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让世界更美好

2014-06-24 07:30BrigidSchulte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费曼灵光白日梦

Brigid Schulte

1990年,在伦敦和曼彻斯特之间停滞的火车上,一位国际特赦组织25岁的研究员久久地凝视着窗外。几个小时里,周围的人翻阅着报纸和杂志,或者焦虑地完成手头的工作,只有这位年轻的姑娘不顾时间的流逝,悠闲地放空着。她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J·K·罗琳。她说,就在那几个小时的白日梦里,哈利·波特的故事“闯入”了她的世界。

1874年是马克·吐温创作力最旺盛的一年。那年夏天,他整日在纽约夸瑞农场的树荫下做白日梦,真实和虚幻的场景在他脑中驰骋。而后,他写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白日梦里的灵光乍现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一天,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食堂看见几个调皮的学生把餐盘抛在空中。费曼被这个场景深深吸引,他向自己挑战,用公式描述盘子的转动和摆动之间的关系,因此重新开始研究量子电动力学,最终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大喊一声“Eureka(我找到了)”,发现了浮力定律。爱因斯坦骑着自行车发现了相对论。这些神奇的瞬间被描述为“eureka时刻”。

虽然基督教坚持“游手好闲,魔鬼也嫌”的道德信条,但闲暇时间是创造力、革新和突破思维的关键。难怪神经科学认为闲暇状态的大脑是最活跃的。

通过对脑部的扫描,心理学家约翰·考尼尔斯和马克·比曼发现,灵光一闪之前,大脑会有内缩的现象,他们称之为“大脑眨眼”,可以启发我们理解诗歌的能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多抽时间放松自己,这对“eureka时刻”来说至关重要。

大部分老板不会纵容员工做白日梦。但是,如果他们够聪明,就不会反对了。

“公司要求员工待在办公室没日没夜地工作,又要求他们有所创新,似乎好点子唾手可得。”斯玛特说,“你不能既要鱼又要熊掌。”

谷歌、脸谱网和LinkedIn都给员工留出20%的闲暇时间,即“员工偷懒时间”。他们允许员工做白日梦,多多尝试,挥洒激情,不必担心犯错。因此他们能推出最具创意和最成功的产品,如Gmail和AdSense,后者是一项广告业务,谷歌大约1/4的收入是依靠它。

在这个现代化、工业化的时代,做到这一点很困难。无所事事、清静闲适、做白日梦,不仅有利于创新,更创造了文明。

1932年,哲学家罗素在他著名的《闲暇颂》一文中,倡导每天四小时工作制,以便有更多时间自由支配。他认为,在闲暇时间畅想美好的未来,不仅培植了艺术、科学和文化,还促进了被压迫者的解放,改进了社会关系。

美国人忍受着极端的工作时长。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恐惧使我们待在办公桌前,表现给老板看,以免下次裁员轮到自己。

学者本·亨尼卡说,人们其实是本末倒置了,把生活用在工作上。他们花大量时间回答“你是谁”和“你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目标”这种问题,认为休闲是愚蠢的,等于浪费时间。

错就错在这里。试想一下,如果那位火车上的国际特赦组织研究员没有时间看窗外的风景,而是一头扎进厚厚的文件里,打开她的智能手机,处理收件箱中积压的电子邮件,偶尔玩玩游戏,放松一下……

我们是不是太忙了,忙到没有时间停下来观察这个美妙的世界?

(摘自《青年参考》)

猜你喜欢
费曼灵光白日梦
奇怪的白日梦
特立独行的费曼
费曼学习法视域下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策略探究
可爱的白日梦
喀纳斯河流闪着灵光
吆喝
黑色灵光
云的故乡
白日梦
爱做白日梦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