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杨宇勃
“移民代言人"李万明
文_本刊记者 杨宇勃
因为长期举报陕西三门峡库区移民所衍生出来的系列腐败问题,他成为当地的“刺头”,甚至曾被人斥为“吃饱了撑着”;也因为反腐,他成为广大移民爱戴和赞誉的普通人,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
他被媒体评为“全国八大公益领袖人物”“移民代言人”;有记者说他“一根筋”,为了替自己不搭边的移民上访,他成了“上访愚公”;移民为了感谢他,先后给他送了200多面锦旗,上面写着:铁肩担道义,移民幸甚;铁心反腐败,党旗增辉……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文武排两行。”说的就是,陕西人既有武将的豪爽、刚毅,又有文人的睿智、内敛。走在八百里秦川,不难感受到陕西人刚板硬正、宁折不弯的性格,说话办事不善察言观色的“秦人”,直来直去的“倔犟”塑造了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代代人,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外省人把当地人称为“陕西冷娃”。
今年62岁的李万明是渭南市移民局工会原主席——一位地地道道的“陕西冷娃”。1952年,他出生于陕西省华县赤水镇江村的一户农民家庭,5年的行伍生涯铸就了他率真、果断、刚毅的性格,面对不平事,他总会义无反顾地“闹一闹”。李万明说:“我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也正是这样,我走上了长达22年的反腐之路。”
1985年,李万明被调到渭南地区移民工作办公室(后改为移民局)工作,主要负责移民人口摸底和返库人数统计工作,同时还负责本科室的内务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1987年,他被调任渭南市移民局综合秘书,主要负责撰写各类书面材料。2012年6月,他从渭南市移民局工会主席的岗位上退休。
他的人生因为与移民工作的“亲密接触”而发生转变。“因为要写工作总结、工作安排、情况报告、领导讲话等,所以我可以接触到好多移民的具体情况。”李万明告诉记者,他经常要向上级移民部门写材料,所以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移民数据,因此对于移民款的使用情况就了解很多。
1992年,李万明开始发现移民款存在滥用问题。于是,他在党小组会上向局领导提意见,希望乱花乱用移民款的风气能改一改。结果领导非但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反而给他“穿小鞋”。于是,他决定向有关部门写举报信。
李万明回忆,当时他写好举报信后,一共抄写了三份,亲手送给了时任渭南市移民局的“一把手”程某、渭南地区行署主管移民工作的副专员侯某某各一份。第二天,他又乘车去了西安,将第三份举报信亲自交给了陕西省移民办主任姚某某。
李万明告诉记者,起初他只是想通过移民系统“内部解决”。然而,半个月过去了,李万明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任何反馈信息。于是他便开始以书信形式进行举报。“我发出的第一封举报信是发给国务院办公厅,此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刚开始举报信内容很短,大概只有两三页,随着对腐败问题的不断关注和查访,如今,举报材料已经超过20万字。”20多年来,围绕省、市、县移民部门存在的问题,他发现了50多起腐败案件,已经举报了840多次。
据李万明回忆,渭南市移民局曾将移民经费借给渭南地区物资局下属的金属建材公司,先后两次共借出了400万元人民币。金属建材公司用这些钱从外地购买了移民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然后再卖给移民局,从中获利。
“他们没有投入,用的是移民局的钱。第一次借200万元,获利后,还给移民局了;第二次又借200万元,最后还有74万元至今都没有还。”李万明说,移民局当时还借给了私人创办的渭南绿富得公司40万元;有位香港的客商在渭南办了一个万达公司,又借给了这位港商60多万元,至今也没还……
“因为当时移民局经常要向‘上面’呈送财务报表,所以财务报表以及汇报材料上清楚写着向哪些单位、个人借款多少,这些事情我见过相关报表和材料。水利部有明文规定,移民款不能乱借乱用。”李万明说,但是移民局有人却用移民款给上级领导送礼,甚至借给一些企业或者个人,且有部分至今还没有收回。
李万明回忆,1955年7月5日至7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而100万亩库区有80%的面积是在陕西省渭南市所辖的大荔、华阴、华县、潼关等县市。
当时,渭南境内的移民一部分迁到了宁夏的贺兰县及陶乐县,另一部分迁到了渭北地区的白水、蒲城、韩城、澄城、富平、临潼、阎良等县市区,一共迁出28.7万人。可是后来,陕西境内的80万亩库区由于各种原因,原先被淹没的土地全部露出水面,并恢复了过去无水区的本来地貌。
为了不使库区的土地荒芜,1985年5月8日,国家正式批准生产、生活很困难的移民返库定居,移民从1986年开始陆续踏上了返乡之路。随后,国务院便按照15万人的标准给渭南地区移民工作办公室划拨了30万亩土地,人均2亩,此外还下拨了安置经费、建材物资等。
“我当时在渭南移民工作办公室库区科,主要分管移民返迁人口统计工作,各县给我上报的返库人数共计7.3万人,还不到15万人的一半……”李万明回忆。他随即将这一结果汇报给了渭南地区移民工作办公室“一把手”程某。得到的答复是:“此事一定要保密,不能将这个数字透露出去。”
李万明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就为乱花滥用移民经费、土地和物资提供了好多空间。1993年,李万明将真实的返库人数向中央举报后,某些领导又将返库移民总人数改成了“近10万人”。
1997年,《工人日报》以《移民款不能乱用》为题,全文刊发了李万明的一封举报信,但这同时也为他招来了麻烦——他被抓了起来。“当时把我关押在某军事基地,非法拘禁近一个月。”此后,李万明的名字开始在移民中传开了。
“各村都有移民代表,他们经常来找我,各县移民凡是到有关部门去上访,都会给我打招呼,因为他们对我很信任,同时也向我征求意见和建议。”这些年,李万明与移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成了移民的精神寄托,成了移民心目中的顶梁柱和代言人,同时,在李万明的心中,移民也是他的主心骨。他常说:“对于一些官员的威胁,我不怕,我背后有60万移民的支持。”
这些年,经常会有移民给李万明送去一些反映材料,反映有关部门的各类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李万明对于移民反映的问题,总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给以答复。他告诉记者:“从1992~2012年退休,这些年我每年都能收到十几封移民的反映信或举报信。”
李万明将大多数精力花在了移民身上,移民们也都很感激他,淳朴的乡亲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向这位陕西汉子示以敬意:赠送一只鸡,送几斤水果,甚至塞几元到几十元钱,让其偿还因举报欠下的债。“我从来没有收过移民一分钱,有时候实在过意不去了,就和移民一块吃顿便饭。他们确实不容易啊……”
李万明还说:“移民群众在每年清明节时,都会自发地给我已故的母亲扫墓。”2000年,他去渭南给病重的母亲买药,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人民日报》群工部内参组组长付昌波的电话,付昌波要求李万明将原来寄去的举报材料予以修改,说他们报社决定发内参。于是,李万明用了三四天时间在渭南修改、整理材料。但由于耽搁了救治时间,他的母亲最终不幸病逝。
一些移民得知这件事后,此后每年清明节,都会去为李万明母亲扫墓。“特别是在2007年清明节,各县移民代表计划来三四千人给我母亲扫墓,最后被有关部门拦截,后来只来了40多人。”
从1992年开始,写举报信几乎成了李万明的第二职业。他说:“反腐举报是一项工程,很艰巨,也很复杂。”那个时候,没有电脑,都是用笔写,起初李万明甚至还用手誊写。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他时常会感到自己精力不够用,实在太劳累了。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举报经历,李万明逐渐认识到,反腐举报不能“蛮干”,需要掌握技巧。在2006年的时候申请开通了个人博客和微博,除了利用博客、微博反腐举报之外,他也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反腐的“圈子”。
在李万明看来,反腐举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外界的帮助。“我这儿有很多‘圈子’里的人来过,前几年,有个天津人来找我,和我坐在一起交流经验;2007年,湖南长沙也有人来过;广西的一位朋友还让我给他邮寄过一些举报地址;贵州的也有,我们这些人经常联系……
“省内的反腐人士也有联系,反腐人柯尊年2013年10月份还来渭南找我,我们在一起为举报之事忙活了3天。”李万明高兴地说,柯尊年在网上看到了他的联系方式,于是给他打电话。“那你过来,我给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你需要什么就说……”李万明说,他当时给柯尊年提供了诸多举报地址及媒体联系方式等,并且替他给媒体记者发了大量举报邮件。
李万明有个习惯,每次他寄举报信出去,都会将邮寄信件的回单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从20世纪90年代接触移民问题到如今退休,他一直坚持这样做。在寄信回单中,记者发现,举报信主要是寄往国家党政机关,例如国务院办公厅、中纪委、监察部、国家信访局、陕西省政府等,同时也有寄给《中国检察》《求是》《工人日报》等媒体。
多年的举报经历使李万明深感媒体对于举报的助力意义重大,所以他和媒体记者的关系很深,他的通信录中,有好几百位媒体记者的联系方式,其中有许多记者曾经多次就移民问题来渭南找李万明进行采访。在采访他的媒体中,其中不乏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媒体。
可以说,李万明的大半生都是和移民问题“捆绑”在一起。2002年,李万明担任了渭南市移民局工会主席,主要为干部、职工、会员维权,同时,他还分管移民局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李万明坦言,虽然担任移民局工会主席,但是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关注乱花乱用移民款等腐败问题,“当然,后来移民款的使用比较规范了,管理也逐渐严格了,所以现在的情况好多了。”
然而,李万明举报了那么多人,也帮助了那么多人,却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据李万明回忆,这些年来为反腐花费了大量的积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还卖过血。
他说:“花在举报上的钱最少也有六七万元,主要是打印、邮寄举报材料。此外,为寄举报信来往乘车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也不少。有时候为了能把信件发出去,我就会坐车去西安寄信,甚至还曾数次去山西省发信。”
曾经有位人事局的工作人员对他说:“老兄,你现在资格老得很,但是你李万明还是一个小科员,这种事很少见。”“当时我的工龄已经34年了,但我拿到的还是科员级工资标准,多年都没给我涨过工资。”李万明说。一些得了实惠的人大骂他不是个东西,出卖当地利益,他的公务员资格被“延期半年确定考核等次”,又被评定为“不合格党员”,甚至还有人说他的举报是为了当副科长。
在李万明的日记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感激所有使你坚定的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面对别人的攻击,他总是说:“移民是国家水利建设的功臣,出现的移民款乱用与腐败,我看不惯,于是我就必须举报。”
李万明坦言,反腐举报对于个人而言没有任何收益,他的妻子、女儿对此十分反对,李万明的反腐决心却始终没有动摇,他说:“当时我曾跟我爱人说,你要反对,那么咱俩就离婚。”李万明的回答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很难理解,然而,李万明却说:“我应该坚持,这是我的人格。看不惯的东西就要说,就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