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摆酒不收礼

2014-06-24 14:34陈郁
清风 2014年6期
关键词:酒宴傅先生顺德区

文_本刊记者 陈郁

这里摆酒不收礼

文_本刊记者 陈郁

中国人重人情,“礼多人不怪”,赴宴送礼,原本也属正常。但如今,赴宴送出去的红包礼金却是水涨船高,面对各种喜帖请柬,人们往往感觉“压力山大”。更有甚者,一些官员还利用婚丧嫁娶之机,大摆宴席,通过收受礼金的形式大肆敛财,实在值得警惕。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却有着请客摆酒不收客人礼金的习俗。这看似不起眼的民间习俗,传递出的却是顺德人朴实真诚、待人以礼、重义轻利等可贵的精神品质。那么,这种习俗对清除官场上的酒宴腐败是否有着启发意义呢?

红包只“开角”

在顺德容桂工作的傅先生老家在江西,他告诉本刊记者,十多年前,他刚来顺德工作不久,第一次被本地的同事请去喝喜酒,他递上红包,对方却只是把红包撕了一个角,就又退了回来。傅先生这才了解到,原来当地人摆酒是不收礼金的。

傅先生对此很是感慨,因为家乡摆酒收礼的风气非常恶劣,如果说红白喜事摆酒,当然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现在,好像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摆一次酒,请一次客,收一次红包。比如说,老人过六十大寿要摆酒、孩子满十岁也要摆酒、买了房子要摆酒、建新房子也要摆酒、生孩子要摆酒、孩子考上大学要摆酒……摆酒的名目有很多,但一些人摆酒的目的却并不单纯,有时候,他们只是为了通过摆酒达到收礼金的目的,真是让人不胜其烦。

“以前送几十块,现在基本上都是好几百了。每年都要拿出几千元来打红包。”这个五一假期,傅先生又收到老家送来的三张“红色炸弹”。他人在外地工作,很多时候并不能赶回老家去赴宴,但还是会经常收到请柬。而当地的规矩是,只要收到请柬,不管你人能不能赶到,礼金是必须到的。傅先生苦笑道:“人没去喝喜酒的话,可能主人家会回你几斤猪肉。但是红包还是少不了的,毕竟是人情往来,不送的话,今后见了面会很尴尬。”

而且,此风一开就刹不住了,别人都在摆酒,你不摆的话,送出去的礼金就收不回了。“其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到最后,礼金都给餐饮业做贡献了。”傅先生说。

实际上,像傅先生这样的困扰,全国很多地方都遇到过,摆酒请客原本是为了增进情感,但名目繁多的酒宴却反而淡漠了人情,让人徒增反感。比较之下,顺德的做法就很有推广意义。

区先生是顺德区北滘镇人,今年3月份,他的女儿出嫁了。喜宴设在当地一家酒店,被邀请的宾客均是男女双方关系要好的亲戚朋友。

和其他地方一样,客人赴宴时也都准备了一个红包,但不同的是,主人收到红包之后,只是拆开看一下,表示收下了对方的心意,然后便将红包原封不动地还给对方。“钱是万万不能收的。”区先生说,“摆酒请客,如果出席的人不到七成,在我们这里就是很没有面子的事。人家来喝喜酒就是给你面子了,怎么好意思再收人家的红包呢?再说,是我请别人来喝喜酒,如果收人家的钱,那不是要别人请我喝酒吗?”

区先生年届五十,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他告诉本刊记者,在他小的时候,当地就已经是这种习俗了。但与现在不同的是,那个时候办酒,主家会先收下红包,再根据客人送的红包大小来回礼,基本上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本刊记者了解到,到今天,顺德的一些农村还延续了这种回礼的做法,只收十块钱。比如说,对方给一个一百元的红包,主家就会回一个九十元的红包。“但是这样一来,就需要准备大量零钱,很多人嫌麻烦,就干脆连十块也不收了。毕竟现在一桌酒就要好几百块,收十块钱也没意思。”区先生解释道。

当被问及一场婚宴的花费时,区先生说:“当地人都是量力而行,不太讲究排场,经济条件好的就上大酒楼,多请几位客人;经济条件稍差的就请厨师在自己家里办,少请一点客人。而来喝酒的人也大都以被邀请为荣,根本不计较档次。”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对岭南民俗很有研究,他对顺德的这种习俗赞誉有加,他告诉本刊记者:“顺德此风盛行于清末民初,至今依然。过去是撕开一个角,民间称为‘开角’。现在则是打开一下,表示我已领情,不要其中的钱财。当下贪腐之风盛行,百姓对此习俗更为乐道,这是值得我们大力倡导的一种美俗。”

民风影响官场

2013年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天津市调研时指出:“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是关键,社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

王岐山的这句话清楚地道明了民间习俗与官场风气之间的紧密联系。此二者可谓相辅相成,官风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导民风的转变,而民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官风。古语有云:“风成于上,俗形于下。”社会风俗习惯的最终形成,也都是官场和民间共同推动的结果。

当前,“反四风”专项整治行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官场的“四风”能否得到有效遏制,显然也与民间风气有内在的关联。倘若民风淳朴、敦厚,“反四风”行动开展起来自然也能够立竿见影、事半功倍;而如果民风不正,热衷讲排场比阔气,要“面子”不要“里子”,高档消费一掷千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也必将对官场产生不良影响,反“四风”也就会遇到阻力,无法顺利、有效地开展。甚至可能从表面看风气的确有了好转,但实际上,腐败行为却早已转移到了“地下”。

单就婚丧宴请来说,倘若民间此风盛行,被邀请之人也都要随礼给红包,官员自然也不能幸免,这么一来,如果哪天这名官员想通过摆酒将送出去的红包“回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在顺德,则没有这种担忧。本刊记者从顺德区纪委办公室副主任何侃彬处了解到,在顺德区纪委以往查办的官员贪腐案例中,不存在利用婚丧嫁娶敛财的情况。

何侃彬说:“据我所知,可能会有查收红包的情况,但不是利用摆酒来收红包,基本上都是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请托,替人办事的那种。”何侃彬是顺德本地人,在他的印象中,很久以前就没有摆酒收礼金的情况了,收也只收近亲属的。何侃彬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去喝喜酒,主人收了客人的红包没来得及退,事后找不到是谁送的,最后人们还在背后议论他。所以现在大家都怕收红包了,生怕被人说闲话。”

何侃彬还向记者介绍,在顺德,摆酒的情况也不是很多,主要就是结婚、生小孩、做寿。“像乔迁、升学之类的几乎没有人摆酒,毕竟是赔本买卖。丧礼也不会请酒,大家也都不愿去。”因为普通老百姓家里是不常摆酒的,那么,要是某个官员家里经常大办酒席,那就太奇怪了,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猜疑:这个当官的哪有那么多钱来请客?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贪污受贿?

因为一直以来的良好氛围,当中央下发“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文件时,顺德在执行中也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并未出现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酒宴腐败仍需警惕

然而,与顺德不同的是,在全国的其他不少地方,却经常被曝出官员通过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丑闻。

有的官员摆酒喜欢大场面,动辄上百桌,以致有媒体报道酒宴现场出现了“千人排队送红包”的场面;有的官员摆酒,喜欢邀请辖区内的企业老板参加,其目的不言而喻;还有些官员甫一上任,便急不可耐地大摆宴席,向一些不认识的下属发请柬;还有的官员为了掩人耳目,甚至玩起了“异地摆酒”的把戏。

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大操大办酒席宴会,要么就是喜欢讲排场、耍官威,要么就是借机敛财。而那些赴宴之人,要么是慑于权势,不得不来;要么是心术不正,正好借此机会行贿讨好。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间,腐败就此滋生。而与那些赤裸裸的钱权交易不同,这种酒宴上的腐败是一种软性的权力寻租,更具隐蔽性,查处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更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先后下发规定,规范公务员的摆酒活动,不少地方规定公务员摆酒需要提前申报,有的地方则推出了“限桌令”,还有些地方干脆就禁止官员除婚丧嫁娶之外设酒席。这些举措出台后,也的确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用制度来规范官员的摆酒活动,以遏制酒宴上的腐败,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同时要注意,酒宴腐败具有其顽固性,要做到彻底治理,还必须多管齐下。顺德的好风俗或许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在治理官员摆酒腐败,改变官风的同时,还应该向“民风”借力。

猜你喜欢
酒宴傅先生顺德区
在公园观昆虫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红色基因 打造育人底色——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用红色基因培养红孩子
傅先生
一个白求恩式的人
——在傅炯业先生李梅英女士金婚庆典上的讲话
宣河镇:理顺“三气”遏制农村滥办酒宴歪风
软笔的硬度
论古希腊荷马时代的酒宴活动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
侗族地区乡村酒宴的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