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
关于宋襄公的故事,有点文化的人应该都知道。
宋襄公率领宋军与楚军在泓这个地方决战。宋军列好了队形,而楚军正在渡河,宋司马子鱼建议打他个措手不及,宋襄公没同意。等到楚军过了河,还没有列好队形,子鱼再次建议出击,宋襄公还是没同意。结果,宋军与准备好的楚军一经交锋,便一败涂地。宋襄公腿部受重伤,卫队被全歼。举国都骂宋襄公,但他却说:“行为高尚的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不擒头发斑白的人。古来用兵之道,不凭借地势险要。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却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曾经被选入过中学语文课本。几十年来,头脑懒惰的老师们教育学生:宋襄公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蛋。不抓住有利的形势,胜利就会拱手相让。宋襄公的失败是咎由自取,他的“不鼓不成列”也成为千古笑谈。
对宋襄公的这种贬损,也远远走出了教育的领地,不是也有名人在千年之后痛斥宋襄公在政治上是迂腐教条的“蠢猪”,不可饶恕的“笨蛋”么?有人还硬给他戴上了“假仁假义”的帽子,说他是虚伪无知、假道学的典型。
我读宋襄公的故事,才明白为什么“春秋无义战”。那个时代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尔虞我诈,吊诡浇漓,所以三十六计横行,纵横之术风靡。然而宋襄公绝不乘人之危,那个时代像宋襄公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其实,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宋襄公是一个把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德看得非常重的一位君主。他的政治理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服天下。他的不幸就在于,他生不逢时。他的周围都是各怀鬼胎的人,他所处的世界崇尚“力取”而不是“德为”。所以,在政治野心家看来,宋襄公的理想和实践,愚蠢至极,不可理喻。
我很钦佩宋襄公这个人,还在于他属于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硬汉。他明知宋国实力有限,却依旧在齐桓公死后力主会盟。有的人认为宋襄公是妄图借此坐上盟主宝座,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宋襄公其实是想在齐桓公死后,努力维系既有的政治秩序和规则,拥有远大政治理想和远见的人,才能做出此举。在泓之战后,在“国人既咎”的责难声中,他说我即便亡国,也不会干那种乘人之危的小人勾当。这可说是君子之言。
在“春秋无义战”的背景下,忽然出了宋襄公这么个君子,中国的文化却又对他加以诋毁。国人妖魔化“宋襄公”,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心态,很值得玩味。更有意思的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宋国不只是国君,就连普通百姓,也成为嘲笑的对象。比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是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中的愚人都是春秋时代的宋人。类似的故事还有“宋人失窃”等。为什么古人把傻事多说成是“宋人”干的呢?妖魔化的力量,看来真的不能小觑。而这些故事背后所谓的道理,应该好好清算!
【原载2014年11月4日《今晚报·肝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