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琴
摘 要 德育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工作也已形成自己的体系。但对于远程教育而言,这是个新的挑战,学生情况复杂,工作开展难度大,效果差,都是现实的问题。本文从远程教育学生的特点分析入手,分析远程教育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 远程 德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Students' Moral Work Countermeasures in Distance Education
ZHANG Shuqin
(Jinhua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22)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for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very mature, and work has formed its own system. But for distance education, this is a new challenge, the student situation is complex,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work, the effect is poor, are the real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 analyzes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distance; mor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德育工作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普通高校而言,德育工作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作内容和体系。但对远程教育来说,德育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远程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拿到毕业证,教育效果很不尽如人意,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仅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因此远程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亟需得到改善。
1 远程教育学生特点分析
1.1 社会背景复杂,社会阅历深
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构成主体较为复杂;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学历背景不同、年龄存在差异、生活环境不同、社会关系复杂;长期的工作阅历和现实生活熏陶,使得他们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般而言,远程教育学院的学习自主性很强,目的性很明确:为了个人的学历和能力增值,形成某种优势,以便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因此,主观能动性促使学员能够自觉并迅速地适应远程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正是由于目的性强,因此,很多学员在学习中,愿意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但是忽略德育教育。更有甚者,其学习目的就不端正:仅仅是为了混张文凭,才来接受远程教育,专业课的学习都不肯下苦工,更遑论认真接受德育了。
1.2 人格独立,外部文化影响多
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深化,物质文化和财富不断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国外的社会生活、文化产品、思想观念在开阔国人的视野、丰富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同时,难以避免的,也会有糟粕乘隙而入。影响和腐蚀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也出现不健康、不和谐的因素。过于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忽视甚至蔑视集体观点、国家荣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至上,奢靡之风盛行。如此种种,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复杂性。
1.3 社会工作多,学习时间少
远程教育学生都是成年人,都已经参加工作,平时各自都忙于工作,参与学校学习的时间极其有限,尽管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面授课,可是大部分学生根本抽不出时间,所以电大系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而现在所有的网络资源中没有专门的德育教育的内容。
1.4 学习目的上功利性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升和远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大量的人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应有的文凭。而开放大学的低门槛正适应了这一要求,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有个文凭就可以了,至于学到了什么,用人单位没作要求,因此,对他们来说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文凭。这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不一致的。
1.5 年龄跨度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
社会心理状况复杂。远程教育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受教育者年龄一般在 25 岁至 45 岁之间 ,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仍以成人学生为主。 这一特征决定了远程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强度大;记忆力差而理解力强;学习动力充足,但学习时间紧张;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学之间的差异性和差距开始显示出来,这给高校开放教育开展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2 远程教育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学生特点复杂,管理难度大
基于以上对远程教育学生特点的分析,学生情况极其复杂,几乎没有能集中在一起的时间,年龄跨度大,这些特点都是导致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管理也是难上加难。endprint
2.2 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模式陈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一直延续传统的“一言堂”式理论灌输和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适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时代的应试型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又使得人们自主选择接受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过去“唯我独尊,唯我独真”的封闭模式被打破。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已不适合网络形势的发展。因此,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丰富网络文化,渗透素质教育,成为远程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2.3 德育工作机制不完善
对如何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制度、政策来保障远程教育学员思政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还显得比较薄弱。国内现行的思政教育系统,在全日制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三观养成方面,已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而针对开放教育学员的德育工作机制更显欠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远程教育学员对于思政教育本身是忽视甚至抵触和排斥的,而教育者本身由于缺乏相对公平的评价机制,导致其劳动成果和业绩不能充分得到肯定,进而影响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学校普遍存在重视学科和建设,热衷于申报和建设省级、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培训专业教师不遗余力。鼓励教师科研工作有所突破,专业技能有所提升,资源也相应倾斜。影响到德育工作经费投入和保障体系建立,出现恶性循环。
2.4 学生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由外而内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适应高校德育的需要;作为大学德育工作很重要的一环,校园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相较于普通大学的德育教育,远程教育中,学生与教师发生的永久性分离,使得情况复杂得多。首先,传统的,面对面的面授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而远程教育中教师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督导。而且,部分远程教育,即便采取面授方式,由于教学侧重于专业知识,基本忽视了德育的教育和督导。其次,互联网的大发展,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严重的后果:必须借助平台交流,人与人之间缺乏面对面的真实交流,单个的个体,无法在校园环境中充分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失去了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和人际沟通交流,修正和提高德育水平,树立正确三观的机会。
3 完善远程教育学生德育工作对策思考
3.1 学校要树立德育工作的新理念
一直以来,德育都是大学教育中很重要的工作。学校思政专职人员以及专业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辛勤工作,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但是,学生的道德水平却未见有很大提高。究其原因,除了德育工作有时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之外,我们必须要清楚:道德修养水平,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生个人。因此,道德水平的提高,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的觉悟和转换,进而产生相应的正确言行。关键在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远程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德育的倾向;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德育确立为远程教育的首要环节和核心工作,通过相应的工作机制,体系化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判断,提升道德修养。
3.2 建立一支德育工作专门的队伍
在网络大环境下,远程教育高校加强思政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实际工作中,学校一方面可以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选出一批已掌握了网络技术的教师,由领导统一组织,成立由负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队伍,主动开展一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使其他不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思政工作者,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需要。
3.3 完善网络的作用,构建虚拟校园文化
正确认识开放式远程教育学生分散,不能集中在校园学习和生活,无法受到校园文化的实时熏陶,促进道德修养的现状。有必要在学校的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虚拟网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在校园网上创建相关的德育板块,通过生动有趣的网上互动活动,就学生们感兴趣的、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话题以及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展开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既方便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掌握问题;同时,也鼓励和引导学生同教师交换意见和看法,以便引导学生思想向积极正确的方向转变。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平台,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促进沟通交流的同时;积极展示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构建虚拟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并进而实现虚拟校园文化和现实校园的融合。
3.4 利用远程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远程教育德育大纲
德育工作应该是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既然远程教育德育工作具备如此的重要性, 就应该将此系统化、普及化,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 目前远程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中,忽视了德育功能的成分,如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涉及德育功能的课程很少,大致包括邓小平理论概论与三个代表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伦理学、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等课程,这些课程仅涵盖了德育的某些方面和某些问题,不能系统地、完整地解决德育教育的问题,因此远程教育应该构建起一个统一的德育大纲,其中包含有德育课程体系、德育实施计划、德育实施目标等具体内容, 以此推动德育工作在远程教育模式下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丽.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职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13).
[2] 周蔚,陈乃林.成人网络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3] 张薇.网络社会高校德育探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6-51.
[4] 闫艳.谈远程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6.endprint