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七中学
让初中历史课充满情趣
李艳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七中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是的,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
初中历史;情趣;创造动机
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话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重在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愉悦式教学尝试。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1.备教材。
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2.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3.备教法。
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历史教学的常规方法有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教具演示法、谈话法等。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等。这里讲的十二种方法,前八种在一堂课中往往是综合或者交错使用的,只有后四种能够单独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事实上也经常用到前八种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我用得比较多的是“读-理-练”三段式教学法、“点-线-面”立体式教学法、“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步教学法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至于如何组织教材,如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案,都无固定模式,但基本要求还是明确的。即六“为”六“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活动为载体,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个性发展,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探究创新。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如果学生的创意思维超过了教师,教师更应虚怀若谷、积极鼓励,协助学生的思维成果日趋成熟。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摹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指导学生制作“张衡地动仪”的模型时,只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原理、外形,学生从自选材料、模具制造到演示,都显示出他们的创意水平。此外,我还让学生制作殷墟龟甲、兽骨模型;临摹《清明上河图》、《步辇图》、《蒙娜丽莎》等;到革命老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辑刊行油印小报《历史报》。如此等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多功能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