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能俗

2014-06-24 07:25李泓冰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中国大学复旦

李泓冰

杨玉良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这位六十二岁的院士,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这些年里,一直是媒体焦点,鲜少提及他的专业化学,聚焦的都和种种与现实相关的宏大叙事有关,那也是杨玉良校长倾心讨论和关注的。现在,有媒体声称他的卸任与中央巡视组有关,还辅之以弹眼落睛的“细节”,消息忽啦啦就转得铺天盖地,直到复旦出来郑重澄清。看来,哪怕是退了,惦记他的人也不少,这或从另一侧面验证了杨玉良远超大学围墙的社会影响力。

一直记得杨玉良校长四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恐怕也一直是他的自勉,“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校长和他的教授要出来发警示之言”。所以,杨校长身在象牙塔内,目光却时时瞟向社会风云,对失范的抨击也远播塔外。

在眼下的中国大学,杨校长确实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异数”。他异常高调地张扬着他的理想主义旗帜,高调到有教授认为“有点过”。他在历次开学及毕业典礼中采用富有人文思想、自省意识与济世情怀的另类表达方式,虽不说那些网言网语讨年轻人欢心,仍然会每每轰传互联网;他不太顾忌慎议同行、慎评同业的“江湖规矩”,身为大学校长,却屡屡剑指“中国大学精神虚脱”,痛斥某些“才子加流氓”的教授,直陈“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

这些年,一些中国大学也真的太不像话了。它们不甘寂寞,不幸的是,它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的不是学术版面,而是娱乐或社会新闻版。曾经清高自许的高校,如今屡屡放下身段,俯就市场,利益诱惑当前,各种捞金手段层出不穷。而某些教授,光是涂抹些“观点万金油”算好的,被人从洋洋万言中摘出“天雷滚滚”的只言片语也值得同情,最等而下之的,就恨不得用身体“授业”解惑了。

当浮躁而功利的财富至上、欲望至上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大学也不是没有委屈的,它不可能拔着头发离开社会。倘若一个虔心投入教学的教授,一个全心供奉学术的校长,一个全心“追随兼容并包,恪尽学术自由”精神的大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生存之虞,肯定会有聪明人绕道而行。

固然,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让大学和学者清贫。但我们也有理由要求大学“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越是在现实诱惑甚至堕落此起彼伏的时候,公众对大学越是期许殷殷。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大学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场所”,这当然是指精神财富,他还有一句话,“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负有传承文化神圣职责的大学教育,必须保持对客观真理的永恒追求,必须拥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担当,否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或将无所归依。

姑且不论治校功过,一个敢于发出不俗之声的杨玉良校长,就不光为复旦长脸,也对中国的大学有激浊扬清之能。

希望更多的人,听到杨玉良的声音:“大学担负着培养一代代精英的责任,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学校培养的人以后的素养怎么样,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这批人的素养甚至决定着世界的安宁。”

说白了,社会可以俗,大学不能俗;某些高校可以俗,复旦不能俗……

同意的请举手吧!

【原载2014年11月8日《新民晚报·余烬录》】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中国大学复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反思我国的死刑制度
榜单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
复旦“女神学霸”的成功秘诀值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