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孝,黄知荣
(湖北科技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
Cross etal 研究表明,自我除了独立型和依赖型两个维度,还应该包括与他人关系这个维度,由此明确提出了关系自我(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关系自我(自我包括了亲密关系)描述的是个体根据亲密关系构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自我结构,是发展与他人亲密关系的一种动机来源。关系自我更加强调的是与他人的关系,将与自己有关的重要他人(如父母、配偶、朋友)及其关系纳入到自我概念系统中,建立并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是其思考问题和行为的基本准则。
关系型自我影响人们对是否要卷入到亲密关系中的思考。如果个体构建了关系型自我,他就会寻求维持和发展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进而将成为其自我表达、自我确认和自我增强的基础。当关系自我被激活时,他(她)不仅会想到他的亲密关系的人,而且会激活与之相对应的情感、动机、行为及自我评价等 。
Cross etal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关系自我量表(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以此来测量和区分不同人的关系型自我的高低水平。此量表一共有11个项目,采用里克特七点式自陈量表,1表示很不同意,7表示很同意,其余的以此类推。Cross etal由此得到了关系自我量表的信效度,表明该量表在西方是一个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但东西方的个体在关系自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西方的关系自我量表是否适合用于中国,本研究以中国中部几所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关系自我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当性,并在此基础上修订适合中国人的关系自我量表。在征得cross的同意条件下,本人对英文版的关系自我量表进行修订。
首先,直译原量表: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英语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各一名翻译原量表的全部题目;对比、分析以上两份译稿,形成第一稿问卷。
其次,请湖南某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23人对第一稿问卷进行两方面的评定。一是评定每个项目是不是较好地测量了所要测的东西,即评估它命中测量目标的程度。二是评估每个项目是否符合中国人的表述习惯,如是否会产生歧义,中国人是否容易理解等。根据评定结果,对平均数较低,而标准差较大的题项进行进一步分析修订,形成第二稿问卷。
第三,请英语专业研究生对二稿回译成英语,与原稿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译文的准确性,修改后形成第三稿。
第四,在本科生中进行小规模调查,共169人参与,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平均数、标准差、项目的相关矩阵、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因素分析等),对不好的项目进行诊断与修订,修订形成中文版的第四稿。
第五,抽取大学本科生350人,运用第四稿进行测试,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平均数、标准差、项目的相关矩阵、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因素分析等),对不好的项目进行诊断与修订,修订形成中文版的第五稿。
从湖北某高校抽取大学本科生350人,回收350份问卷,剔除漏答错答等无效问卷29份,实际有效被试为321人,平均岁数20.3岁,男145人,女176人。分别来自于理、工、文、医等专业学生。
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分析采用相关分析、F检验等统计学方法。
1.测验信度分析:
同质信度:以Cronbach Alpha系数为指标,考察了中文版关系自我量表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显示,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6,标准项目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28,信度较好,可以使用。试着运算逐步删除项目后的alpha系数,结果发现,删除任何一个题目后,其alpha系数都低于0.728,最高只能达到0.72,低于删除项目前的alpha系数,因此不宜删除任何一个项目。
分半信度:对该量表进行奇偶分半,运算分半后的信度为0.649,经校正后分半(奇偶)信度为0.787,信度较好。
重测信度:对心理学等专业学生进行间隔两个月的两次施测,结果显示,重测信度为0.46,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2.测验效度分析
表1 项目鉴别度
根据上表结果,题项与总分的积差相关的值都在0.40-0.60之间,多数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0以上。根据Tuker的理论,构造健全项目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应该在0.3-0.8之间,而本测验的相关在此范围之内,反映了中文版量表具有良好的会聚效度。
对高低分的差异进行检验表明,每一题的区分度都达到极其显著水平(a<0.01)。反映了各个项目能很好的鉴别各被试的反应差异情况。
上表中的鉴别指数都在0.20—0.37之间,美国测量学家伊贝尔(Ebel)根据自己编制测验的经验提出了从鉴别指数上评价测验题目的标准,鉴别指数达到0.20以上尚可。因而本量表的各个项目的鉴别指数都可以接受,且x4、x9、x2的区分度达到良好标准。
由上表可以发现,项目间的相关基本都出于0.1—0.5间,根据Tuker的理论:构造健全项目所需要的项目间的相关在0.1-0.6之间,本量表的结果与之吻合良好。
选择关系自我这个术语,是因为关系自我注重他人的影响,而这刚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社会自我和人际自我暗含更广泛的社会影响(e.g., societal)。同时,社会自我和人际自我经常被使用,因此这也就包含了更多已定的意义,而可能或不可能涉及自我和重要他人的具体联系。关系自我不同于其他术语,它不包含个体差异,即关系自我不包括自我被不同重要他人的塑造程度,这一点也刚好符合我们的观点:关系自我适用于所有人,而不只是某一个特定的人群。这里的重要他人是指真实(而不是假设的)存在的个体,这些个体是自我所熟悉的(而不是只是见到),并且能感受到某种程度的亲密感。通常,与他人拥有的关系,或者是一般性的(如朋友),或者是具有特殊性标签的(如我最亲密的高中的朋友)。
什么是关系自我?关系自我反应了一个人与他或她的重要他人的联系。从现象学层面来说,比如一个人与他或她的母亲的关系自我是“当我和我的母亲在一起的我”。更具体的说,关系自我是:(a)一种与记忆中重要他人的知觉相联系的自我知觉;(b)存在不同他人相联系的自我为特征的自我维度组成。在心理表征水平,关系自我是由自我知觉构成,这些自我知觉不同于对重要他人的觉知,但又与其在记忆中相联系。这一点可以区分其他把重要他人包括在自我之中的理论。
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中国人的关系自我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自我的内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没有涉及,这就会导致本量表修订后的内容效度问题,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行更深入探讨,从中找出中西方个体在关系自我方面的差异,编制更适合中国人的关系自我量表,更好的测试中国人的关系自我水平及其差异特点,这是本研究后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同时,本研究只针对中部几个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施测分析,对其他地方的学生缺乏探究。中国的地域跨度较大,东西南北的文化差异显著,本量表在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施测,从而验证探讨不同地方的差异情况,以及此量表的适合测试范围。同时,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很小的年龄范围的群体,其他群体的关系自我水平程度如何,这也需要更多研究来探讨。
有上讨论可知,关系自我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在中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也有一些方面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来完善充实。
参考文献:
[1] Cross, S. E., Bacon, P. L., & Morris, M. L.The 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nd relationship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78, 791~808.
[2]Serena Chen, Helen C.Boucher,& Molly Parker Tapias.The Relational Self Revealed:Integrative Conceptualiz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Interpersonal Lif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6,Vol.132,No.2,15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