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流动领域研究综述

2014-06-23 13:45李涛陈彦桦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再就业大学生村官流失

李涛 陈彦桦

摘 要: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是村官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关系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进展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是政府、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从大学生村官聘期内流失与期满流动两个方面,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综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流失;再就业;综述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06-04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2009年,中组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2010年,印发《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与此前村官社会广泛讨论的关于大学生村官再就业问题契合。新华网发,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有6.7万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从岗位离开后的出路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 村官流动问题的缘起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2008年启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就是在我国二元结构的社会经济体制下,旨在促进城乡人才流动,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政策。

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选拔综合素质好的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人才流动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等多重目的的有效途径。此外,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基层的2~3a期间发挥了更多作用,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为乡村体育带来积极的影响[3]。然而,他们也遭遇了意料不到的问题,如角色不明、借调现象严重、流失率高、二次就业等。有调查显示,高达88.93%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期满流动问题是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比较符合自己的状态[4]。因此,畅通大学生村官后续出路,形成合理流动、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既留下一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又流动一批社会各行各业建设者[5]。

2 侧重于村官流失的研究

流失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主要问题之一。曾经,四川省近10a间先后选派了8 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流失率高达70%[6]。这暴露出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很多政策和细则有待完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村官的流失,多数学者给出了他们的分析。郑强[7]提出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面临角色定位模糊,身份处境尴尬,感到前途渺茫等原因。金超[8]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动机不纯,工作中产生挫折感,面对较差工作环境与不高的薪资待遇最终导致流失。史彦虎[9]认为三方面原因导致村官流失率高:身份尴尬、工作繁琐无决策权;专业不对口、理论与实践差距难克服;待遇普遍偏低、激励不到位。此外,李静[10]认为政策保障存在缺失也是原因之一。

如何避免离职现象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青平等[11]的研究表明,基层组织的工作内嵌入会与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呈负相关,施丹[12]的研究表明,物质条件匹配对大学生“村官”的离职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李国豪[13]通过测量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以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以期为新农村建设留住人才。

然而,并非降低了流失率就能确保村官在岗位上发挥应有作用,人才流失包括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上述关于村官流失率的描述多为显性流失的范畴。大学生村官的流失也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两类。赵志业[14]指出,大学生村官的“显性流失”是指传统意思上的流失,表现为从村官的工作岗位上流出;所谓“隐性流失”是指表面上依然担任大学生村官的职位而实际上心不在岗,表现为“在其位,不谋其政”。陈俊[15]认为现在大学生村官流失的现象为“隐性流失多,显性流失少”。在他的调研中发现:有些在岗村官时常不在村,有的在家里,有的兼职别的工作,隐性流失率达到20%;另一部分村官离开了村官岗位,显性流失率10%。陈学峰[16]认为大学生村官隐性流失现象抬头,需要对其成因进行研究,以避免隐性流失,他发现:归属感与认同感是影响隐性流失的重要因素,收入水平对其影响非常大,除此以外,村干部的支持程度、对绩效管理整体与“出口”政策的满意度也有影响。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赵志业将其关系归结为:大学生村官的隐性流失是一个潜伏期,当隐性流失作用足够大时就会导致显性流失,“显性流失”是大学生村官“隐性流失”的外在表现,也是必然结果。这迎合了Mobley的观点,Mobley[17]认为员工对工作产生了不满意的情绪后将产生离职的念头,继而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在评估新的工作机会后,最终发生离职行为。

在我们看来,隐性流失是一个比较缓慢变化的过程,通常比较隐蔽。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失率,指的正是便于统计的显性流失。流失是否作为流动的一部分,如果作为,隐性流失是否作为流失的一部分?笔者认为,隐性流失不属于村官流动研究范畴。但村官的隐性流失是显性流失的潜伏期,如果一个村官的工作缺乏持续性,期满还要面临再就业的问题,感到前途迷茫,那么就会造成其混日子、磨洋工,甚至只要有好的就业机会就会因此放弃手头的村官工作。表现出一种离职的心理倾向。

3 侧重于村官期满流向的研究

大学生村官的去向问题不仅成为村官关心的焦点,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还是许多未毕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更是大学生村官政策进一步完善的重点。根据大学生村官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期满后村官的出路选择呈如下比例分布:公务员63%,继续深造3%,留村任职15%,创业富民6%,另谋职业10%。

3.1 留任续聘 多数学者认为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续聘,可以在选拔村官时就关注村官的留任意向。杨振海[18]认为,实施村官选配留任制度可以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实行定向招生,或者选拔与任用的本地的大学生村官有助于留任制度的建立。崔玲[19]的调查表明,只是出于政策吸引的村官不愿意扎根农村,有服务农村动机的村官更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之初,应选聘真正愿意扎根农村,为农村服务的大学生。

从政策的角度分析,在政策制定时致力于解决大学生村官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是留住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的前提。刘国中等[20]认为大学生村官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而是看重任职期满,考研、考公务员等“利好”,则会削弱了他们有志贡献农村的长远打算和信心,各地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要有长远的规划,使村官安心在村工作。李伟[21]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审视大学生村官政策,认为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村官的各种合理需求并尽可能满足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张文军[22]认为,现行的政策激励侧重于干好了就“流得动”上,会导致大学生村官把考公务员、考研等优惠政策作为一种奖励,看起来是鼓励大学生“下乡”,实际上却是引导大学生村官“进城”,设置2~3a的聘期,村官刚有一些农村的工作经验就要离开,新的村官再来,这往往白费许多财力、人力、物力。

可见,想要把优秀的人才留在基层,要有一系列的措施,从招聘到工作安排再到制度保障,不仅要满足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更要有长远的规划,否则不合理的政策将起反作用。

3.2 考研 期满考核合格的村官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并且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通过对文献与调查数据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村官意向的选择,还是学者的关注度,考研所占比例都较小。段鑫星[4]认为,考研加分激励作用比较微弱,对于任职满3a的村官而言,考研是一件不切实际甚至是奢侈的事情。宋文杰[23]认为,村官经过3a的服务期,专业知识荒废,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备考将导致考研初试便遭淘汰,而且,多数村官期满后已到适婚年龄,迫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他们会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

3.3 公务员 《2011年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56.1%走上了“国家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道路。就目前的统计看,公务员依然是大学生村官选择的主要出路。为什么公务员的热度居高不下呢?肖云[24]认为许多国家与地区公务员岗位招考中表示报考者需要基层工作经验,为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提供极大优势,而且大学生报考村官时很可能就是为了聘期结束报考公务员有优势。段燕青[25]认为,大学生村官行使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时,它的管辖功能与公务员有重合和一致性,担任村官的经历可为未来的人力资本做好一定的储备,这也是他们热衷公务员之路的重要因素。

考公务员加分本是一种激励机制,但无形中成为村官“下得去”的一种阻碍。卢芳霞[26]在调研中发现,公务员考试是“一考定胜负”的,一些工作表现优异,但是考试能力弱的村官,在公务员考试中受挫,这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现实中,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利用服务2a期便可加分的优惠政策提前1a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现象[27]。陈学峰[28]认为,严格限制未期满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可以令他们在任期内安心工作。

综上所述,报考公务员是大学生村官热门选择,如果政策不变,公务员热还将持续。利用考公务员加分的政策,可以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下基层为农村做贡献,但要避免出现把大学生村官当作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的作法,杜绝人在心却不在的现象,不要让原本的激励变成了阻碍。

3.4 创业 《有序流动意见》鼓励大学生村官就近就地自主创业,如创办农副产品小型加工企业等。尹德志[29]认为,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可以把村官留在农村中积极发挥其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发展,同时也能解决任期满后村官的出路问题。查佐明[30]认为,大学生村官想要增进与农民的感情,取得群众的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头创业致富。

但大学生村官创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陈倩玉[31]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普遍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他们面临着缺乏项目、缺少资金、自身能力有限、缺少相关知识等问题。谢志远[32]认为,扶持创业的良好政策与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还没有完全“接轨”。查佐明[30]调研发现,一部分村官担心创业项目会成为自己期满3a后离开岗位的累赘,这反而影响村官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广受社会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必须有长远规划,任期中的创业项目对期满出岗是否会产生影响,这一点必须早做考虑。

3.5 另行择业 虽然村官的意向选择另行择业的并不多,但从现实看,国家正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中国人寿、中国联通、中国农业银行等知名企业都有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

学者对另行择业的评价上分歧较大。一方面看,韩京涛[33]认为,自主择业相当于再一次回到大学毕业时的境况,是大学生村官最无奈的选择。宋文杰[23]认为,村官任职期得到的锻炼与另行择业所要求的能力差别较大,另行择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看,学者符俊[34]认为,相比于其他出路,另行择业的选择面更广,竞争压力较低,引导村官另行择业是当下一个迫切的任务。马德峰[35]认为,服务期满后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流向另行择业的出路,而地方政府应积极与企业联合,为大学生村官赢得就业优势。

对于另行择业,尽管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内容与另行择业的要求存在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基层是加速青年干部成长、提升青年干部素质的大课堂。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磨练了艰苦奋斗的品质,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在其他岗位没办法实现的。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是一条重要出路,引导和丰富另行择业的出路,可以增强大学生村官二次就业的信心,是稳定他们在岗期间安心工作的重要手段。

3.6 职业村官道路 综观文献,也有学者试图探索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流得动”的其他出路。有学者探究职业村官的道路。陈学峰[36]认为,可以成立“大学生村官联合社”,联合社属于社会行政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的甄选、录用、培训、考核等,给予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的事业编制,期满后可自行调整,以此形成村官的职业化模式。赵永进[37]认为,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工程短期为主,具有“临时性”,难免导致人才闲置、浪费或流失,创建大学生村官职业化规范与标准,将村官工作固定地作为大学生村官谋生的主要手段,使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都满足职业村官要求。

各方学者都在探究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化模式,这可以解决大学生村官的流动问题。但我们在看到职业村官道路上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困难与阻力。虽然国家正在大力促使城乡一体化,但是农村与城镇的资源依然不平衡,大学毕业选聘为村官,3a期满后也到了适婚的年龄,农村的教育、卫生条件将成为大学生村官留任的阻碍,更何况成为职业村官一直留在基层。因此,要发展职业村官道路,必须有长远规划,克服可预见的困难。

4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在流失方面,已有大量学者分析原因与提出解决途径。在村官期满流动问题方面,要畅通村官期满的出路,追求多元的合理的流出机制。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2014年两会期间,大学生村官代表冼润霞表示,收入问题、婚恋问题、出路问题都困扰着大学生村官,如果不处理好,最终将导致他们“因为生计而不得不离开农村”[38]。可见,要获得大学生村官有序的流动不仅要在村官期满后是否“流得动”上下功夫,更应该从村官选聘与培训问题、身份尴尬、薪酬水平等问题入手。

最后,村官流动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首先,现有文献大多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整体运用,但很少对村官进行心理、态度、行为等的微观分析。其次,从研究范围看,由于地域的因素,多数学者仅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而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进度并不一致,地区差异较大,因此造成了各个学者的研究具有的地方性的特点。最后虽然多数学者都能以调研或发放问卷获得较为真实的数据予以说明,但目前为止,学者多以定性分析研究,定量分析的文章近两年开始出现,并将逐步增多。

参考文献

[1]郭秀兰.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3,4:019.

[2]佟瑛.村域转型视域下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

[3]李飞,秦纪强,徐家林.大学生村官体育行为对乡村体育的影响——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3 (004):34-36.

[4]段鑫星,张祎,张申申.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政策效果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J].学海,2012(6):80-84.

[5]马德峰.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及其路径研究——以苏北 Y 县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3(9):72-81.

[6]四川:四大原因造成大学生“村官”流失率达70%以上[BE/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7-07/25/content_6428838.htm

[7]郑强.破解大学生“村官”流失困境的路径探析-以威海市大学生 “村官”流失问题为个案[J].中国青年研究,2012,9:014.

[8]金超,汪永平.基于MARS模型的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11-14.

[9]史彦虎,郝彩娟,朱先奇.新农村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如何扎根农村探析——以山西长治市调研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356-358.

[10]李静.当前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实证研究——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2):152-155.

[11]青平,施丹,聂坪.工作嵌入对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研究——以工作价值观为调节变量[J].农业技术经济,2012,4:002.

[12]施丹,青平,陈典.差序格局下个人一组织匹配对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 (8):61-71.

[13]李国昊,吴冰.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56-60.

[14]赵志业,杨永明.从社会角色透视大学生村官流失及对策[J].知识经济,2009,14:052.

[15]陈俊.当前大学生村官流失的特征,原因及解决对策——以陕西省H县为例[J].农村经济,2013(002):126-129.

[16]陈学锋.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7]Mobley W H.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7,62(2):237.

[18]杨振海.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江汉论坛,2010(06).

[19]崔玲,张艳荣.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留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183份问卷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57-62.

[20]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研究室课题组,刘国中,赵永贤,庄同保,苗成斌等. 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1]李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0-21.

[22]张文军.论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政策导向[J].河北学刊,2012,32(5):170-174.

[23]宋文杰.我国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出路研究[D].燕山大学,2012.

[24]肖云,霍丽丽.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困难与对策[J].西部论坛,2010,20(005):74-78.

[25]段燕青.选择与流动: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现实——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6:027.

[26]卢芳霞.论大学生村官之出路——基于浙江绍兴市的调研[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 (002):112-118.

[27]肖盟,伍晨曦.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224-225

[28]陈学锋.创新大学生村官出口机制[J].村委主任(下),2012(6).

[29]尹德志.构建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J].理论与改革,2011(4):106-108.

[30]查佐明.大学生 “村官”创业中的六对辩证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0(002):18-21.

[31]陈倩玉.大学生村官创业遭遇“拦路虎”[J].人民论坛,2009(14):44-45.

[32]谢志远,邵阳,李上献等.“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19):47-49.

[33]韩京涛.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0):15-15.

[34]符俊.大学生村官期满另行择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5]马德峰.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学术界,2011,5:023.

[36]陈学锋. 建立职业村官制度[J].村委主任,2012(13)

[37]赵永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化运行机制探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4:031.

[38]大学生村官向习近平反映工资低:不到保姆的一半[BE/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4lianghui/huaxu/detail_2014_03/07/34516706_0.shtml.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再就业大学生村官流失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