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基生态养殖甲鱼试验研究

2014-06-23 16:17李玉峰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态养殖甲鱼

李玉峰等

摘 要: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来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养殖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结果是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饲料系数由1.51减少到0.83。

关键词:桑基;生态养殖;甲鱼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22-02

浙江省是蚕桑和甲鱼养殖的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加大以及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原因,致使丝厂、绸厂纷纷破产或改制,茧站运转困难、收购混乱,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摆脱困境,着力加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桑基鱼塘”实际上是一种复合人工生态结构,即桑—蚕—鱼水陆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系统模式。目前,全国渔业系统把治水作为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浙江省谋划制定了“转型促治水——现代生态渔业建设行动”,降低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发挥水生生物消污净水的“正能量”,促进饲料、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化,减少水产养殖总氮和总磷。蚯蚓饲料的饲喂效果要比商品饲料好得多,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名贵水产动物的一切营养需要。

本试验采用栽培水葫芦—桑基有机基质—繁殖培育蚯蚓工艺,主要是通过提取池塘富营养及转移技术组配模式,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的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通过建立“桑基鱼塘”合理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最终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路线图 池塘养殖甲鱼—水体营养物质—栽培水葫芦—桑基上堆放水葫芦等—繁殖培育蚯蚓—饲喂甲鱼。

1.2 有机基质的准备 堆层组分由水葫芦、秸秆、羊粪组成;堆层有机基质床每年换重新堆一次以保证有机基质肥力。在甲鱼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中,培育水葫芦,水葫芦是吸收富营养能力最强生物。不定期收集水葫芦到附近种桑地基上,堆放成为80cm高,宽50cm,用塑料薄膜等腹盖10d。翻开塑料薄膜,把已经过初步发酵水葫芦分开堆成为直径100cm园柱型堆,最底层用秸秆,用10cm,然后水葫芦以层高10cm,在水葫芦层中舔加羊粪0.70cm。隔离用秸秆层只要2cm就可以了,用水葫芦层高仍然是10cm,一般6层相叠(如图1所示)。

1.3 有机基质管理 蚯蚓繁殖最佳温度为15~25℃,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多洒水降温。这样每天或隔1~2d,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多,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逐渐转入最佳温度。平时管理看天气,适当喷洒水,保持湿度通气。经过15~40d以后,开始有蚯蚓繁殖出来了。

1.4 后有机基质处理 经过2至4个月,大量蚯蚓开始缓慢爬出,这时如果种桑地基沟里有水,甲鱼就可以爬走寻找饵料,爬出蚯蚓可以被甲鱼摄食。有机基质堆层每年重新堆一次以保证有机基质肥力支持蚯蚓繁殖。老的有机基质用钉耙撒入种桑地基上,用作有机肥。

1.5 试验池塘 我们在浙江省湖州南浔国丝文化园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南浔镇辑里村进行了试验。供试验用养殖池1个,面积4 000m2。用围隔分成为平均面积各为1 000m2水体,围隔高出水100cm,相互不通水。其中2个1 000m2水体养殖甲鱼池塘分别直接和种桑地基相通,防逃板围着范围池塘和种桑地基;另外2个1 000m2水体为直接有防逃板围着。4个1 000m2水体分别圈种了400m2的水葫芦。在池塘中,鳖的晒背台选择在池塘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的一边设置,一般使用石棉瓦或竹木搭建;石棉瓦横向斜置于池坡上,一边入水15㎝,便于鳖上下;竹木则制作成龟背形,平置于水中,用竹竿或木桩固定。晒背台面积按池塘内中华鳖放养量确定,成鳖养殖池每200只按1㎡设置,幼鳖养殖池每400只按1㎡设置。

1.6 池塘养殖品种 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分别养近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按如下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

1.7 投饲管理 2个1 000m2水体养殖甲鱼池塘分别直接和种桑地基相通,防逃板围着池塘和种桑地基投配合饲料数量为封闭型的1/2。幼鳖全价配合饲料存池按鳖体重2%~5%投喂,每天投喂2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上午7∶00、下午6∶00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50%;5月下旬前和9月下旬后上午8∶00、下午4∶00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40%和60%。

本研究试验自2013年7月8日开始,至2013年10月18日结束,历时100d。

3 试验结果

3.1 生长速度 前后2次抽样检测甲鱼生长情况,获得不同甲鱼个体重量、增重量及日均增重等生长参数;经比较,2种不同放养方式下的甲鱼生长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显示,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

3.2 存活率 按照2013年12月20日捕捞总数,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

3.3 饲料系数 饲料系数分别为1.51和0.83。

4 结论

(1)通过水葫芦提取池塘富营养,把水葫芦转移到桑基当中来,通过自然发酵,再混入羊粪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水葫芦空地固有蚯蚓来繁殖的蚯蚓,然后扩繁的蚯蚓饲喂甲鱼,这种养殖模式是可行的。

(2)桑基甲鱼适应性增强、疾病减少、成活率提高,饵料系数减少。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来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养殖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结果是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饲料系数由1.51减少到0.83。

关键词:桑基;生态养殖;甲鱼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22-02

浙江省是蚕桑和甲鱼养殖的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加大以及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原因,致使丝厂、绸厂纷纷破产或改制,茧站运转困难、收购混乱,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摆脱困境,着力加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桑基鱼塘”实际上是一种复合人工生态结构,即桑—蚕—鱼水陆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系统模式。目前,全国渔业系统把治水作为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浙江省谋划制定了“转型促治水——现代生态渔业建设行动”,降低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发挥水生生物消污净水的“正能量”,促进饲料、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化,减少水产养殖总氮和总磷。蚯蚓饲料的饲喂效果要比商品饲料好得多,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名贵水产动物的一切营养需要。

本试验采用栽培水葫芦—桑基有机基质—繁殖培育蚯蚓工艺,主要是通过提取池塘富营养及转移技术组配模式,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的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通过建立“桑基鱼塘”合理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最终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路线图 池塘养殖甲鱼—水体营养物质—栽培水葫芦—桑基上堆放水葫芦等—繁殖培育蚯蚓—饲喂甲鱼。

1.2 有机基质的准备 堆层组分由水葫芦、秸秆、羊粪组成;堆层有机基质床每年换重新堆一次以保证有机基质肥力。在甲鱼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中,培育水葫芦,水葫芦是吸收富营养能力最强生物。不定期收集水葫芦到附近种桑地基上,堆放成为80cm高,宽50cm,用塑料薄膜等腹盖10d。翻开塑料薄膜,把已经过初步发酵水葫芦分开堆成为直径100cm园柱型堆,最底层用秸秆,用10cm,然后水葫芦以层高10cm,在水葫芦层中舔加羊粪0.70cm。隔离用秸秆层只要2cm就可以了,用水葫芦层高仍然是10cm,一般6层相叠(如图1所示)。

1.3 有机基质管理 蚯蚓繁殖最佳温度为15~25℃,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多洒水降温。这样每天或隔1~2d,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多,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逐渐转入最佳温度。平时管理看天气,适当喷洒水,保持湿度通气。经过15~40d以后,开始有蚯蚓繁殖出来了。

1.4 后有机基质处理 经过2至4个月,大量蚯蚓开始缓慢爬出,这时如果种桑地基沟里有水,甲鱼就可以爬走寻找饵料,爬出蚯蚓可以被甲鱼摄食。有机基质堆层每年重新堆一次以保证有机基质肥力支持蚯蚓繁殖。老的有机基质用钉耙撒入种桑地基上,用作有机肥。

1.5 试验池塘 我们在浙江省湖州南浔国丝文化园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南浔镇辑里村进行了试验。供试验用养殖池1个,面积4 000m2。用围隔分成为平均面积各为1 000m2水体,围隔高出水100cm,相互不通水。其中2个1 000m2水体养殖甲鱼池塘分别直接和种桑地基相通,防逃板围着范围池塘和种桑地基;另外2个1 000m2水体为直接有防逃板围着。4个1 000m2水体分别圈种了400m2的水葫芦。在池塘中,鳖的晒背台选择在池塘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的一边设置,一般使用石棉瓦或竹木搭建;石棉瓦横向斜置于池坡上,一边入水15㎝,便于鳖上下;竹木则制作成龟背形,平置于水中,用竹竿或木桩固定。晒背台面积按池塘内中华鳖放养量确定,成鳖养殖池每200只按1㎡设置,幼鳖养殖池每400只按1㎡设置。

1.6 池塘养殖品种 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分别养近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按如下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

1.7 投饲管理 2个1 000m2水体养殖甲鱼池塘分别直接和种桑地基相通,防逃板围着池塘和种桑地基投配合饲料数量为封闭型的1/2。幼鳖全价配合饲料存池按鳖体重2%~5%投喂,每天投喂2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上午7∶00、下午6∶00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50%;5月下旬前和9月下旬后上午8∶00、下午4∶00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40%和60%。

本研究试验自2013年7月8日开始,至2013年10月18日结束,历时100d。

3 试验结果

3.1 生长速度 前后2次抽样检测甲鱼生长情况,获得不同甲鱼个体重量、增重量及日均增重等生长参数;经比较,2种不同放养方式下的甲鱼生长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显示,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

3.2 存活率 按照2013年12月20日捕捞总数,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

3.3 饲料系数 饲料系数分别为1.51和0.83。

4 结论

(1)通过水葫芦提取池塘富营养,把水葫芦转移到桑基当中来,通过自然发酵,再混入羊粪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水葫芦空地固有蚯蚓来繁殖的蚯蚓,然后扩繁的蚯蚓饲喂甲鱼,这种养殖模式是可行的。

(2)桑基甲鱼适应性增强、疾病减少、成活率提高,饵料系数减少。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来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养殖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结果是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饲料系数由1.51减少到0.83。

关键词:桑基;生态养殖;甲鱼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22-02

浙江省是蚕桑和甲鱼养殖的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加大以及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原因,致使丝厂、绸厂纷纷破产或改制,茧站运转困难、收购混乱,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摆脱困境,着力加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桑基鱼塘”实际上是一种复合人工生态结构,即桑—蚕—鱼水陆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系统模式。目前,全国渔业系统把治水作为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浙江省谋划制定了“转型促治水——现代生态渔业建设行动”,降低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发挥水生生物消污净水的“正能量”,促进饲料、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化,减少水产养殖总氮和总磷。蚯蚓饲料的饲喂效果要比商品饲料好得多,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名贵水产动物的一切营养需要。

本试验采用栽培水葫芦—桑基有机基质—繁殖培育蚯蚓工艺,主要是通过提取池塘富营养及转移技术组配模式,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的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通过建立“桑基鱼塘”合理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最终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路线图 池塘养殖甲鱼—水体营养物质—栽培水葫芦—桑基上堆放水葫芦等—繁殖培育蚯蚓—饲喂甲鱼。

1.2 有机基质的准备 堆层组分由水葫芦、秸秆、羊粪组成;堆层有机基质床每年换重新堆一次以保证有机基质肥力。在甲鱼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中,培育水葫芦,水葫芦是吸收富营养能力最强生物。不定期收集水葫芦到附近种桑地基上,堆放成为80cm高,宽50cm,用塑料薄膜等腹盖10d。翻开塑料薄膜,把已经过初步发酵水葫芦分开堆成为直径100cm园柱型堆,最底层用秸秆,用10cm,然后水葫芦以层高10cm,在水葫芦层中舔加羊粪0.70cm。隔离用秸秆层只要2cm就可以了,用水葫芦层高仍然是10cm,一般6层相叠(如图1所示)。

1.3 有机基质管理 蚯蚓繁殖最佳温度为15~25℃,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多洒水降温。这样每天或隔1~2d,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多,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逐渐转入最佳温度。平时管理看天气,适当喷洒水,保持湿度通气。经过15~40d以后,开始有蚯蚓繁殖出来了。

1.4 后有机基质处理 经过2至4个月,大量蚯蚓开始缓慢爬出,这时如果种桑地基沟里有水,甲鱼就可以爬走寻找饵料,爬出蚯蚓可以被甲鱼摄食。有机基质堆层每年重新堆一次以保证有机基质肥力支持蚯蚓繁殖。老的有机基质用钉耙撒入种桑地基上,用作有机肥。

1.5 试验池塘 我们在浙江省湖州南浔国丝文化园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南浔镇辑里村进行了试验。供试验用养殖池1个,面积4 000m2。用围隔分成为平均面积各为1 000m2水体,围隔高出水100cm,相互不通水。其中2个1 000m2水体养殖甲鱼池塘分别直接和种桑地基相通,防逃板围着范围池塘和种桑地基;另外2个1 000m2水体为直接有防逃板围着。4个1 000m2水体分别圈种了400m2的水葫芦。在池塘中,鳖的晒背台选择在池塘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的一边设置,一般使用石棉瓦或竹木搭建;石棉瓦横向斜置于池坡上,一边入水15㎝,便于鳖上下;竹木则制作成龟背形,平置于水中,用竹竿或木桩固定。晒背台面积按池塘内中华鳖放养量确定,成鳖养殖池每200只按1㎡设置,幼鳖养殖池每400只按1㎡设置。

1.6 池塘养殖品种 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分别养近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按如下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

1.7 投饲管理 2个1 000m2水体养殖甲鱼池塘分别直接和种桑地基相通,防逃板围着池塘和种桑地基投配合饲料数量为封闭型的1/2。幼鳖全价配合饲料存池按鳖体重2%~5%投喂,每天投喂2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上午7∶00、下午6∶00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50%;5月下旬前和9月下旬后上午8∶00、下午4∶00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40%和60%。

本研究试验自2013年7月8日开始,至2013年10月18日结束,历时100d。

3 试验结果

3.1 生长速度 前后2次抽样检测甲鱼生长情况,获得不同甲鱼个体重量、增重量及日均增重等生长参数;经比较,2种不同放养方式下的甲鱼生长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显示,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

3.2 存活率 按照2013年12月20日捕捞总数,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

3.3 饲料系数 饲料系数分别为1.51和0.83。

4 结论

(1)通过水葫芦提取池塘富营养,把水葫芦转移到桑基当中来,通过自然发酵,再混入羊粪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水葫芦空地固有蚯蚓来繁殖的蚯蚓,然后扩繁的蚯蚓饲喂甲鱼,这种养殖模式是可行的。

(2)桑基甲鱼适应性增强、疾病减少、成活率提高,饵料系数减少。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养殖甲鱼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抓甲鱼
朱桥甲鱼席:汤浓味鲜 醇而不腻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温室甲鱼年底最高能涨9元/斤!今年甲鱼价格还有一轮要涨
甲鱼变鱿鱼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推进“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突破养猪污染瓶颈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