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锴
叔叔一家定居澳大利亚多年,在那里探亲期间,我耳闻目睹了许多澳大利亚人“穷苦教育”的理念和做法。
走在澳大利亚的大街上,我看到很多成年人穿着华贵,但中小学生却都穿得很朴素,也见不到骑着名牌自行车的孩子。叔叔说,澳大利亚中小学学生的校服都很便宜,一套才二十五澳元,合人民币一百五十元左右。而且,每学期的校服都是一个款式和颜色,便于学生换洗和以新替旧。当地中小学校没有午休,学生中午也不回家吃饭,都在学校的食堂就餐。在食堂里,学生可以自带食物,食堂免费蒸煮并提供热汤。叔叔说,很多孩子都从家里带午餐,没有哪个孩子埋怨父母,抱怨午餐不合胃口的。
一天,叔叔带我去一家超市购物,遇到了他的同事布伦丹,他正领着五岁的女儿在购物。在休息厅里,布伦丹的女儿嚷着口渴了,布伦丹转身到超市服务台,给女儿接了杯超市免费供应的凉开水。
“那个叔叔家里很穷吗?这里是超市,他怎么不给女儿直接买瓶饮料啊?”我小声问。
“傻丫头,他家可不穷,布伦丹叔叔年薪十八万澳元,喝哪种饮料喝不起啊?人家是不想对孩子那么奢侈!”叔叔笑着说,“澳大利亚人的‘明天忧患意识非常强,他们认为从小对孩子进行‘穷苦教育有助于其长大后自强自立,靠本事吃饭,靠能力工作,靠毅力拼搏!”
叔叔的这番话让我在震惊之余又心生敬意,澳大利亚“富谁也不富孩子”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选自海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