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为例

2014-06-23 16:23:41胡扬名何银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家庭

胡扬名何银花

(1.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2.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为例

胡扬名1何银花2

(1.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2.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农村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养老状况、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被调查地区农民主要选择何种养老方式及该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完善农村养老方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农村居民;养老方式;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学者有关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养老状况的研究、农村地区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影响农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等三个方面。一些学者对目前农村地区养老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养老状况不容乐观,如崔燕改 (2006)[1]、常迪 (2010)[2]、董兴杰 (2012)[3]发现现在农村养老主要依靠子女和自己,物质生活水平总体偏低;张正军等 (2012)[4]对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后认为农村养老现行而有效的方式依然以家庭为主;赵晓强 (2010)[5]、闫凯丽 (2011)[6]认为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方式。有的学者对农村地区养老方式选择进行研究,如李成波 (2011)[7]、钱海龙 (2012)[8]指出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养老方式,王世斌等 (2010)[9]则指出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和村集体补贴补助的人数明显增多。也有的学者对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如程启军 (2005)[10]认为老年人的地位、老年人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情感需要以及子女与老年人沟通程度等对其有显著影响;邓大松(2008)[11]认为土地收益和土地养老能力的降低导致了农村养老方式的转变;王世斌(2009)[12]、汪 小 娟 (2011)[13]、江 燕 娟(2012)[14]认为,健康医疗状况、经济状况等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国外针对农村社会养老政策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城乡二元分治是我国的特殊国情。Litwun和Landau (2000)[15]通过对194名老年人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在老年人周围存在着家族、子女和朋友圈三种相互独立的社会支持网络,每一种支持网络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

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得知,专家学者对农村地区养老现状、现存的主要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都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涉及农村地区养老方式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笔者立足于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实证研究该地区养老现状、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为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方式。

二、被调查地农村居民养老现状研究

1、调查的基本情况及过程

2013年1月对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22周岁以上的农民进行了偶遇式调查和入户调查。调查过程中,了解农户的个人基本情况、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现状及农村居民对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影响农民选择何种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农户选择何种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笔者所指的“家庭养老”方式是依靠自己及子女养老,自己养老即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养老储蓄等传统的方式来养老;所指的“非家庭养老”方式是指依靠社会,即依靠商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等多元化的现代养老方式。

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9份,有效回收率99.5%,参照已有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维度,在对样本的特征进行描述时,主要从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体状况、个人年均收入,子女个数 (其中包含男孩数和女孩数)、职业等方面开展说明描述。

2、被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及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1)样本的分布情况

样本的性别分布比例为男 51.8%,女48.2%,样本量分别为103、96,男女比例较为平衡,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的年龄分布情况较为广泛,但在调查中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这主要是因为青年人群大多在外务工;样本的文化程度分布情况为小学样本量90,中学75,高中24,大专及以上为10;样本的婚姻情况为未婚的样本量9,已婚有配偶的为181,离婚的为2,丧偶和再婚的样本量分别为6和1;样本的自感身体状况为很健康27,健康108,一般38,不健康23,很不健康3;样本的年均收入样本量分布为1000元以下38,1000-2000为12,2000-3000为37,3000元以上为112,这与我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样本的职业分布情况为务农143,非务农56;被调查对象的子女个数分布情况为集中在1-2个,主要与我国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跨世界通达”是新闻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所生发的普遍现象,具体来看,这一现象涉及到三个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分别是虚构世界与实在世界之间的“通达性”,“底本”和“述本”的关系,纪实型叙述与虚构型叙述之间的“双层区隔”。以下本文将以“被拐妇女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来说明“新闻电影”中的“跨世界通达”现象。

(2)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将所选变量列表,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描述性统计变量

3、被调查地农村居民对各种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

被调查地农村居民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为“家庭养老方式”130,有效百分比65.3%,“非家庭养老方式”69,有效百分比为34.7%,由此可见,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的养老方式。

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到“您会选择的养老方式是?”时,大部分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方式,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对希望的养老方式进行排序,大部分人的选择顺序是自我养老、子女养老、社会养老保险、买商业保险、去敬老院。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年老时,首先应该尽量为子女减轻负担,依靠自己的劳动养老;其次当自己生病或需要照料时就得依靠儿女们养老;再次国家的“新农保”由于待遇偏低,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排在了子女养老之后;最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农民们才会选择去敬老院养老,他们认为去敬老院是很不光彩的事,是那些无儿无女的“三无”老人去的地方,对之存在误解。

当然,调查过程也发现,很多年轻人和高学历受访者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他们大多对党和国家的能力有足够的信任,且认为未来的养老趋势是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方式,不仅注重物质层面,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当前农村地区养老方式主要趋向于“家庭养老”也即子女养老,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非家庭养老”的多样化养老方式也引起了足够重视。

三、影响农村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选择何种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1、数据来源和变量定义

数据来源:选取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地点,采用偶遇式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9份。

被解释变量:通过对前面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笔者选取农民选择的养老方式作为被解释变量,赋值情况为:家庭养老方式=0,非家庭养老方式=1。

解释变量:笔者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感身体状况、个人年均收入、子女个数 (包含男孩数和女孩数)、职业以及是否参加新农保作为解释变量。具体赋值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赋值表

2、模型设定及估计结果与分析

根据前文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笔者将与农民选择何种养老方式相关的个人特征变量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体状况、个人年均收入、子女个数、男孩数、女孩数、职业)、是否参加新农保作为自变量,在对分类变量进行虚拟变量处理后,将其纳入农民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个人特征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建立回归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a是常数项,xi是自变量,bi是系数,i=1,2,…,n

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使用spss17.0软件,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模型处理。利用怀特检验方程矫正异方差后的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方程中的变量

个人特征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从模型估计结果看,个人特征变量中,除文化程度 (sig =0.010<0.05)、个人年均收入 (sig=0.021<0.05)影响显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子女个数 (包含男孩数和女孩数)、职业对农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从影响显著变量的其他值可以得知:文化程度的发生比率Exp(B) =1.804,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越可能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并且是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1.804倍,这与我们的理论假设一致,因为文化程度越高,对养老方式的认识就越深入和多样化。同时,个人年均收入的发生比率Exp(B)=1.612,也说明收入越高,越容易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且是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1.612倍,这也与我们的理论假设一致,因为个人年均收入越高,越会对自己的养老问题考虑周全,不会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会选择多样化的养老方式,以减少养老风险。从调查的样本看,学历集中在小学和初中的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会选择“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的养老方式,而学历层次较高的农民则对养老方式的认识更加深刻,会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这一多样化的养老方式;大部分个人年均收入偏低的农民更加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方式,而收入偏高的农民则相反。而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子女个数 (包含男孩数和女孩数)、职业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绝大部分农民都意识到,老年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意识,不因年龄和身体状况等而受到影响。

其他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分析结果看,是否参加了新农保 (sig=0.534)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影响并不显著。“新农保”自2009年试点以来,参保率一直很高,因为这是一项切实的惠农政策,调查对象几乎都参加了“新农保”,所以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并无影响;由于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对于政府关于养老政策的宣传和自己对养老政策的了解情况并不关注,从而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影响不显著。

综合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文化程度、个人年均收入对因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和是否参加新农保等其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对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将农民的文化程度视为短期不可改变因素,对此,应当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变农民对养老方式的传统观念;个人年均收入也是短期不可改变因素,应加快农村经济的建设、高农民的家庭收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强政府责任意识。

四、促进农村养老方式选择多元化的政策建议

由以上样本的养老现状可以得知,当前农村地区养老方式过于单一,农民养老观念较为传统,且养老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由此我们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非家庭养老方式的作用

加强多种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改变老年人仅依靠家庭养老的单一观念,普及社会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增加农村居民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正确理解。

“新农保”是农村地区非家庭养老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制度初建,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使得农民不能完全依靠“新农保”养老,故应努力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让“新农保”养老成为可靠的养老方式,而不只是被农民当做可有可无的补充[16]。

商业养老保险及各种投资储蓄养老具有投资回报率高、安全性强的特点,在农村地区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17]。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村地区的养老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故应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各种储蓄投资养老方式的作用,让农民不仅仅只是依靠子女养老和国家养老,减少农民的养老风险,增加农民的安全感。

同时在大量土地被征收,农村不断城镇化的今天,社区化养老方式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将社区中的老年人集中起来,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成立专门的社区养老服务小组,对农村老年人进行服务,使养老院社区化,方便家人回家探望。

2、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养老内容

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地区养老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涉及精神养老的内容极少,所以应定期开展老年人娱乐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农民闲暇时可以使用,如修建公园、健身设施等,另一方面通过对影响农村地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文化水平和个人年均收入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改变农民对于养老方式的传统观念,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模式,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

(编辑:余华;校对:周亮)

[1]崔燕改.农村养老状况与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藁城市为例 [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44-46.

[2]常 迪.论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徐州部分农村养老状况的调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111-112.

[3]董兴杰.河北省贫困农村养老状况实证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2,(3):19-21.

[4]张正军,刘 玮.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养老:家庭方式需要支持[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3): 35-36.

[5]赵晓强.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6):149-150.

[6]闫凯丽.努力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以山西省汾西县加楼村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3):6-8.

[7]李成波.“新农保”语境下的农村养老方式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1,(24):454-456.

[8]钱海龙.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2,(16):87-89.

[9]王世斌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西上饶市铅山县S村为个案[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3.

[10]程启军.博弈与理性:农村养老方式的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144-145.

[11]邓大松.我国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问题探究[J].经济纵横,2008,(5):26-29.

[12]王世斌.农村中青年养老方式影响因素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J].乡镇经济,2009,(9):90-93.

[13]汪小娟.农村老年人口社会支持与养老方式选择实证研究——以湖南三村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2.

[14]江燕娟.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西柳江县L村新农保试点居民养老状况的调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63-65.

[15]Litwun H,Landau R.Social network type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the old-old[J].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00,(2):213-228.

[16]李 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博弈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2):120-122.

[17]黄 闯.新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探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1):108.

Choices of the Way of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n Its Impact Factors——Take Rural Areas of Cili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HU Yang-ming1HE Yin-hua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 2.Law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Hunan 430072)

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 aging peak arrival,old people's pension issu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s attention,but th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is the majority of the old people,so the choices of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way and influences factors become the attention in expo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former research achievements,this paper do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pension condition of rural areas of Cili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the choice of pension way and influences factors,drawing sampling area's farmers might choose whose pension way and what kind of impact factors.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of rural pension mode,and establishing multiple level pension system.

rural residents;pension way;influences factors;countermeasure

F323.89

A

2095-1361(2014)06-0109-05

2014-08-26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07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绩效研究”(项目编号:12JJ308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双层效率评价的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YBB114)

胡扬名 (1979- ),男,湖南祁东人,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恋练有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