当堂检测,指导学生对学案进行及时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来,仔细审阅,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最大实效。此外,通过检测回顾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感受到导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责任编辑 严 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导学学案
乡愁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