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量表的建模与验证∗

2014-06-23 16:27:43惠良虹惠晓萌郭芳芳
外语与翻译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调控

惠良虹 惠晓萌 郭芳芳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量表的建模与验证∗

惠良虹 惠晓萌 郭芳芳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本文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的使用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研究人员首先确认了七种与动机信念结构相关的动机调控策略,分别为:“表现目标唤起”、“掌握目标唤起”、“重要性提升”、“兴趣提升”、“自我奖励”、“负向结果刺激”和“自我效能提升”。针对来自6个省份6所高校的240份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分别建立了七个潜变量的测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七个策略作为观测变量,建立了动机调控的高阶模型,各项拟合指标显示所建立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最终问卷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好的测量工具。

动机调控,英语学习动机,结构方程模型

1.引言

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在近几十年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Zimmerman (1986)认为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上积极参与自身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众多教育家和教育政策制定者也都非常认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技巧(Boekaerts,1997)。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开展了一批较具代表性的自主学习实证研究(何莲珍,2011;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2004),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为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或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研究主要侧重对学生外语动机信念(周颂波、何莲珍、闵尚超,2011)和学习策略(张殿玉,2005)的探讨,忽视了学习动机的动态性。在中国,学生在校学习外语一般持续几年或者十几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动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起伏变化,特别是在面对具体学习任务时,学习情景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执行动机”(executive motivation)千差万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展开研究,了解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面临动机不足或者各种外界干扰时如何调控其动机,提高其学习的坚持性。

2.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动机调控研究与意志控制研究紧密相关。最开始意识到动机动态特征的是德国心理学家Kuhl和Heckhausen等人,Heckhausen (1980)率先使用了“选择动机”(choice motivation)和“执行动机”(executive motivation)的术语,来区分静态的动机信念和动态的动机调控,并将从“选择动机”到“执行动机”的过程比喻成“跨越鲁比孔河”(Rubicon)来说明持有动机信念与采取动机调控策略之间的巨大差异。此后Kuhl(1984;1985)基于这一概念建立了“行动控制理论”(Theory of Action Control),涉及了六种意志控制策略,包括: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编码控制(encoding control),信息加工精简(parsimony of information),情感控制(emotion control),动机控制(motivation control)和环境控制(environment control)。其中前三种属于元认知控制,与情感和动机控制一起属于内部调控,而环境控制属于外在的调控。与Kuhl的结论类似,Corno和Kanfer(1993)也认为意志控制包含内隐与外显两大类,其中内隐的意志控制包括元认知(metacognitive)、动机(motivation)和情感(emotion)控制。外显的意志控制包括:任务情景控制(control the task situation)和任务中对他人的控制(control others in the task setting)。此外,McCann和Garcia(2000)通过反复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了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学业意志策略量表”(Academic Volition Strategy Inventory),包括:效能提升(selfefficacy enhancement)、负向结果刺激(negative-based incentives)和压力减少(stress reduction),其中很多题项属于动机调控范畴。此外Wolters(1999)从自我调节学习角度开展了实证研究,总结出了五种动机调控策略,即:自我奖惩(Self-Consequating),表现目标唤起(Performance Self-Talk),掌握目标唤起(Mastery Self-Talk),环境控制(Environment Control)和兴趣提升(Interest Enhancement)该研究与动机研究的成就目标理论最为接近。不仅如此,Printrich et al.(1993)所建构的“动机、学习策略问卷”(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中的资源管理策略(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包含了一些动机调控项目。

在国内,近年来一些针对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中也涉及了动机调控的探讨,如台湾学者程炳林(2001;2002)、大陆学者李晓东、薛玲玲和韩沁彤(2006)。在外语研究领域,李昆(2009;2011)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总结了八种动机调控策略,并探讨了各种动机调控策略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此外,国内相继出现了针对英语写作动机调控的实证研究(惠良虹、丁秀琴,2011;惠良虹、马烁,2012)。

通过文献考察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动机调控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研究中存在概念界定不清和术语混用的情况,例如在有些意志研究领域“动机调控”和“意志控制”经常互换,用来指代同一概念(Wolters,2003)。而在另外一些研究中动机调控是意志控制这一宏观概念的次范畴(Corno,2001;Kuhl&Beckmann,1985)。更重要的是不同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动机理论和各自的研究重点形成了动机调控的不同维度,且不同维度之间存在考察项目的交叉重叠现象。形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研究主要是探索性的,缺乏根据已有理论依据而进行的验证性研究,因此学者们很难形成统一的维度认识,而动机调控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大多数动机调控相关研究主要针对一般性的学习活动,而非具体的学科学习。而Pintrich(1999)认为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是具有任务特殊性的,即情景性的,有必要对了解其在不同学科之间的作用效果。此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未包括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项“持续性深度学习”活动(sustained deep learning) (Schumann,1998)过程中的动机调控情况,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结构方程模型要求研究者对相关理论已经有较好的把握,通过搜集数据来验证理论与数据的拟合度,受到Pintrich (1999)的启发,本研究在搜集数据之前将动机调控的理论界定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启动、监督、强化和控制其动机信念的各个维度来提高其学习动机和坚持性的思维过程”。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的动机调控策略是狭义的,即:只涉及由主要动机理论所提及的动机结构范畴(如:自我效能,归因,兴趣,目标,价值等)所启动的策略,与Pintrich (1999)提出的狭义动机调控概念吻合,而不涉及环境控制,信息加和行动控制等与动机信念不直接相关的意志控制策略。因此,本研究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大学生与英语学习动机信念有关的调控策略有哪些潜在维度?

(2)动机调控的各个观察变量是否能够很好的体现潜在变量的概念维度?各个维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参考McCann&Garcia(2000),Wolters(1999)和李昆(2009)的问卷并结合前测研究(惠良虹、马烁,2011)中开放式问卷的回答内容编制了《大学生英语动机调控问卷》。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第二部分问卷内容涵盖了以往文献中出现过的八个与动机信念紧密相关的调控维度。2012年六月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的思索高校发放了问卷480份,进行了试测,根据题总相关系数(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和MI值,删除了15道题,最终问卷由36道动机调控题目组成,涵盖了动机调控的八个维度分别为:“表现-外在目标唤起”,“表现-能力目标唤起”,“掌握目标唤起”,“重要性提升”、“兴趣提升”、“负向结果刺激”、“自我奖励”和“效能提升”。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答案如下1=这个句子完全或者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这个句子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这个句子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这个句子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这个句子完全或者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3.3 研究对象

2012年6月分别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广东的六所高校发放了问卷280份,共收回问卷24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份。其中男生68人,占28.3%。女生65.4%,缺失值占6.3%。

3.4 数据分析

将所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输入SPSS17.0,首先通过项目分析和信度分析删除项目区分度不好以及影响量表内在一致性的项目。然后,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提供的修正指数,比较题目之间的意义,删除个别表述重复的题目。最后,根据已知理论使用A-mos18.0,分别建立了8个动机调控策略的测量模型,运用最大似然法对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并考察各个模型的拟合指数。根据常用模型评价指数及标准,本文选取的拟合优度指标包括(1)CMIN/ DF(卡方与自由度比值),一般而言,CMIN/DF至少要低于5,最好低于3或2,且越接近0,表示模型与数据的适配越好。(2)GFI(Goodness of Fit Index),即拟合优度指数。一般来说,0<GFI<1,越接近1,表明整体模型拟合优度越好。(3)RMSE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一般来说,RMSEA<0.08,表明样本数据与假设协方差矩阵中元素的平均误差越小,从而整体拟合度越好。(4)RMR(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越接近于0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通常采用RMR<.05。(5)CFI (Comparative Fit Index)即比较适合度指数,该指数在0和1之间,越接近1表示数据拟合度越好(6)AGFI(Adjust Goodness of Fit Index)即校正拟合优度指数,该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通常采用AGFI>0.9。此外,一个较小且不显著的卡方值(p>.05)也说明数据与模型拟合较好。通常认为以上指标不能单独作为评价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的依据,要把各个指标综合起来考虑,只有绝大多数指标都满足或接近惯例要求,才能认定模型与数据拟合。最后使用SPSS17.0考察每个因子的内部信度。

4.结果与讨论

4.1 项目分析和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各个项目的区分度,我们分别选取总分最高和最低的102人作为两个独立组,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各个项目上的差异进行考察,结果显示55个项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上的差异都显著(p<.05),说明全部题目的区分度很好。然后,我们使用SPSS17.0,计算量表全部题目的Cronbachα系数。

4.2 动机调控策略各因子的测量模型

“表现-外在目标唤起”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思考英语成绩等外在动机而敦促自己学习的策略,是由动机信念中的表现目标(Performance Orientation)所驱动的,在中国的外语学习环境中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成绩的关注,以及由成绩激发的动机调控。量表包括四个观测变量,测量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表现-外在目标唤起”潜变量的测量模型,见图1。其中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49到0.76不等,其中第1题(我用得到好分数来鞭策自己,让自己更用功)对该潜变量的影响最大,使用该策略的学习者比较关注英语成绩而非语言学习本身。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76,信度很高。

表1 动机调控策略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

“掌握目标唤起”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思考掌握目标来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是由动机信

念中的掌握目标取向(Mastery Orientation)所启动的。该维度由4个观测变量构成,“掌握目标唤起”的测量模型见图2。隶属该因子的各个项目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45到0.79不等,其中第6题(我告诉自己要掌握正在学习的内容,所以会坚持努力学习)对“掌握目标唤起”的影响最大,这一维度体现了大学生通过唤起语言学习的内在掌握取向,来维持动机的策略属于比价积极调控,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66,信度较好。

“表现-能力目标唤起”指的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比较,重视自身能力展现,来提升其学习动机的策略维度,与动机信念中的表现目标取向(Performance Orientation)相关,与“表现-外在目标唤起”不同的是使用该策略的学习者更加注重自身能力而不一定是外在的成绩。该潜在变量由4个观测变量构成其测量模型见图3,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65到0.75不等,其中第7题(我告诉自己我不能落后于他人,所以我要努力学习英语)对该维度的影响最大,使用该策略来提升学习动机说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动机尚未内化,仍然比较重视英语学习成败所体现的能力高低,而非英语本身。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74,信度很高。

“重要性提升”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思考英语对其现在及将来的重要性来维持其动机水平的策略。与期望-价值理论中的价值(Valence)相对应。该维度由4个观测变量构成,其测量模型见图4。测量模型最初拟合指数不是很理想,通过考察MI值,在第5题和13题的误差项之间建立相关,得到了拟合结果好的最终模型。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61到0.85不等,其中第26题(我会告诉自己英语在将来的工作中非常有用,必须要学好)对该维度影响最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目前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仍旧很强。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74,信度很好。

“兴趣提升”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来调动自身的学习动机,进而维持其坚持性的策略。该维度最初由7道题目构成,但是该测量模型的拟合度不太理想。通过考察修正指数,我们发现该维度中20题与该维度内另外三道题的误差项相关,考虑到结构方程的简洁性,删除第20题。最终“兴趣提升”由6个观测变量构成,其测量模型见图5。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66到0.76不等,其中第36题(我试图找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关之处)对该潜变量影响最大,使用该策略的学习者善于发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或者与自身的联系,能够较好的调动其内在学习动机,属于比较积极的动机调控策略。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83,信度很高。

“负向结果刺激”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思考不好好学习英语的后果,来维持其学习动机的策略。我们认为该策略主要由动机理论中的期望所启动。通常情况下,动机心理学中的期望主要指学习者对完成学习任务成功的期待,这种正面的期待可以激励学习者不断努力,同时我们认为,对于失败后果的设想也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该维度包括5个观测变量,其测量模型见图6。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41到0.67不等,其中第23题(我会想想不好好学习英语的后果)对该潜变量的影响最大。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69,信度较好。

“自我奖励”指的是学习者通过许诺完成任务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来促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该潜在变量由4个观测变量所测量,其测量模型见图7。其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54到0.87不等,其中第28题(我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目标实现之后就给自己一定的奖励)对该维度影响最大。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73,信度很好。

“自我效能提升”是指学习者通过思维或者内部言语的形式提高其学习英语效能感从而继续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该维度由4个观测变量构成,其测量模型见图8。标准化的因素负荷从0.60到0.73不等,其中第16题(我会在心里想,“就不信学不好,多花点时间,努力一点,肯定会学好”)对该维度贡献最大。该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为0.74。

根据以上测量结果,笔者计算出了8种调控策略的均值,并以8种策略为观测变量,首先通过相关分析了解各种调控策略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相关结果,尝试性的对8种调控策略加以分类,同时建立该分类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比较两分类、三分类和四分类,发现这8种调控策略若被归属于四个更加高层次的潜在维度其数据与模型拟合结果较好,拟合指数结果见表1。图1显示,“掌握目标唤起”和“重要性提升”属于同一范畴,这一结果可以被理解为重视英语学习掌握目标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价值)也更加看重。Wolters(2000)的研究也发现学生的任务价值与掌握目标取向和掌握目标唤起策略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兴趣提升”和“效能提升”属于同一潜变量,涉及的是学习者通过调节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学习自我效能来调动其学习动机,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我们发现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习者往往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较高,反之亦然。那么同样的,善于探寻英语趣味性的学习者也会更加倾向于在遇到动机问题时进行自我鼓励,来提高其学习坚持性。“自我奖励”和“负向结果刺激”属于学习者通过提供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奖励或惩戒(负面结果)来维持其英语学习的坚持性,属于奖惩调控。“表现-外在目标唤起”与“表现-能力目标唤起”同时受表现目标驱动,是学习者通过提醒自己要超过他人或者获得好成绩等因素来维持动机的策略。此外,根据MI值,我们在三个观测变量的误差间建立了相关,其中“重要性提升”与“表现-外在目标唤起”之间的相关性在Wolters(1999)的研究中就有所体现,他研究中的项目“我提醒自己获得好成绩的重要性”以及“我提醒自己学校里完成作业和考试的重要性”既可以被包含在“表现-外在唤起”的范畴内,也能体现“重要性提升”策略。Pintrich (1999)也认为二者之间相关性很高。“重要性提升”与“负向结果刺激”误差之间的相关性,说明越是认同英语学习重要性的学习者对于“负向结果”的反应会越大,该策略的使用就越容易见效。“兴趣提升”与“自我奖励”都是学习者通过自我反馈语言学习的回报来提高其坚持性的策略,“兴趣提升”策略提供的是完成任务的精神回报,即任务的趣味性。而“自我奖励”则是物质回报。在该模型中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值分别为0.78,0.74,0.70和0.82,内部信度都较高。表2显示,八种调控策略的均值从3.12到3.81不等,说明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调控策略使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策略使用意识较好。尤其是对于“重要性提升”和“效能提升”的使用频率较高说明学习者重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内在效能的调节。

表2

图1

5.结语

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八种动机调控策略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拟合度,结果显示八个测量模型的卡方与自由度比值均小于2,大多数测量模型的p值不显著(p>0.05)。拟合指数大于0.9,RMSEA小于0.08,RMR小于0.05。这八个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均达到了较好的标准。同时,研究人员尝试性的将八个调控策略分成了四组,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各个调控策略之间的关系。问卷总体信度系数以及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6以上,信度较好。中国大学生对于这八种调控策略的使用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以往研究中出现的由动机信念所驱动的动机调控策略的结构效度。区分了动机调控与意志控制,并将以往研究中的“表现目标唤起”进一步细分,分别建构了“表现-外在目标唤起”与“表现-能力目标唤起”的测量模型,有助于动机调控研究的深入。

Boekaerts M.1997.Self-regulated learning:a new concept embraced by researchers,policy makers,educators,teachers and student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161-186.

Corno,L.&Kanfer,R.1993.The role of volition i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A].In L.Darling-Hammond(eds.)Review ofResearch in Education [C].Washington D.C.:Amerci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301-341.

Corno,L.2001.Volitional aspec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A].In B.Zimmerman&D.Schunk (ed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oretical perspectives(2nd ed.) [C].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1-225.

Heckhausen,H.1980.Motivation and Action[M].New York:Springer.

Heckhausen,H.&J.Kuhl.1985.From wishes to action:The dead ends and short cuts on the longway to action[A].In M.Frese&J.Sabini(eds.) .Goal-directed Behaviour:The Concept of Action in Psychology[C].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Kuhl,J.1984.Volitional aspects of achievementmotivation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ction control[A].In B.Maher&W.Maher(eds.).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C].New York:Academic Press,99-171.

Kuhl,J.1985.Volitional mediators of cognitionbehavior consistency: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and action versus state orientation[A].In J.Kuhl&J.Beckman(eds.).Action 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C].Berlin:Springer-Verlag,101-128.

Kuhl,J.&J.Beckmann.1985.Histor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study of action control.In J.Kuhl&J.Beckmann(eds.),Action 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C].Berlin:Springer-Verlag,89-99.

McCann,E.J.&T.Garcia.2000.Maintainingmotivationand regulating emotion: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volitional strategies[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1:259-279.

Pintrich,P.R.,D.A.Smith,T.Garcia&W.J.Mckeachie.1993.Reliability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3:801-813.

Pintrich,P.R.1999.Taking control of research on volitional control:Challenges for future theory and research[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335-354.

Schumann J.H.1998.The neurobiology of affect in language,Oxford:Blackwell.

Wolters,C.A.1999.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effort,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3:281-299.

Wolters,C.A.&H.Rosenthal.2000.The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motivatioanl beliefs and theri use ofmotivatioanl regulation strate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33:801-820.

Wolters,C.A.2003.Motivation regulation an underemphasized aspect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189-205.

Zimmerman B.J.1986.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Which are the Key Processes?Contempa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1:307-313.

程炳林,2001,动机、目标设定、行动控制、学习策略之关系:自我调整学习历程模式之建构及验证[J],《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类)(1):67-92.

程炳林,2002,大学生学习工作、动机问题与自我调整学习策略之关系[J]《教育心理学报》(2):79-102

惠良虹、马烁,2012,大学生英语写作动机与动机调控策略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81-84。

惠良虹、陈连丰,2013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动机调控策略再探[J],《外语与翻译》(1):56-65。

惠良虹、丁秀琴,2011,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上)[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8):69-73。

何莲珍、傅莹、方富民、闵尚超,201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之探索[J],《中国外语》(5):18-24。

李昆,2009,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J],《现代外语》(3):305-313。

李昆,2011,动机调控策略对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 28-32。

李晓东、薛玲玲、韩沁彤,2006,大学生动机调节策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17-21。

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2004,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64-68。

张殿玉,2005,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1):49-55。

周颂波、何莲珍、闵尚超,2011,教育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结构的建模与验证[J],《现代外语》(3):287-295。

(惠良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讲师;惠晓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助教;郭芳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通讯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及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2013-09-04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动机调控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就的作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XH2013-154。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调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中国外汇(2019年15期)2019-10-14 01:00:3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