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中部六省建筑业区位基尼系数分析

2014-06-22 00:33:22魏雯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六省基尼系数建筑业

魏雯艳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城镇化日益高速发展的今天,城镇体系的发展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城镇化潮流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生产的手段,对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促进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我国中部六省地区(包括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位于东西交接、南北相连的关键地带,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然而中部六省地区城镇化进程较东部发达地区相对偏慢,经济基础也偏弱,这里将是中国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所在。中部地区建筑业的发展对于这一区域经济发展、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收入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国城镇体系建立更是有着长远的影响。因此,对这一区域的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建筑业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

建筑业与城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可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建筑业作为实现这些投资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地促进投资拉动内需。此外,建筑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这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展,能够带动促进国民经济多个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促进整个城镇化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建筑业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为建筑业的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大规模的城市基础建设和维护投资,为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近几年来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也推动了整个建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促进建筑业从多能耗、粗放管理向低能耗、信息化管理方向转变,并催生了低碳、绿色建筑业。

二、文献综述

我国研究城镇化领域的时间可以建国初期为发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从随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城市领导农村”与“城市恢复重建”的研究,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展开,我国关于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包括:(1)城镇化起源发展问题。认为城镇化源于工业化、源于经济水平的提高(辜胜阻,1991;谢文蕙,1996;蔡孝箴,1998);(2)城镇化发展速度与水平。多数研究者认为中国目前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究竟中国以何种速度与水平发展城镇化,学界尚未有统一论调(叶裕民,2001);(3)城镇化发展道路。针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弊端,开始有学者提出中国发展城镇化的道路,例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黄顺江,2012)、绿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刘肇军,2008;王帅,2012)等。

关于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文献十分丰富,然而研究建筑业与城镇化关系的文献则相对较少。现有文献中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侧重于针对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业的行业发展机遇与方向(贾衍邦,2013;吴涛,2013),但这些文献中均未对中部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筑业的现状进行研究。为了对现有文献进行补充丰富,也为进一步探讨中部地区建筑业发展现状,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将对这一地区建筑业进行区位基尼系数分析。

三、实证分析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开创的基尼系数最初被用来衡量收入不均等程度,此后国外学者将其应用于对产业空间分布问题的研究。与收入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类似,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则刻画出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可以用来反映某一产业的区域绝对分布状况。它的值越大,表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换言之,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1)

j、k表示地区,x表示产业活动量指标。N为地区数量,u为产业在各地区比重的平均值。

为研究中部六省近年来建筑业发展的区位状况,选取了近五年中部六个省份建筑业生产总值为初始数据计算建筑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由数据可以初步看出,近年来中部六省的建筑业总产值逐年上升、发展较快,其中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建筑业在这六个省里产值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领跑中部六省。那么,究竟建筑业发展在中部六省的区位表现如何?依据已有数据计算可得出各个省份建筑业生产总值占中部六省整体建筑业总值的份额。根据公式(1),xij和xik将表示省份i和省份j的建筑业生产总值,n表示中部省份个数,u为各个省份在建筑业中所占份额的均值。如果建筑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建筑业的空间分布是相匹配的,那么它的基尼系数就越接近于0。如果建筑业的基尼系数值等于1则说明这个产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建筑业的空间分布不一致,高度地集中在某些地区,或者说建筑业的地方化程度高。

年 份20082009201020112012基尼系数0.10270.10180.09390.09280.909

从这些数据结果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2年这五年内,中部六省建筑业总产值在不断增长,而基尼系数一直维持低水平状态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意味着,中部六省在2008年至2012年虽然建筑业区域发展迅速,但没有发生建筑业产业集聚的趋势,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分散。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建筑业以土地为基础要素,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空间上无法自由流动,且中部六省土地资源丰富程度相当,从而使得建筑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有明显的规模集聚效应,无法产生产业集聚;其次,建筑业市场潜力与当地的人口密切相关,中部六省各省之间人口密度、消费水平差距并不太大,建筑业企业在选址时不会因为顾虑当地市场潜力而集中某一地区进行布局,从而致使 2008 年至 2012 年间中部六省没有发生建筑业产业集聚;最后,这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有一定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缩小地区间的不平衡,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力图实现均衡发展,“中部崛起”战略也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体现,这可能也是致使各省建筑业几年来增幅相当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从这些年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的统计数据来看,在这一地区建筑业发展较好的河南省和湖北省在城镇化方面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河南省近年来的城镇化水平在六省中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且年增速也较慢,相对而言,湖北省的城镇化水平则较高,且增速较快。可见河南省的建筑业发展并未很好地推动本省的城镇化进程,河南省在2011年和2012年建筑业产值也逊色于湖北省,这也说明城镇化的发展并未给该省的建筑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整个中部六省地区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增速除湖北省外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这一区域城镇化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而如何推动这一地区建筑业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携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考量。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部六省建筑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尤以河南省和湖北省表现突出。现阶段,中部地区的建筑业产业区位分布平均,并未发生产业集聚效应。并且,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年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筑业发展未能有效推动这一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与建筑业尚未达到相互促进、相携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针对目前中部六省建筑业和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两点政策建议:

1.实施“大建筑业”战略,促进中部六省合作协调

在中部六省范围内,做大做强龙头建筑企业,培育发展有经营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专业企业。促进中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在中部地区发展若干大型的、实力雄厚的企业,促进建筑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优化中部地区资源结构、科学调控企业资质等级和数量,形成大中小结构合理、总分包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形式,将中部地区的建筑业做强做精。

2.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多角度助力城镇化发展

需要提高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抓住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积极扩大市场,助力城市建设,争取企业与城市发展的双赢。在吸收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整合人力资源,助力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加大科学技术投资,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自主创新,为城镇化奠定技术基础。创造更多的企业交流,强强联合,多行业、多渠道联合发展,促进城镇产业体系的发展升级。

参考文献:

[1]苏强.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机制及规划特征[J].城乡建设,2012,(7):24~25.

[2]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25~30.

[3]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J].热带地理,1999,(2):171~177.

[4]吴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建筑业带来大机遇[J].建筑,2013,(17).

[5]侯伟.关于城镇化主体价值观的分析[J].现代交际,2013,(11).

猜你喜欢
六省基尼系数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06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撑作用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统计与决策(2017年2期)2017-03-20 15:25:28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管理现代化(2016年6期)2016-01-23 02:10:51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2015年8期)2016-01-19 06:19:42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中部六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探究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