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强化策略

2014-06-23 12:45刘秀伟
企业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控制事业单位

刘秀伟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以服务大众为目的的的机构,它不单单代表国民服务,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的支柱力量。因而,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进行强化,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使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良好的运转,这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使用效率以及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针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

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以社会公益为目的而使用国有资产来进行建设的单位,它并非以盈利为目的,其职责包括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具有服务社会的方面,事业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涵盖的社会行业比较广泛。因而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做出有效的强化,是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有效使用以及良性循环的的重中之重。

一、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管理控制方式薄弱。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措施以及控制力度相对薄弱,最终导致人们对于财务的控制管理方式认识不够充分。造成难以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与解决方案,进而使得财务内部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模式很难做到随着新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长久下去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中对于财务的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从根本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机制较财务控制规章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类似的,单凭对规章制度进行关注,却忽略了实际情况下的结果。

(二)会计人员安排不符合规范。大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雇佣都遵循长期的制度,即一个会计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工作在同一个岗位,很少有换岗情况的发生。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科室也是不够重视的,所设置的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的资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达不到要求,无论是从人数限制还是能力问题上都与事业单位所规范的要求大相径庭。再加上很多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部分是通过托关系才获得的工作岗位,其自身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显然是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的。此外,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很多也都是与自身的专业不符,加之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基本上凭借着领导的指示进行工作,工作过程中不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诸多元素造成财务工作很难顺利的进行开展下去。另一方面,很多的事业单位都是差额或者是全额拨款的方式,对于个别大型的公益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问题很大程度上将会涉及到盈利问题,这就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有了新的高度,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对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流程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财务预算不够合理。财务预算工作是整个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环节。就其财务部门本身来讲,要求财务部门具备属于自身的一套完整的执行预算的过程,这将对于财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科学严谨的预算系统对事业单位处理很多突发事件以及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加之很多事业单位对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大部分情况都有着一定的范围限制;同时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会追加其他项目的资金,最终导致追加的项目逐渐的增多,造成部门本身预算结果过高的发生,预算的权威作用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功能性减弱的同时也导致了独立性相对的削弱,使最终预算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预算审计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尤为重要,倘若每年都能够保障预算审计细致有效的开展,那么预算工作也会相应长久的进行下去。如果经费的使用范围超过规定限制要求,预算的结果也会偏大,最终导致预算共走只是走个形式,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遵循的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落实单位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会计法》等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来制定相关章程。

(二)实用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中的应用,因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完整性以及严密性,而忽略其中的实用性。要将人员与机构的精简化作为工作开展的重点,加以正确有效的控制强化手段,从整体上减轻程序的负担,避免重复劳动现象的发生。

(三)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包括单位中所有部门以及相对应岗位的经济业务,以不同的部门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来确立工作的关键并加以控制,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的开展、贯彻的进行。

(四)制约性原则。如何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高质量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确立监理制约机制,即保证财务控制工作开展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具有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或部门共同开展一项业务,达到有效的监督预算工作的进行以及记录工作正常开展的目的,同时保证内部财务控制中上级对下级实行监督,切忌制约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

(五)效益化原则。尽管事业单位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但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运行效果的最大化,依旧需要在内部财务成本效益进行控制,即尽量利用最少的管理控制成本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而确保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进行下去。

(六)适时性原则。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很大程度上手单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其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工程实质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内部财务控制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动或修改时,事业单位的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范围都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善。以单位实际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此来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和修订,确保控制以及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

(一)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式。依照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的第一主体,肩负起单位会计真实性的责任,通过适当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定期的培训,并加大财务部门日常工作形式的宣传力度,从而培养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方式的意识,创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方式,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

员,其本身的素质对事业单位风险性的存在有着重要的关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其中,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工作责任心,并通过不定时的业务考核对会计人员进行督促,以达到促进单位财务发展的目的,保障财务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增强财务预算机制以及财务审计工作。增强完善财务预算机制对于财务认识的提高以及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是十分有效的。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对待范围小、预算范围不足的部门要相对应的调整范围,做到财务支出的严格控制,并能够及时根据需要调整或追加财务预算。同时,实现预算部门与各科室预算经费的相互协调,以实际的收入和支出对财务控制进行有效的的预算。另一方面,对于审计部门来讲,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以及外部社会的有效监督力度,培养出具备独立意识、勤恳踏实工作的职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审计职能。

结语:总而言之,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强化是一个长期进行的过程。不仅要规范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和业务操作,同时也要保证财务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进行。树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形象,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力以及工作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财务控制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浅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J].科学时代.2013, (16):45-46.

[2]陆素蓉.试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途径[J].现代商业.2012, (34):9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