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珍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教材市场经过十年井喷式发展后渐归于平淡,并日益面临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作为教材编辑的应对必然是一方面抓传统出版,另一方面前瞻性地思考高校教材数字化变革。教材数字化变革的根本思路在于教材编辑应该在更宽更广的教育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考虑其发展,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通过思维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思考并适时介入高校教材数字化变革。
[关键词] 编辑 教材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03-0033-03
[Abstract] As the digital era arrives, the conventional market of university textbooks is losing its momentum after rapid growth and massive expansions for the last decade.In this context,it is better for the textbook editors to be forward-looking and reflect on applying digital revolutions to university textbooks editing while preserving the traditional way.The fundamental factors textbook editors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extbook digitalization including setting out from both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spects, extending their visions on the education industry chain and value chain in a broader and wider view, and making continuous efforts in adapting to innovative thinking pattern and technical capacity.
[Key words] Editing Textbook Digitalization
数字化时代向我们越走越近,它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改变着我们所处行业的商业生态。对出版业来说,变化似乎尤其来得惊心动魄。早期的网上书店,改变的还只是图书产品的销售渠道。后来,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习惯于阅读数字化图书,图书商品的形态开始改变。之后,数字出版接踵而至。直到此时,人们才发现,图书基本的编印发流程已完全不同,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图书的发展方向已然超出我们想象。作为一名编辑,尤其是一名数字化时代的高校教材编辑,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字化时代的教材出版,突破当前的迷茫和误区,冷静思考和适时介入高校教材数字化变革。
1 左手与右手:现状与前瞻
传统的高校教材市场与一般图书不同,它特定的产品是教材及相关产品,如教学参考资料及立体化教学资料(试题库、教师指导手册等),它特定的销售对象是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当前传统教材编辑的工作,仍是基于对教学需求、同类教材市场情况、学科/专业/行业的发展动态、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状况及科技发展水平等众多信息的了解和综合分析,进行教材策划,再寻找合适作者(通常是大中专学校教师)写作,然后进行编辑加工、完成教材出版并进行销售。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是这些年来我国教材市场井喷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教育部统计数据,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22所,本专科招生人数1083627人,研究生招生人数72508人;到2012年,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在内,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研究生招生人数589673人,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6888336人[1]。高等教育规模的剧增,使出版社纷纷抢滩教育出版,教材出版由此进入黄金十年。但从2010年以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趋于稳定,教材销售开始增长乏力,原来动辄年销售一两万册的教材,当前能销四五千册已属不易。加上学校考核体系中教材多不受重视,很多高校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从当前国内市场来看,传统教材销售仍在增长。笔者所在的清华大学出版社主要以教材出版为主,2013年整体销售码洋达到11亿,比2012年增长10%,这也说明当前教材市场较为稳定。但是,这种程度的增长除了基于纸张、印制、人工成本等推动的定价增长以及品种数的增加外,市场容量增长有限,而且单品种平均销售册数呈下降趋势。此外,其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即国内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以教材和讲授的传统方式为主,还未有根本的改变,数字化对教材的冲击并不如一般图书那样明显。因此,从当前生存的角度看,教材编辑的重点仍要放在传统教材的出版和维护上。
但是,平静的表面之下,我们已感到暗潮涌动。首先,从读者的消费行为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阅读数字媒体,特别是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在线移动终端学习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对教育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笔者接触的一些民营高校教材大批销中盘商,纷纷开发数字教学服务平台,并且已经在各院校进行试点,意欲抢占先机。从他们雄心勃勃、志在必得的言行,我们确实感到一股压迫传统出版社的紧张气氛。其次,从发达国家教材出版商当前运营情况来看,它们对教材数字出版的投入越来越大,教育服务商的角色定位也更加明晰,我们跟上这种浪潮是大势所趋。最后,可以确定的是,教育行业本身正在发生根本变革,全球化、个性化和开放性是其主要趋势。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兴起,让全世界的人们跃跃欲试,也使人们对教育模式的探索日益多样化且充满激情。综上所述,加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行业面临的数字化冲击,我们不得不确信,教材出版的数字化时代必将来临。作为站在这一转折路口的教材编辑,要做到左右手的分工和合作,既要努力于当前的传统教材出版,在夹缝中寻找机遇,延续和拓展自己的生存优势,更要密切关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各种表象和特征,并力争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找到突破点并实现转型。
2 此出版非彼出版:认识数字化时代的教材出版
何谓数字出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8月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939.45亿元,同比增长40.47%,持续高增长。其中,网络游戏和手机出版(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在线音乐、网络动漫、互联网广告占据95%左右,网络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三项共计5%左右[2]。从这一点看,数字出版,绝不是我们传统认为的网络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网络出版这几项,将原来的纸质图书和期刊换一种呈现形式,而是扩展到手机出版、在线音乐、网络动漫和互联网广告这些大传媒板块,而且这部分所占份额远超过前者,可见,较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的外延已大大扩展。尽管有人不认同这一范围,认为过于扩大化,但笔者认为,以前对出版外延的界定恰恰因为载体的相互独立而过于狭窄。数字技术打破了以前各载体的界限,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都以网页技术彼此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新产品,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无限(近乎零边际成本)延伸。数字出版的外延扩大,解除了观念上的束缚,为我们延展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了思路。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教材出版转型具有革命性意义。让我们先考察一下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培生集团的发展思路。作为教育出版的国际领头企业,培生集团原先致力于传统优质纸质教材出版,然后致力于传统教材数字化及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近两年,培生集团动作频频,如推出空投(Alleyoop)学习平台,收购计算机考试服务商思递波(Certiport),收购美国在线教育服务提供商胡佛斯有限公司(Embanet Compass Knowledge Group Inc.),向巴诺书店电子书业务诺客电子书阅读器(Nook)注资,收购学习效果分析评定平台学习催化器(Learing Catalytics)等[3]。这些举动,重点都在布局在线教育。它不再以传统教材及教材的数字化出版为主要方向,而是建设在线教育、考试服务、学习效果评定的平台。由此可见,国外以培生集团为首的教育出版商正在从教材出版商向教育全面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当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出现井喷式发展,其三大平台中的两个(edX和Udacity)都是让学生付费参加培生考试中心设计的由计算机监考的考试,由此可见培生盈利模式之一隅[4]。因此,作为传统教材编辑转型的思路,必须打破只在教材纸质出版这一个点的盈利模式,在更宽更长的教育产业链上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3 思维方式与技术能力:两者必须得兼
当前,传统教材编辑的优势,除了扎实的文字基本功,还有长期积累的在教育领域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专业素养,以及准确定位并成功策划和组织系列教材出版的经验和能力。在数字化时代,编辑对教育、教学资料及各专业学科知识的熟悉和理解仍独具优势。考虑到数字化带来的从传统教材出版商到教育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变化,编辑作为具体实务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思维方式和技术能力,以便与数字化时代相衔接。
教材编辑要密切跟踪新兴技术进展和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不断探索教育出版的新盈利模式。数字化时代的出版变革,源于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且这一发展正在以加速度前进。教材编辑必须密切注意每一项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注意每一项变革可能对出版行业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当前不断深化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关注每一项科技进步,实际上是关注教育出版可能的未来走向。如何整合现有框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角度建立可行的盈利模式,是教育出版当前和未来的重点。转型的犹豫和艰难,都来自对盈利模式的不确定。目前的一些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如电子版教材分拆销售模式、微支付模式、按需印刷模式等,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热议的互联网思维,甚至要我们从重构全新体系的角度思考未来的盈利模式。比如,基于免费应用扩大读者群、通过相关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能否嫁接到传统的以销售教材为基础的教育出版上来。清华大学出版社从2011年开始研发,率先打造了在线教育SPOC(Small, Private, Open, Online)平台——智学苑,推出《大学物理》等品牌课程,配套完整的教学资源,第一批课程已于2013年9月正式上线,首批免费试用高校为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平台以教材为原点,以知识点体系为支撑,在资源组织方式、数据分析模型、教学管理模块、内容呈现形式、学习过程支持等几个方面都独具特色。目前,这一平台免费开放,或许将来能发展为基于增值服务的收费平台。同时,这一实践为其他品牌教材产品的升级以及编辑的转型提供了初步经验。
教材编辑要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寻找转型途径。作为传统教材编辑,不能因为习惯了案头工作而放弃甚至排斥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身处数字化时代,教材编辑必须尽量了解互联网基本技术的各项功能,诸如.net、java、CSS、HTML5、安卓、iOs等,熟悉构成数字产品的图文、音频、视频等技术,比如数字排版技术、无线读书平台及排版技术、书籍个性化推荐或搜索技术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学习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策划和设计自己的数字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找准自己未来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平台和口碑营销在各行各业得到成功运用。例如,手机微信已经在一些编辑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他们已经将本专业领域的作者和读者(有时作者也是读者)集合到微信群中,通过微信平台获得会议信息、寻找图书作者,在微信群发布图书信息、预售图书等,甚至可以通过众筹模式实现一本书的出版,从而满足小众化、个性化的图书需求,真正实现零库存。教材编辑也可以在实践中摸索,通过微信群、专业微信平台,将高校教师、专业作者集中在一个平台上,除实现日常沟通联络外,还担负起选题征集、市场调研、教材信息推送及教材征订、推销等功能。
注 释
[1]统计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访问时间为2014-01-25。
[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7/20/c_123438886.htm
[3]相关资讯来自百道网(www.bookdao.com)相关报道。
[4]吴剑平,赵可.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收稿日期: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