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名医”孙明

2014-06-24 14:34夏镇龙王义正
清风 2014年4期
关键词:湘雅湘雅医院名医

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王义正

“湘雅名医”孙明

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王义正

医学鼻祖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论述了“大医”所应具备的两点医德: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医生须通“至精至微之事”“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大慈恻隐之心”。可见,在古人看来,医生既须有高超的医“术”,又应有高尚的医“道”,这样才能称得上“良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主任医师、教授孙明便是这样一位良医、儒医、名医……

一辈子严谨的湘雅名医

孙明获得的丰硕医学成果,始于他严谨、负责、仔细、认真的治学精神。一辈子痴迷于治病救人,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采访中,如果不是孙明强调他出生于1931年1月,记者怎么也无法将他与83岁高龄的老人联系起来。2014年1月4日傍晚,深冬的窗外暮色沉沉,坐在记者面前的教授孙明却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乍一看,也就是五六十岁的样子。

“实在是忙,几乎每天都要出诊、查病房。”孙明快言快语地说,他刚从病房查房回来,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记者不解地问:“您已83岁高龄了,难道还没退休,还要每天去为患者把脉问诊?”原来,孙明早已超过法定的退休年龄,但是,湘雅医院的领导班子惜才,挽留他“退休不退岗”,继续发挥余热。而孙明也觉得自己身体硬朗,与其将满肚子医学学问和精湛艺术付诸夕阳,还不如留在岗位上救治更多的患者。

自1955年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孙明就在湘雅医院工作至今。从医59年来,在他的印象里,这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患者身上。据湘雅医院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孙明擅长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孙明的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主持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2002年被评为“湘雅名医”;先后组建了心血管病介入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和肾病实验室;推广、普及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举办心血管病年会、专题学术讲座。

据不完全统计,孙明如今已发表医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有400多篇,主编或参与编写的医学著作有26部,同时,身为博士生导师的他已培养医学硕士生、博士生百余人,可谓在医学治学方面颇有建树。

孙明获得的丰硕医学成果,始于严谨、负责、仔细、认真的治学精神。孙明说,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湘雅人,老一辈“湘雅人”教会了他这种湘雅精神。孙明回忆,他年轻时刚在湘雅医院实习期间,有一次陪导师去查房,在患者床旁手忙脚乱,没有找到患者的X线片,导师严厉地说:“片子都没准备好,你查什么房?”随即转身离去。后来,直到他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才敢再次请导师过来。

从那以后,孙明发誓,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从此他几乎每天泡在病房,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每次开处方都要小心翼翼地反复检查两三遍才交,不敢再有任何差错。导师要求他和其他医学生每周用英文写一篇读书摘要,到后来,这成了孙明的习惯。“我后来当上病房主治医生后,对手下的学生也很严格,依然是用湘雅精神来教育我的学生,并且希望他们能够保留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收到抗美援朝战士的勋章

医生的关爱精神是一名医生应有的品格。让患者觉得温暖,既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孙明认为,医生有三种:第一种是儒医,水平高,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类医生不仅相当透彻地掌握了疾病的诊断方法,还理解了疾病的生理、生化、药理原理,再加上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福气。第二种是时医,这类医生不见得有多大的本事,但是他运气特别好,每次遇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患者或疾病,也没有遇到很麻烦的患者,一辈子安安稳稳。第三种是庸医,医术不好,责任心不强。他认为这类医生不多,但是确实存在。记者将孙明归为第一类,他以渊博精深的医学知识和“普同一等”的仁爱精神,深耕于湘雅医院近一个甲子,已被广大患者公认为名医、儒医。

具有怎样品格的医生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这从孙明身上不难找出答案。采访中,孙明好几次提到了他曾救治一位抗美援朝战士的故事。那是1959年的事,当时从医不久的孙明被派到江西支援当地医疗工作,碰巧有一批患者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孙明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名战士患了肺结核,不断地咯血、咳嗽、发烧,病情非常严重。看到患者这么痛苦,孙明问他:“你得了肺结核,身体差成这样,怎么自己没注意啊?”

那名战士说:“我在前线怎么注意啊,要是打仗的时候吐血了,我就刨一个洞,吐在洞里面,然后用泥巴盖起来。”听了这番话,孙明对他充满了敬意,因此就特别关心他,千方百计地帮他止血、止咳,缓解他的痛苦。尽管当时并没有高级的药物,但他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帮那名战士缓解症状,两人也因此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这个患者脾气很大,动不动就骂人,但他唯独不对我发脾气。”孙明回忆道。

后来,孙明离开江西回到湘雅医院。他离开后不久,那名战士还是去世了。不久,孙明收到一个包裹,里面存放的是那名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获得的勋章,他在去世之前将勋章寄送给了孙明。这件事让孙明非常感动,他没有治好那名战士的病,却赢得了战士的最高信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孙明反思:“患者如此信任我,就是因为我对他很关心,我们之间建立了感情。尽管我没有把他的病治好,但是我真正地关心他。尽力了,患者就会心存感激。”

孙明对患者的爱心贯穿于他59年来的从医生涯。“当好医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把患者治好的愿望,我相信每个医生都有这样的愿望,然而愿望的强烈程度却是有区别的。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给患者看病,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孙明说,作为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关心与爱护程度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医术的重要程度,医生的关爱精神是一名医生应有的品格。让患者觉得温暖,既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让贫困患者少花钱治好病

对于贫困患者,孙明会选择药效相同或相近的廉价药,让贫困患者花较少的钱达到治病的目的。

孙明认为,作为医生,将患者的病治好是第一位的,从医几十年来,他始终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治病救人,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对症下药。”孙明说,有的人片面地认为,越是开低价处方就越证明医生的医德医风优秀,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比如说,有的病必须用进口药物才有最佳效果,甚至有的富裕患者主动要求用价格较贵的药。”但对于贫困患者,他会选择药效相同或相近的廉价药,让患者花较少的钱达到治病的目的。较之于一些喜欢开“大处方”、高价药的医生而言,孙明坚持的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个星期,一位来自湖南永州的患者江田(化名)还邀请孙明去吃夜宵——湘雅医院门外的夜宵摊上那种5元钱一碗的面条。对此,孙明婉拒了对方的好意。江田之所以发自内心想请孙明吃夜宵,是因为孙明用最少的钱治好了他的病。据悉,江田早些年患有严重的扩大心脏病,曾在别的地方医院求治多年,但是,病情不仅不见好转,反而愈发严重,有家医院甚至说那是不治之症。

治病救人,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对症下药。

江田和妻子来到长沙求诊期间,偶然间听说了孙明是治疗心肌病的“高手级”医生,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孙明。其实当初江田很矛盾,按他的预计,即使治好了病,所耗费用也肯定不菲,而原本家庭并非富裕的他四处求医之后更是拮据。但是,令江田出乎意料的是,孙明了解了江田的情况后,便为他量身制订了一个为期一年的治疗方案。根据这套治疗方案,江田花的钱并不多,在一年之内病情便基本治愈。一年下来,江田夫妻对孙明充满了感激,觉得应该找个机会感谢他,但他们又深知孙明绝不会收他们的“红包”。想来想去,江田便想出了请他吃面条的主意。

但是,对于孙明的好意,有的患者却并不“领情”。有一次,一位患者慕名找到孙明看门诊,经诊断,孙明认为他只是偶发性的一点小毛病,只给他开了几十元的处方,“我给他用的是最廉价的药,但是药效不错。”看到处方上的划价,患者的语气里明显带有不满:“孙医师,现在治个感冒往往都要好几百元。您开的处方才这么一点钱,能治好我的病吗?您不是觉得我穷看不起病吧。”孙明劝说对方按处方服药就能治好病。几天后,那位患者服药后,特意打电话向孙明表示感谢。

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身为医生,孙明将自己的一生给了这个职业,八十多岁的他本可安享晚年,然而,他选择的是坚持,似乎在他的心中,患者永远是他最执着的牵挂,或许一切的一切只因他深知自己是位医生。

猜你喜欢
湘雅湘雅医院名医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湘雅轩辕”张孝骞
“战疫”一线:“协和”里的“湘雅”
“战”疫”一线:“协和”里的“湘雅”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湖南湘雅建立移动医疗平台
地质学家丁文江逝世
民国时期张孝骞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治校实践探析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